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散斑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527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消散斑器件,包括筒状件,所述筒状件的壁面为扩散元件,所述筒状件由驱动机构带动沿着筒状件的轴向进行转动,光线倾斜或垂直于筒状件的轴向入射并透过筒状件的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消散斑器件使得光线可方便的连续进行两次动态扩散处理,提高消散斑效果,并且消散斑器件尺寸最大的部分平行或者是基本平行于光线,有效减小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便于光源系统进行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满足小型化发展的需求。展的需求。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散斑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源消散斑
,尤其涉及一种消散斑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投影是以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光线经照明系统匀光后投射在光调制芯片(DMD、LCD、LCOS等)上,然后经投影镜头成像在像面上。散斑是激光投影技术中常遇到的问题,激光的高相干性是引起散斑效应的主要原因,散斑是指相干光源照射粗糙物体时,散射后的光由于相位差恒定,光波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在空间中产生干涉,有些部分干涉相长,有的部分干涉相消,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斑点,也即散斑,这些未聚焦的斑点在人眼看来是闪烁的,长时间观看容易引起不适,更严重影响投影画面的质量,降低用户的观看体验。
[0003]消散斑亦即消相干,降低激光束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是解决散斑问题的有效途径,通常是在光路中设置动态或静态扩散片进行消散斑处理,而扩散片设置的位置及方式不同,得到不同的消散斑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动态扩散片通常为直径尺寸较大的圆盘形扩散片,圆盘形扩散片在驱动机构的带动进行转动,并且圆盘形扩散片的表面垂直于光线,也就是光线垂直照射动态扩散片后进行透射,并且光线是从圆盘形扩散片上径向尺寸较大处进行入射,圆盘形扩散片极大的增加了光源系统在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影响光源系统的紧凑布局,难以满足小型化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消散斑器件,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动态扩散片导致光源系统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的问题。<br/>[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消散斑器件,包括筒状件,所述筒状件的壁面为扩散元件,所述筒状件由驱动机构带动沿着筒状件的轴向进行转动,光线倾斜或垂直于筒状件的轴向入射并透过筒状件的壁面。本技术所述的消散斑器件采用动态消散斑的处理方式,筒状件持续转动以提高消散效果,但相对于传统的动态扩散片而言改变了结构以及光路方向,由于筒状件的转动轴向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光线,使得消散斑器件尺寸最大的部分平行或者是大致平行于光线,有效减小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便于光源系统进行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满足小型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光线可方便的两次穿过筒状件的壁面,换言之可方便的连续进行两次扩散处理,有效破坏光线的相位相干性,进而提高消散斑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筒状件的壁面外侧设置有增透层,所述筒状件的壁面内侧设置有扩散层。光线第一次穿过筒状件的壁面时,是先经过增透层,能够减小光线的反射损失,使得光线能更多的穿过筒状件的壁面后在扩散层处进行扩散处理后进入到筒状件的内部区域中,然后光线再从筒状件对侧的壁面透射而出,两次进行扩散处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筒状件包括沿着其轴向分布的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的壁面外侧为增透层,所述第一分段的壁面内侧为扩散层,所述第二分段的壁面内侧为增透层,所述第二分段的壁面外侧为扩散层,光线从第一分段的壁面外侧入射并透射至筒状件内部,然后射向第二分段的壁面内侧并透射而出。光线两次穿过筒状件的壁面进行扩散处理,并且光线两次都是从增透层入射而出扩散层出射,能够更有效减小光线的反射损失,在消除散斑的同时保障出光量。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反射器件,所述反射器件设置在筒状件的内部并且相对于筒状件静置,射入筒状件内部的光线由反射器件引导至筒状件壁面内侧的预设位置以透射而出。利用反射器件可方便的进行光路的折转,将光线引导所需的位置或者是方向,更有利于光源系统进行紧凑布局,减小占用体积,并且也有利于光线垂直于筒状件的壁面入射,减小光损失,然后通过反射器件将光线引导至所需的位置,无需光线倾斜于筒状件的壁面入射。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筒状件1的轴向上间隔设置有所述反射层4,并且反射层沿着筒状件的横截面方向。光线在穿过筒状体壁面进入到筒状体内部时已发生了一次扩散处理,光线的方向发生了发散,部分光会向其他方向传播而损失掉,利用反射层将发散出去的光再反射回收利用,使更多的光尽可能的沿着整体的光路方向行进,提高光的利用率。
[0011]进一步的,光线与筒状件轴向的倾斜夹角为85~90
°
,光线倾斜于筒状件的轴向入射时,光线前后两次穿过筒状件的壁面,并且前后两次穿过的壁面位置在筒状件的轴向上具有间距,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筒状件的壁面进行扩散处理,并且还可以避免热量集中,倾斜夹角不易过大,减小反射损耗,并且有利于减小筒状件的轴向尺寸,进而减小消散斑器件在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
[0012]进一步的,光线垂直于筒状件的壁面入射,减小光线的反射损失,在保障扩散效果的同时提高出光量。
[0013]进一步的,光线沿着筒状件直径所在平面穿过筒状件,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施,便于光线精确的垂直于筒状件的壁面入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筒状件的轴向尺寸小于筒状件的直径尺寸,提高筒状件的结构紧凑性,减小消散斑器件在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有利于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
[0015]进一步的,所述筒状件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例如玻璃、石英等材质,制作方便、成本低。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7]本技术所述的消散斑器件使得光线可方便的连续进行两次动态扩散处理,提高消散斑效果,并且消散斑器件尺寸最大的部分平行或者是基本平行于光线,有效减小垂直于光线方向上的结构尺寸,便于光源系统进行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满足小型化发展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消散斑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消散斑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消散斑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光线垂直于筒状件的轴向入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二的消散斑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三的筒状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筒状件1、驱动机构2、第一分段11、第二分段12、增透层13、扩散层14、反射器件3、反射层4。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消散斑器件,有利于提高光源系统的结构紧凑性,便于光源系统进行布局,减小光源系统的整体体积,同时保障良好的扩散效果,有效消除散斑,提高光照效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散斑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件(1),所述筒状件(1)的壁面为扩散元件,所述筒状件(1)由驱动机构(2)带动沿着筒状件(1)的轴向进行转动,光线倾斜或垂直于筒状件(1)的轴向入射并透过筒状件(1)的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散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件(1)的壁面外侧设置有增透层(13),所述筒状件(1)的壁面内侧设置有扩散层(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散斑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件(1)包括沿着其轴向分布的第一分段(11)和第二分段(12),所述第一分段(11)的壁面外侧为增透层(13),所述第一分段(11)的壁面内侧为扩散层(14),所述第二分段(12)的壁面内侧为增透层(13),所述第二分段(12)的壁面外侧为扩散层(14),光线从第一分段(11)的壁面外侧入射并透射至筒状件(1)内部,然后射向第二分段(12)的壁面内侧并透射而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散斑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器件(3),所述反射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珅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