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184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14
轮胎包括胎面部(10),该胎面部(10)包含一对周向主槽(20),胎面部(10)包含由一对周向主槽(20)划分而成的中央接地部区域(CR)和由周向主槽(20)和胎面端(TE)划分而成的胎肩接地部区域(SR)。中央接地部区域(CR)是未形成沿着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主槽的聚集构造。胎肩接地部区域(SR)包含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横穿的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30)划分而成的花纹块(40)。在花纹块(40)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延伸且一端与周向主槽(20)连通的刀槽花纹(50)。在周向主槽(20)与胎肩宽度方向槽(30)交叉而形成的花纹块(40)的角部分(41)处的周向主槽(20)的第一槽壁(21)形成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43)。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43)。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43)。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滚动阻力并提高冰上性能、雪上性能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直线状的周向槽和多个横槽,胎肩接地部区域被划分为多个胎肩花纹块,在该胎肩花纹块形成有三维刀槽花纹。根据该轮胎,能够提高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77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在以往的轮胎中,从刀槽花纹向主要负责冰上路面上的接地面的排水的周向主槽的排水有可能被在周向主槽内流动的水流抑制。因此,在以往的轮胎中,由踏面上的刀槽花纹进行的排水有可能变得不充分,排水性能存在进一步的改善的余地。
[0007]另外,对于由形成于胎面部的多个周向主槽、多个横槽划分而成的花纹块而言,存在通过抑制由轮胎的接地压力引起的变形而进一步降低滚动阻力的余地。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并且能够提高从刀槽花纹向周向主槽的排水性而提高冰上性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轮胎包括胎面部,该胎面部包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周向主槽。所述胎面部包含:中央接地部区域,其由所述一对周向主槽划分而成;以及胎肩接地部区域,其由所述一对周向主槽的一个周向主槽和胎面端划分而成,位于所述中央接地部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中央接地部区域形成未形成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的聚集构造。所述胎肩接地部区域包含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横穿的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划分而成的花纹块。在所述花纹块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一个周向主槽连通的刀槽花纹。在所述一个周向主槽与包含于所述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的第一胎肩宽度方向槽交叉而形成的所述花纹块的角部分处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的第一槽壁形成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
[0010]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并且能够提高从刀槽花纹向周向主槽的排水性而提高冰上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胎面部10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平面展开图。
[0012]图2是包含周向主槽20的胎肩接地部区域SR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0013]图3的(a)是放大形成胎肩宽度方向槽30的一个槽壁31的包含倾斜面32的局部而
得到的立体图。图3的(b)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位置处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图3的(c)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处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
[0014]图4的(a)是放大变形例的槽壁31的包含倾斜面32A的局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的(b)~图4的(c)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A的变形例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基于附图,说明实施方式。此外,对相同的功能、结构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10的胎面花纹的局部平面展开图。图2是包含周向主槽20的胎肩接地部区域SR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3的(a)是放大形成胎肩宽度方向槽30的一个槽壁31的包含倾斜面32的局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3的(b)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位置处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图3的(c)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处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图4的(a)是放大变形例的槽壁31的包含倾斜面32A的局部而得到的立体图。图4的(b)~图4的(c)是放大槽壁31的倾斜面32A的变形例的局部而得到的与轮胎轴线方向TA垂直的端面图。
[0017]在胎面部10形成有与针对轮胎的要求性能相应的胎面花纹。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是能够适合用于卡车、公共汽车(TB)的无钉轮胎。此外,无钉轮胎也可以被称为雪地轮胎或冬季轮胎等。或者,轮胎也可以是不限于冬季而能够贯穿四季地利用的所谓的全季轮胎。
[0018]另外,轮胎并非必须是卡车、公共汽车用,也可以用于其他车种,例如,乘用汽车、货车、小型卡车。
[0019]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包括胎面部10,该胎面部10包含沿着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一对周向主槽20。该胎面部10包含:中央接地部区域CR,其由一对周向主槽20划分而成;以及胎肩接地部区域SR,其由一对周向主槽20的一个周向主槽20和胎面端TE划分而成,位于中央接地部区域CR的轮胎宽度方向TW外侧。中央接地部区域CR形成未形成沿着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主槽的聚集构造。胎肩接地部区域SR包含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横穿的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30划分而成的花纹块40。在花纹块40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延伸且一端与周向主槽20连通的刀槽花纹50。在周向主槽20与第一胎肩宽度方向槽30交叉而形成的花纹块40的角部分41处的周向主槽20的第一槽壁21形成有向轮胎宽度方向TW内侧突出的凸部43。此外,第一胎肩宽度方向槽30是包含于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30的宽度方向槽。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结构的详情。
[0020]如图1所示,在胎面部10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一对周向主槽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周向主槽20是直线状。不过,一对周向主槽20也可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稍微弯曲等而并非必须是直线状。
[0021]胎面部10在轮胎宽度方向TW上被划分为中央接地部区域CR和胎肩接地部区域SR,该中央接地部区域CR由该一对周向主槽20划分,该胎肩接地部区域SR位于中央接地部区域CR的轮胎宽度方向TW外侧,由一对周向主槽20的一个周向主槽20和胎面端TE划分。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央接地部区域CR未形成具有与周向主槽20的槽宽相同程度或比周向主槽20的槽宽宽的槽宽的周向槽。
[0023]也就是说,在中央接地部区域CR仅形成有槽宽比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主槽20的槽宽窄的周向窄槽200。因此,在中央接地部区域CR中,相邻接地部花纹块间的距离(也可以称为间隔、空隙)较窄。由此,在中央接地部区域CR中,形成与这种通常的轮胎相比多个接地部花纹块聚集的聚集构造。
[002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主槽20的槽宽是4.0~10.0mm左右,周向窄槽200的槽宽是1.5~4.0mm左右。
[0025]在至少一个胎肩接地部区域SR形成有从周向主槽20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横穿到胎面端TE的胎肩宽度方向槽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肩接地部区域SR形成有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30。并且,胎肩接地部区域SR由该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30划分为多个花纹块40。
[0026]在胎肩接地部区域SR的各花纹块40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延伸且与周向主槽20连通的刀槽花纹50。在此,刀槽花纹是指形成为在轮胎接地时在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其中,该轮胎包括胎面部,该胎面部包含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周向主槽,所述胎面部包含:中央接地部区域,其由所述一对周向主槽划分而成;以及胎肩接地部区域,其由所述一对周向主槽的一个周向主槽和胎面端划分而成,位于所述中央接地部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中央接地部区域形成未形成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的聚集构造,所述胎肩接地部区域包含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横穿的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划分而成的花纹块,在所述花纹块形成有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一端与所述一个周向主槽连通的刀槽花纹,在所述一个周向主槽与包含于所述多个胎肩宽度方向槽的第一胎肩宽度方向槽交叉而形成的所述花纹块的角部分处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的第一槽壁形成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一个周向主槽的第二槽壁上的与形成有所述凸部的轮胎周向位置相对的轮胎周向位置形成有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二槽壁与沿着所述轮胎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畅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