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壳、进烟筒、排烟筒与换热组件,所述箱壳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口,且滑槽口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板,所述换热组件固定安装于箱壳的箱内中部,所述调节板的内端置于换热组件的凹槽内,所述进烟筒固定安装于箱壳的底部,且进烟筒连通箱壳内,所述排烟筒固定安装于箱壳的上表面,且排烟筒连通箱壳内;通过调节板配合换热组件的烟气凹槽结构,能够将整个烟气的流通路径大大增加,同时通过换热组件的结构,使得烟气的积碳主要停留在下部,从而避免积碳影响换热效率,同时通过将换热管置于换热组件内,避免了烟气对换热管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具体领域为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各种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余热已成为继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之后的“第五能源”,不仅能缓解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大量炉窑、锅炉等燃气燃煤装置,但是大量120~140℃的低温烟气直接排放,或者在烟道设置有对烟气余热的处理装置。
[0003]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多是采用换热管直接置于烟气中,而未经处理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碳灰与酸性气体等,这种换热方式对换热管的材质要求较高,同时积碳的厚度会使得整个换热效率大大下降,同时这种烟气直流的方式,整体的换热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壳、进烟筒、排烟筒与换热组件,所述箱壳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口,且滑槽口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板,所述换热组件固定安装于箱壳的箱内中部,所述调节板5的内端置于换热组件的凹槽内,所述进烟筒固定安装于箱壳的底部,且进烟筒连通箱壳内,所述排烟筒固定安装于箱壳的上表面,且排烟筒连通箱壳内,所述箱壳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均连通换热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壳外壳,所述外壳的左侧与右侧均一体成型有烟气凹槽,所述外壳的左侧上内壁贴合有左冷水管,左侧所述的烟气凹槽处的外壳内壁贴合有左换热管,所述外壳的左侧下内壁贴合有左热水管,所述外壳的右侧上内壁贴合有右冷水管,右侧所述的烟气凹槽处的外壳内壁贴合有右换热管,所述外壳的右侧下内壁贴合有右热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左冷水管的下端连通左换热管的上端,所述左换热管的下端连通左热水管的上端,所述左冷管的上端连接第一进水管,所述左热水管的下端连通第一排水管,所述右冷水管的下端连通右换热管的上端,所述右换热管的下端连通右热水管的上端,所述右冷管的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所述右热水管的下端连通第二排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箱壳的左侧外壁与右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定位架,所述辅助定
位架位置匹配滑槽口,所述调节板滑动安装于辅助定位架内,所述辅助定位架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封堵,所述调节板的外端上表面与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定位块。
[0010]优选的,所述箱壳的左侧内壁与右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陶瓷内层,所述陶瓷内层与箱壳的内壁间填充有隔热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通过调节板配合换热组件的烟气凹槽结构,能够将整个烟气的流通路径大大增加,同时通过换热组件的结构,使得烟气的积碳主要停留在下部,从而避免积碳影响换热效率,同时通过将换热管置于换热组件内,避免了烟气对换热管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辅助定位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换热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箱壳;2、进烟筒;3、排烟筒;4、换热组件;41、外壳;42、烟气凹槽;43、左冷水管;44、右冷水管;45、左换热管;46、右换热管; 47、左热水管;48、右热水管;5、调节板;6、辅助定位架;7、第一进水管; 8、第二进水管;9、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封堵;12、陶瓷内层;13、隔热层;14、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壳1、进烟筒2、排烟筒3与换热组件4,所述箱壳1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口,且滑槽口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板5,所述换热组件4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箱内中部,所述调节板5的内端置于换热组件4的凹槽内,所述进烟筒2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底部,且进烟筒2连通箱壳1内,所述排烟筒3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上表面,且排烟筒3连通箱壳1内,所述箱壳1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9与第二排水管10,所述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9与第二排水管 10均连通换热组件4。
[0020]箱壳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进烟筒2将烟气导入装置,排烟筒3 将烟气导出装置,换热组件4在烟气流通经过时进行有效的换热,继而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有的回收利用,调节板5通过自身与换热组件4的相对位置的调节,使得烟气在装置内部的流通速率进行有效的调节,继而对换热效率进行有效的保证,第一进水管7与第二进水管8通过将冷水导入换热组件4,换热组件4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排水管9与第二排水管10将换热后的热水导出装置,使得余热的回收利用。
[0021]具体而言,所述换热组件4包壳外壳41,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与右侧均一体成型有烟
气凹槽42,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上内壁贴合有左冷水管43,左侧所述的烟气凹槽42处的外壳41内壁贴合有左换热管45,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下内壁贴合有左热水管47,所述外壳41的右侧上内壁贴合有右冷水管44,右侧所述的烟气凹槽42处的外壳41内壁贴合有右换热管46,所述外壳41的右侧下内壁贴合有右热水管48。
[0022]烟气凹槽42为配合调节板5的结构组件,通过配合调节板5,构成烟气蛇形流动路径,左冷水管43、左换热管45与左热水管47构成左侧的换热结构,通过内部的冷媒对左侧的烟气余热进行有效的吸收,右冷水管44、右换热管46与右热水管48构成右侧的换热结构,通过内部的冷媒对右侧的烟气余热进行有效的吸收。
[0023]具体而言,所述左冷水管43的下端连通左换热管45的上端,所述左换热管45的下端连通左热水管47的上端,所述左冷管的上端连接第一进水管7,所述左热水管47的下端连通第一排水管9,所述右冷水管44的下端连通右换热管46的上端,所述右换热管46的下端连通右热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箱壳(1)、进烟筒(2)、排烟筒(3)与换热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1)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有滑槽口,且滑槽口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板(5),所述换热组件(4)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箱内中部,所述调节板(5)的内端置于换热组件(4)的凹槽内,所述进烟筒(2)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底部,且进烟筒(2)连通箱壳(1)内,所述排烟筒(3)固定安装于箱壳(1)的上表面,且排烟筒(3)连通箱壳(1)内,所述箱壳(1)的前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9)与第二排水管(10),所述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一排水管(9)与第二排水管(10)均连通换热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4)包壳外壳(41),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与右侧均一体成型有烟气凹槽(42),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上内壁贴合有左冷水管(43),左侧所述的烟气凹槽(42)处的外壳(41)内壁贴合有左换热管(45),所述外壳(41)的左侧下内壁贴合有左热水管(47),所述外壳(41)的右侧上内壁贴合有右冷水管(44),右侧所述的烟气凹槽(42)处的外壳(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徐斌,潘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盛汇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