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96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2:43
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包括:风道(1);滤网(2);进风板(32),有至少两个且并排分布,每个进风板(3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风道内,且每个进风板(32)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板面,第一、第二板面在进风板(32)转动过程中能交替地与滤网(2)相对,且邻近或贴合滤网(2);驱动机构(7),其输出端与各进风板(32)相连,以驱动各进风板(32)转动;半导体制冷件(4),有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各自对应的进风板(32)内,该半导体制冷件(4)的冷端和热端分别邻近或贴合第一、第二板面。本申请还公开了进风装置的工作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实现滤网清洁且清洁下来的灰尘便于收集。且清洁下来的灰尘便于收集。且清洁下来的灰尘便于收集。

An air intake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调节系统为用来调节室内空气物理或化学指标的系统或设备,例如调节温度和/或湿度的空调机,调节空气污染指标的新风机等,新风机、空调机等的进风风道使用一段时间后,风道内的滤网会覆盖一层灰尘、毛絮等异物,如果不加以清理,这些异物会增加风阻的同时,还会影响出风的清洁度,进而滤网的清洗和维护不容忽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滤网因安装位置、安装高度等关系使其清洗和维护不便。
[0003]为此,人们设计出了能实现滤网自清洁的方案,如通过设置吸尘风机来吸除滤网上的异物,但吸尘风机会增加风道结构复杂性的同时,还会提高风道内的噪音,且吸尘风机的安装位置以及如何能有效吸除灰尘存在技术上的难度。
[0004]又如通过设置毛刷来扫除灰尘,如申请号为CN201911296617.1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自清洁结构及具有其的新风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11076338A)公开的结构,其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支撑轴以及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包括风扇结构和扫刷,风扇结构可转动地穿设在支撑轴上,扫刷设置在风扇结构的第一侧;风扇组件可沿支撑轴的轴向移动,风从风扇组件的第二侧吹向风扇组件的第一侧时,风扇组件沿第一方向转动。如此扫刷可以对滤网进行清洁。但是沾有灰尘的扫刷可能带来二次污染,且刷下来的灰尘会沾附在风道内壁上,不好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实现滤网清洁且清洁下来的灰尘便于收集的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进风板转动的同时还能避免与半导体制冷件相连的导线发生扭转的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进风装置的工作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包括:
[0009]风道,其内部中空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路;
[0010]滤网,设于风道内;
[00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2]进风板,有至少两个且并排分布,每个进风板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风道内以启闭风道,且每个进风板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第二板面,第一、第二板面在进风板转动过程中能交替地与所述滤网相对,且邻近或贴合滤网;
[0013]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各所述进风板相连,以驱动各进风板转动;
[0014]半导体制冷件,有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各自对应的进风板内,该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和热端分别邻近或贴合所述第一、第二板面。
[0015]优选地,所述滤网以能移动的方式连接在风道内,而靠近或远离所述进风板;还包括有动力件,其输出端与所述滤网相连,以驱动滤网移动。
[0016]较优选地,所述滤网包括环状的框体、周边与框体内周壁相连的网面,所述框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于框体内部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所述风道内壁相连,所述框体上对应第一齿条的位置开设有供第一齿条进出的条形孔。
[0017]同样优选地,所述滤网以能移动的方式连接在风道内,还包括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作用在滤网上,以使滤网始终具有向着进风板方向移动而贴合进风板的趋势。
[0018]优选地,所述滤网固定在风道内,滤网的网面随着进风板的转动产生弹性形变并紧贴进风板。
[0019]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还包括有与各进风板相对的能实现电传导的导电柱和导电筒,每个进风板对应的导电柱及其导电筒有至少两组并分别设于进风板的两端,每组的导电柱的第一端与进风板相连,第二端以能转动的方式插设在导电筒内并与导电筒接触,所述导电筒相对风道固定,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导电柱的第二端相连;各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具有正、负极的两个接线端,各接线端分别依次通过第一导线、导电柱、导电筒、第二导线连接外部电源,其中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和导电柱,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电筒和外部电源。
[002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风道内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配合的环形的第二齿条、与第二齿条配合的第三齿轮、以及与第三齿轮的中心相连的第三转轴,第三齿轮及其第三转轴有至少两组并分别对应各进风板设置,第三转轴与上述导电柱的第二端相连。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设于风道内的环形的连接框,所述进风板两端的中央通过上述导电柱、导电筒与连接框的内周壁相连。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的内部中空而形成有环形腔,所述驱动机构及外部电源设于环形腔内。
