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及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31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44
本申请提供了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及采集器,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多个滤波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第一插座和第一电感,交直流转换模块的L端连接火线,交直流转换模块的N端连接零线,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插座的第二端,并通过跳线接入第一预设电压;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入第二预设电压,并通过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三预设电压,第二稳压电路用于将第二预设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电压;多个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入第二预设电压或第三预设电压。为采集器稳定的提供多种不同电压。的提供多种不同电压。的提供多种不同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及采集器


[0001]本申请涉及采集器的
,尤其涉及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及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人、经济动物、经济植物、经济微生物的生活、成长、生长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如何在人、经济动物、经济植物、经济微生物的生活、成长及生长过程中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低成本、高效率的实时监测其生活、成长、生长的环境数据,如何保证环境质量长期处于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减少人的生病率和死亡率,或者在人工养殖和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环境质量长期处于有利于经济动物、经济植物、经济微生物健康生长的状态,减少经济动物、经济植物、经济微生物的生病率和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课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国在针对环境质量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国家各个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以制约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0003]环境控制的技术源头在于环境数据的采集。根据采集的环境数据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控制方案,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控制方法。在封闭式的或半封闭式的畜禽养殖场,或者封闭式的或半封闭式的温室大棚,或者实验动物房、粮库、粮站、农作物的储存场地等应用场景中,都需数十个或数百个环境数据采集器针对温度、气体含量进行数据采集,市场上一般的供电电路无法满足采集器对供电电压种类和稳定性的需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适用于上述应用场景的采集器的供电电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及采集器,通过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解决采集器供电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采集器的供电电路,所述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多个滤波电路;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第一插座和第一电感,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L 端连接火线,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N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并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用于实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二端,并通过跳线接入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电压调整为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并通过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三预设电压,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预设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电压;多个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或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多个所述滤波电路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和所述第三预设电压的滤波。
[0007]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所设置的第一电感实现隔交通直,提高交直流转
换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可以为采集器提供多种不同的稳定的电压,满足采集器的供电需求。
[000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和/或所述第三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09]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有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滤波电路,滤除电路中的的噪声,使采集器的供电电路输出的电压更平滑。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量的比值不小于80且不大于200。
[0011]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电容的电容量和第二电容的电容量的比值在不小于80、不大于200的范围时,第二电容具有较佳的滤除低频杂波的能力,第一电容具有较佳的滤除高频杂波的能力,当第一电容的电容量过大时,会削弱滤波效果,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当第二电容的电容量过小时,电路的低频杂波滤除效果较差。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保险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一保险电阻串联在所述火线和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L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所示第五电容的负极接地。
[0013]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电路出现过载电压时可以通过串联在火线的保险电阻断开电路,从而达到保护其它元器件的作用;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的接地端接地,避免交直流转换模块漏电时对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交直流转换电路的安全度。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稳压芯片、第二电感、第二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入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使能端和选择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0015]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稳压芯片的选择端接地可以控制第一稳压芯片的运行;通过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和使能端接地,避免降压过程出现漏电,提高第一稳压电路的安全度;通过第一稳压芯片的反馈端对电压进行采集和反馈,使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更准确;设置第二电阻、第四电阻起到跨接电阻的作用;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当第一稳压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输出过大的电压时,第一二极管内阻变小将信号输出端和接地端导通,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综上,第一稳压电路可以提供准确和稳定的第二预设电压。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入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0017]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发光二极管可以指示第一稳压电路输入端的工作状态,方便对第一稳压电路输入端供电状态的掌握和故障排查。
[00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0019]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第六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可以指示第一稳压电路的工作状态,方便对第一稳压电路输出端供电状态的掌握和故障排查。
[00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第二稳压芯片、第七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接入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的使能端,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提供第三预设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和多个滤波电路;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第一插座和第一电感,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L端连接火线,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N端连接零线,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并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用于实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二端,并通过跳线接入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电压调整为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并通过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三预设电压,所述第二稳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预设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电压;多个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或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多个所述滤波电路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和所述第三预设电压的滤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和/或所述第三预设电压,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量的比值不小于80且不大于2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器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保险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一保险电阻串联在所述火线和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L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所示第五电容的负极接地。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元志王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宏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