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17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采煤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采煤工作面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其特征在于交叉滑动机头架由机头架体和滑槽构成,机头架体与滑槽相互嵌入,实现了机头架体上、下链道与滑槽上、下链道错层交叉布置及输送刮板链与转载刮板链的交叉独立运行,交叉滑动机头架解决了刮板输送机端卸机头架卸载点不固定,卸载点易堆煤,机头回煤严重等问题,提高卸煤效果,同时交叉滑动机头架能够实现一或二个步距割煤的移动,减少对顺槽转载机的推进次数,进而减少顺槽工作面使用设备的循环作业时间,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采煤运输
,具体地说是采煤工作面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厚度大于3.5m的煤层占总储量的45 %,是我国开采的主力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是我国主力煤层实现高产高效开采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综采方法已日益成熟,从国内外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表明,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新采煤工艺的应用和工作面单产的提高均得益于煤机装备技术性能提高。现有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设备普遍采用以下布置方法:第一种,刮板输送机与顺槽刮板转载机端卸布置;第二种,刮板输送机与顺槽刮板转载机交叉侧卸布置;第三种,刮板输送机与顺槽刮板转载机搭接侧卸布置。刮板输送机端卸布置时机头易上下窜动,卸载距离不稳定,煤料在卸载点易堆积,卸载高度高,卸煤效果差,机头拉回煤严重,刮板输送机交叉侧卸布置,解决了端卸机头架存在的上述问题,但该布置方式存在每完成一个步距的割煤,顺槽转载机就要随着刮板输送机一起完成一个步距的移动,顺槽转载机工作作业循环次数多,刮板输送机搭接侧卸布置方式,其输送机上、下链道布置在转载机上链道上方,为了让出转载机槽体的高度,其卸载高度大于同类型交叉侧卸布置方式,同样不利于卸煤。针对上述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叉滑动机头架,即能达到交叉侧卸布置方式的优点,同时又能减少顺槽转载机的作业循环次数,提高工作面作业效率,实现采煤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项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解决刮板输送机端卸、交叉侧卸、搭接侧卸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提高卸煤效果,提高工作面循环作业效率,实现采煤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交叉滑动机头架由机头架体11和滑槽12构成,机头架体11设有机头架体上链道A1、机头架体下链道A2、上槽口C1、下槽口C2、横梁C12、上链道活中板111,滑槽12设有滑槽上链道B1、滑槽下链道B2、导向限位槽D、联接端面121。
[0006]滑槽上链道B1嵌入机头架体的上槽口C1内,滑槽上链道B1布置在机头架体的上链道活中板111下方,并留有过煤空间E,实现了滑槽上链道B1与机头架体上链道A1的错层交叉布置,滑槽下链道B2嵌入机头架体的下槽口C2内,机头架的横梁C12位于机头架的上槽口C1和下槽口C2之间,机头架体下链道A2通过机头架的横梁C12内部,滑槽下链道B2位于在机头架体下链道A2下方,实现了滑槽下链道B2与机头架体下链道A2的错层交叉布置,机头架的横梁C12嵌入位于滑槽上链道B1和滑槽下链道B2与两个联接端面121之间焊接构成的导向限位槽D内,并可沿槽口移动一个或二个割煤步距,从而实现了机头架体11与滑槽12的一个割煤步距的移动,滑槽的联接端面121联接运输顺槽内相应的转载槽体。
[0007]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用刮板输送机的卸煤效果,减少顺槽转载机的工作作业循环次数,满足综采的高产、高效要求。
附图说明
[0008]图1机头架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 滑槽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交叉滑动机头架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1、机头架体,12、滑槽,A1、机头架体上链道,A2、机头架体下链道、C1、上槽口,C2、下槽口,C12、横梁,111、上链道活中板,B1、滑槽上链道,B2、滑槽下链道,D、限位导向槽,121、联接端面,E、过煤空间。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机头架体11设有机头架体上链道A1、机头架体下链道A2、上槽口C1、下槽口C2、横梁C12、上链道活中板11。
[0014]图2滑槽12设有滑槽上链道B1、滑槽下链道B2、导向限位槽D、联接端面21。
[0015]图3机头架体11与滑槽12交叉布置,滑槽上链道B1嵌入机头架体的上槽口C1内,滑槽上链道B1布置在机头架体的上链道活中板111下方,并留有落煤空间E,实现了滑槽上链道B1与机头架体上链道A1的错层交叉布置,滑槽下链道B2嵌入机头架体的下槽口C2内,机头架体的横梁C12位于机头架体的上槽口C1和下槽口C2之间,机头架体下链道A2通过机头架体的横梁C12内部,滑槽下链道B2位于在机头架体下链道A2下方,实现了滑槽下链道B2与机头架体下链道A2的错层交叉布置,机头架的横梁C12嵌入位于滑槽上链道B1和滑槽下链道B2与两个联接端面121之间焊接构成的导向限位槽D内,并可沿槽口移动一个或二个割煤步距,从而实现了机头架体11与滑槽12的一个或二个割煤步距的移动,滑槽的联接端面121联接运输顺槽内相应的转载槽体。
[0016]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其特征在于:交叉滑动机头架由机头架体(11)和滑槽(12)构成,机头架体(11)设有机头架上链道(A1)、机头架下链道(A2)、上槽口(C1)、下槽口(C2)、横梁(C12)、上链道活中板(111),滑槽(12)设有滑槽上链道(B1)、滑槽下链道(B2)、导向限位槽(D)、联接端面(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刮板输送机用交叉滑动机头架,其特征在于:机头架体的上链道活中板(111)布置在上槽口(C1)上方,横梁(C12)位于上槽口(C1)和下槽口(C2)之间,横梁(C12)内设有机头架下链道(A2)空间,滑槽的导向限位槽(D)位于滑槽上链道(B1)和滑槽下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坤李庆家赵小东白晓辉马营杜建芬王志祎孙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