[0023]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滤网及进风板对应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且进风板位于滤网的外侧,还包括有能正反转动而驱动气流流入或流出进风口的风机,该风机设于风道内。
[0024]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内部邻近进风口的位置分隔为主风道和旁通风道,所述滤网及进风板设于主风道内,还包括有风阀,所述风阀连接在风道内,用于选择性地闭合主风道或旁通风道。
[0025]更进一步地,所述风阀包括固定板、转动板,所述固定板相对固定在风道内而将风道分隔为上述的主风道和旁通风道,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部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转动板的第二端部为自由端。
[0026]为使从旁通风道出来的风流至进风板处,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之对应旁通风道的位置设有用于将风导流至进风板的导风板。
[0027]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横置,所述滤网及进风板竖向设置;所述风道内底壁邻近进风口的位置由内而外向下倾斜。
[002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进风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滤网需要清洁时,驱动进风板转动而使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与滤网相对,半导体制冷件开始制冷,在滤网和进风板表面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往下流动时带动滤网及进风板上的灰尘流下;然后驱动进风板转动而使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与滤网相对,以烘干滤网及进风板。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进风板上设置半导体制冷件,通过旋转进风板,可使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与滤网相对,进而降低滤网的温度,使得滤网上产生冷凝水甚至结霜,冷凝水或化霜水顺着滤网流下,进而将滤网上的灰尘带下而实现滤网的自清洁;然后通过旋转进风板使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与滤网相对,提高滤网的温度,以干燥滤网,使滤网能正常使用。如此,本申请能同时利用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和热端进行滤网的清洁,且清洁下来的灰尘为液态水的形式,便于收集,且能避免灰尘随处沾附在风道内。且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当进风装置未工作时,可通过转动进风板来闭合风道,进而避免蟑螂、鸟类等动物进入风道,当风道正常工作时,通过转动进风板来开启风道,实现正常的进出风。
附图说明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进风装置,包括:风道(1),其内部中空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路;滤网(2),设于风道(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风板(32),有至少两个且并排分布,每个进风板(3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风道(1)内以启闭风道(1),且每个进风板(32)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321)、第二板面(322),第一、第二板面在进风板(32)转动过程中能交替地与所述滤网(2)相对,且邻近或贴合滤网(2);驱动机构(7),其输出端与各所述进风板(32)相连,以驱动各进风板(32)转动;半导体制冷件(4),有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各自对应的进风板(32)内,该半导体制冷件(4)的冷端和热端分别邻近或贴合所述第一、第二板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以能移动的方式连接在风道(1)内,而靠近或远离所述进风板(32);还包括有动力件(5),其输出端与所述滤网(2)相连,以驱动滤网(2)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包括环状的框体(21)、周边与框体(21)内周壁相连的网面(22),所述框体(21)的内部中空;所述动力件(5)包括固定于框体(21)内部的第一电机(51)、与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相连的第一齿轮(52)、以及与第一齿轮(52)配合的第一齿条(53),第一齿条(53)与所述风道(1)内壁相连,所述框体(21)上对应第一齿条(53)的位置开设有供第一齿条(53)进出的条形孔(2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以能移动的方式连接在风道(1)内,还包括有弹性件(6),该弹性件(6)作用在滤网(2)上,以使滤网(2)始终具有向着进风板(32)方向移动而贴合进风板(32)的趋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2)固定在风道(1)内,滤网(2)的网面(22)随着进风板(32)的转动产生弹性形变并紧贴进风板(3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各进风板(32)相对的能实现电传导的导电柱(34)和导电筒(35),每个进风板(32)对应的导电柱(34)及其导电筒(35)有至少两组并分别设于进风板(32)的两端,每组的导电柱(34)的第一端与进风板(32)相连,第二端以能转动的方式插设在导电筒(35)内并与导电筒(35)接触,所述导电筒(35)相对风道(1)固定,所述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与导电柱(34)的第二端相连;各所述半导体制冷件(4)具有正、负极的两个接线端,各接线端分别依次通过第一导线(41)、导电柱(34)、导电筒(35)、第二导线(42)连接外部电源(43),其中第一导线(41)的两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和导电柱(34),第二导线(42)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电筒(35)和外部电源(4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颖郑军妹张旭东戴九松吴梦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