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泥浆处理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包括第一级净化分离仓,所述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一侧连通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前端进浆口连接有外部抽液泵,所述外部抽液泵将循环泥浆抽入至进浆管内,所述进浆管的末端连接有减压筒,所述减压筒对抽入的循环泥浆进行分散处理,在所述减压筒的出口端倾斜设置有筛网过滤机构,所述筛网过滤机构上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对循环泥浆进行浆渣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筛网过滤机构实现了浆渣分离后的砂体废渣聚集排出,从而避免砂体废渣等废渣散落不便于场地的整理,偏心块上的承重部与偏重部实现重心点的偏位,对转隔板的转动实现良好限位,保证砂体废渣的聚集流出,便于排出砂体废渣。于排出砂体废渣。于排出砂体废渣。
Mud 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泥浆净化分离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灌注桩泥浆处理的
,具体而言,涉及泥浆净化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灌注桩成孔钻进过程中,钻渣随循环泥浆排出钻孔,经地面布设的泥浆循环系统沉淀处理后再回流至孔内。通常灌注桩循环系统布设采用在地面挖设三级泥浆沉淀槽,其容积一般为桩孔体系的2倍,泥渣经过重力沉淀后再循环回流至孔内,这种泥浆循环系统布设方式需占用大量场地,甚至占用灌注桩位,后期需要对泥浆池挖除进行回填处理后再进行桩基施工,这种方式对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带来困难,相应增加了施工成本,并且在施工场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泥浆循环系统容积有限,为了加快除渣,提升泥浆质量,一般采用泥浆净化器辅助进行浆渣分离,分离出的浆渣直接排出,泥浆经净化处理后回流入孔循环施工,这种方式泥浆循环系统占地相对较小,但需要辅助配置专用的泥浆净化装置,增加采购净化装置的费用。
[0003]当施工场地作业面位置有限,无法开挖大容量泥浆池,或对于尺寸、承重有限制的水上、海上平台等不适合设置泥浆循环系统或配置专门的大型泥渣净化器时,因此现亟待一种占地面积小、重量较轻、安装方便且有效除渣的泥浆除渣净化循环装置,以代替泥浆净化和循环系统,确保灌注桩正常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泥浆净化分离结构,通过设置的筛网过滤机构实现了浆渣分离后的砂体废渣聚集排出,从而避免砂体废渣散落不便于场地的整理,转隔板能够对循环泥浆进行阻隔,将较大的砂体废渣阻拦在筛网上,偏心块上的承重部与偏重部实现重心点的偏位,对转隔板的转动实现良好限位,保证砂体废渣的聚集流出,便于排出砂体废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泥渣经过重力沉淀后再循环回流至孔内,这种泥浆循环系统布设方式需占用大量场地,甚至占用灌注桩位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包括第一级净化分离仓,所述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一侧连通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前端进浆口连接有外部抽液泵,所述外部抽液泵将循环泥浆抽入至进浆管内,所述进浆管的末端连接有减压筒,所述减压筒对抽入的循环泥浆进行分散处理,在所述减压筒的出口端倾斜设置有筛网过滤机构,所述筛网过滤机构上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对循环泥浆进行浆渣分离,且分离后的泥渣不断汇聚成大颗粒,最后从第一级净化分离仓下部的下砂槽掉出泥浆净化分离结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筛网过滤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部高于筛网过滤机构的用于限制循环泥浆的流动方向,所述循环泥浆在筛网上实现浆渣分离,携带小颗粒的泥浆通过筛网落入至第二级沉淀循环箱的内部。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下部位于进浆管的一侧设置有后支座,所述后支座一侧筛网下端设置有前支柱,所述前支柱支撑滤网,且在滤网的末端形成有下砂
槽,位于筛网上部的砂体废渣滚动至筛网下部的下砂槽上,所述下砂槽通过惯性将砂体废渣排出装置完成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浆渣分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浆管的末端设置有进浆法兰,所述进浆法兰固定在减压筒的侧壁上,所述进浆管与进浆法兰实现封闭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筛网过滤机构包括设置在筛网上部的多个转隔板,所述转隔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的两端均延伸至侧板上且与侧板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隔板的下部设置有平行部,所述平行部的下侧与筛网相平行,且所述平行部于筛网间留有分离间隙,所述分离间隙便于循环泥浆穿出实现浆渣分离。
