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126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防污面料,所述面料由面料用线采用平纹或斜纹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80~120μm,克重385~445g/m2;所述面料用线由芯线和外包线混纺而成,所述外包线经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所述芯线包括50~55%棉、20~25%锦纶、20~25%涤纶和3~5%导湿纤维,所述外包线包括35~40%棉、20~30%耐磨涤纶、25~30%涤棉和5~10%麻,所述芯线单丝直径60~70μm,所述外包线单丝直径17~21μm;所述面料外侧表层经磨毛处理,所述面料表层经喷洒工艺喷有防水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上述面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殊的材质和混纺工艺结合,使面料具有外部阻水、防污,内侧向外能够单向透气,同时与皮肤接触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均较佳。时与皮肤接触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均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服装面料以棉、麻、丝等材料织造的面料为主。这类面料的材质是纯天然的,与人体的亲和力较佳,与皮肤接触较为舒适,不易致敏。随着市场的变化,人们对服装舒适性、功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棉、麻面料很难适应目前市场功能性的要求。现有的服装对于防水、防污面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例如,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户外功能性服装,其面料是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穿着场景而特殊设计的,要求面料具备防水、防污、透气等功能。再例如,近年来流行的轻薄羽绒服,其面料设计为了锁住羽绒,一般十分致密,且通常会附有涂层。这类羽绒服一般不能随意清洗,一旦破坏涂层,则会丧失锁羽绒的功能。这类面料通常也需要其具备防水、防污的功能。
[0003]现有的防水、防污面料,有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将面料浸渍防水整理剂,使防水剂附着在面料外层,通过选择具备防水、防污效果的整理剂,从而达到防水、防污的效果;另一种是在面料外层涂覆防水、防污涂层,也同样能实现防水、防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材质和混纺工艺结合,使面料具有外部阻水、防污,内侧向外能够单向透气,同时与皮肤接触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均较佳。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水、防污面料,所述面料由面料用线采用平纹或斜纹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80~120μm,克重385~445g/m2;所述面料用线由芯线和外包线混纺而成,所述外包线经过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所述芯线包括50~55%棉、20~25%锦纶、20~25%涤纶和3~5%导湿纤维,所述外包线包括35~40%棉、20~30%耐磨涤纶、25~30%涤棉和5~10%麻,所述芯线单丝直径60~70μm,所述外包线单丝直径17~21μm;所述面料外侧表层经磨毛处理,所述面料表层经喷洒工艺喷有防水胶层。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90~100μm,克重420~425g/m2。
[0008]进一步,所述芯线包括52%棉、20~22%锦纶、23~24%涤纶和3~4%导湿纤维。
[0009]进一步,所述外包线包括38%棉、24~26%耐磨涤纶、28~30%涤棉和6~8%麻。
[0010]进一步,所述导湿纤维采用聚丙烯纤维。
[0011]进一步,所述防水胶层采用XF

5003防水胶。
[0012]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上述防水、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制备芯线:依据芯线配比,采用短纤维原料,将原料经抓棉、混棉、精梳和防静电处理成线,而后将处理得到的线经柔软整理剂处理,再经脱水、烘干后制得芯线;
[0014]S2、制备外包线:依据外包线配比,采用短纤维原料,将原料经抓棉、混棉、精梳和防静电处理成线,而后将处理得到的线经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再经脱水、烘干后制得外包线;
[0015]S3、制备面料用线:将步骤S1和步骤S2制备的芯线和外包线以1根芯线配3~6根外包线的配比,以芯线在内,外包线外侧包裹的方式混纺成面料用线;
[0016]S4、织造面料:平纹或斜纹的织造方式,将面料用线织造成面料,对织造成的面料外侧表层进行磨毛处理;
[0017]S5、整理:采用两次水洗中间夹一次碱洗的方式对步骤S4织造而成的面料进行清洗整理,而后脱水、烘干面料;
[0018]S6、喷涂:采用喷雾喷涂的方式,将防水胶以喷雾的方式在面料表面均匀喷洒,而后待喷胶后的面料自然干燥,制得防水、防污面料。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0]进一步,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所述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的浸润时间控制在18~22min。
[0021]进一步,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脱水后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5℃,烘干时间控制在3~5min;所述步骤S5种,烘干温度控制在80~85℃,烘干时间控制在5~8min。
[0022]进一步,所述步骤S6中,喷洒防水胶的时间控制在25~30s。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包混的方式,采用特殊的材质设计,制备芯线和外包线,混纺出面料用线,在纺线环节采用整理剂进行整理,使面料用线具备较佳的拒水和防污性能,同时能够有效避免面料因磨损导致的防水、防污性能的下降;本专利技术的面料以棉为主,具有较佳的亲和性,芯线中加入了导湿纤维,使面料具有较好的导湿、透气性能;本专利技术在面料外侧表层进行了磨毛处理,并喷有防水胶,在面料表层形成有一层超疏水结构的防水、防污层,能够有效阻水、防污;本专利技术的外包线经过防水、防污整理剂处理,能够与防水胶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以有效避免防水胶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实施例和对比试验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所述面料由面料用线采用平纹或斜纹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80~120μm,克重385~445g/m2。采用上述尺寸的线,并采用特殊设计的织造密度,织出的面料十分致密,表面未涂防水涂层的情况下便可以形成间距微小的、规则的编制缝隙,十分有利于制造出超疏水的表面结构。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面料用线由芯线和外包线混纺而成,所述外包线经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芯线则不进行拒水、防污整理剂浸润处理。所述芯线包括50~55%棉、20~25%锦纶、20~25%涤纶和3~5%导湿纤维。所述外包线包括35~40%棉、20~30%耐磨涤纶、25~30%涤棉和5~10%麻。所述芯线单丝直径60~70μm,所述外包线单丝直径17~21μm。本专利技术的面料用线,采用芯线为主体,外侧包裹外包线的混纺方式纺成。
[0027]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面料外侧表层经磨毛处理,所述面料表层经喷洒工艺喷有防水胶层。本专利技术采用喷洒防水胶的方式制备防水胶层,而并不是采用涂覆的方式,制备的防水胶
层并不成膜,有利于面料的透气。本专利技术的面料表面致密度经过精确设计,编制缝隙规则且间距极小,经磨毛处理后,喷洒的防水胶液滴会粘附在磨毛形成的粗糙面上,并渗入磨毛纤维团内,最终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由密集防水胶颗粒构成的规则的防水胶颗粒层。由于面料的编制间隙进行了精确的计算,防水胶液滴在干燥过程中,受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类似圆形的扁平胶粒,使得编制间隙尺寸缩小,最终形成超疏水面。具有极佳的防水、防污效果。
[0028]由于外包线先经过了全氟整理剂和交联剂浸润处理,这样使得外包线与防水胶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同时磨毛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结合强度,这样的设计,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面料用线采用平纹或斜纹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80~120μm,克重385~445g/m2;所述面料用线由芯线和外包线混纺而成,所述外包线经过拒水、防污整理剂浸润处理;所述芯线包括50~55%棉、20~25%锦纶、20~25%涤纶和3~5%导湿纤维,所述外包线包括35~40%棉、20~30%耐磨涤纶、25~30%涤棉和5~10%麻,所述芯线单丝直径60~70μm,所述外包线单丝直径17~21μm;所述面料外侧表层经磨毛处理,所述面料表层经喷洒工艺喷有防水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用线的单丝直径90~100μm,克重420~425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52%棉、20~22%锦纶、23~24%涤纶和3~4%导湿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线包括38%棉、24~26%耐磨涤纶、28~30%涤棉和6~8%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湿纤维采用聚丙烯纤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防污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层采用XF

5003胶。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芯线:依据芯线配比,采用短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兰艳周阳卿秀华许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