[0011]进一步地,所述平行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切削齿,所述切削齿用于切削隔挡转隔板的大砂体废渣以保证分离间隙处于流通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隔板的两侧上部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设置有偏心块,所述转动销设置在偏心块的外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偏心块包括有承重部与偏重部,所述承重部的重量大于偏重部,所述偏重部占偏心块总体积的3/4
‑
2/3,且所述承重部位于偏心块的外侧偏上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偏心块的重心点设置在承重部上,所述重心点位于斜上部,这样在转隔板上堆积有较多砂体废渣时,砂体废渣推动转隔板转动,此时所述重心点下移打开转隔板实现砂体废渣的聚集下移,在砂体废渣移动后,所述偏心块的重心点归位,此时所述转隔板回位至竖直状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采用装配预制、模块化的装配式泥浆三级除渣净化循环装置,可拆卸、易于安装,实现工厂批量生产,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装置尺寸,实际施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的使用效果,确保泥浆中的砂体废渣能够有效除去,使钻探过程中的泥浆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
[0017]2、通过设置的筛网过滤机构实现了浆渣分离后的砂体废渣聚集排出,从而避免砂体废渣散落不便于场地的整理,转隔板能够对循环泥浆进行阻隔,将较大的砂体废渣阻拦在筛网上,通过砂体废渣不断堆积,最后使得砂体废渣对转隔板的压力大于偏心块所受到的力,这样偏心块转动,使得重心点下降,这样则使得转隔板转动与筛网间的分离间隙增加,便于砂体废渣的排出,而对于较小砂体废渣可以通过切削齿进行切削,避免小砂体废渣对分离间隙的阻隔,以影响循环泥浆的流速,偏心块上的承重部与偏重部实现重心点的偏位,对转隔板的转动实现良好限位,保证砂体等废渣的聚集流出,便于排出砂体废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装配式泥浆多级除渣净化循环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装配式泥浆多级除渣净化循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第二级沉淀循环箱与第三级沉淀循环箱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中筛网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中偏心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式泥浆多级除渣净化循环装置的使用流程图。
[0026]图中:1
‑
第一级净化分离仓、11
‑
进浆口、12
‑
进浆管、13
‑
减压筒、14
‑
侧板、 15
‑
筛网过滤机构、16
‑
后支座、17
‑
前支柱、18
‑
下砂槽、19
‑
进浆法兰;
[0027]2‑
第二级沉淀循环箱、21
‑
溢浆槽、22
‑
二级排砂口、23
‑
沉淀槽;
[0028]3‑
第三级沉淀循环箱、31
‑
循环槽、32
‑
三级排砂口、33
‑
排浆口、34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净化分离仓,所述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一侧连通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前端进浆口连接有外部抽液泵,所述外部抽液泵将循环泥浆抽入至进浆管内,所述进浆管的末端连接有减压筒,所述减压筒对抽入的循环泥浆进行分散处理,在所述减压筒的出口端倾斜设置有筛网过滤机构,所述筛网过滤机构上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对循环泥浆进行浆渣分离,且分离后的泥渣不断汇聚成大颗粒,最后从第一级净化分离仓下部的下砂槽掉出泥浆净化分离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过滤机构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部高于筛网过滤机构的用于限制循环泥浆的流动方向,所述循环泥浆在筛网上实现浆渣分离,携带小颗粒的泥浆通过筛网落入至第二级沉淀循环箱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下部位于进浆管的一侧设置有后支座,所述后支座一侧筛网下端设置有前支柱,所述前支柱支撑滤网,且在滤网的末端形成有下砂槽,位于筛网上部的固体滚动至筛网下部的下砂槽上,所述下砂槽通过惯性将固体排出装置完成第一级净化分离仓的浆渣分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净化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的末端设置有进浆法兰,所述进浆法兰固定在减压筒的侧壁上,所述进浆管与进浆法兰实现封闭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浆净化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然,刘强,侯德军,雷斌,沙桢晖,童心,王涛,韩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