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包括窑体底部隔热层、窑体侧部隔热层、顶部分层抵接机构、浮动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窑体顶部分层的连接结构,通过上层分离板和下层连接板分别上下分布的结构,在下层连接板上依次均匀开设多个穿接开槽,通过上层分离板向上运动,带动上层隔热块向上分离于下层隔热块,使得上层隔热块和下层隔热块分离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间隙,极大的提高导热效果,同时提高了窑体内部的透光性,便于检修。便于检修。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窑是一种现代化工业炉窑,其具有生产连续化、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效率高等优点;隧道窑的主体结构为具有两侧窑墙及窑顶的隧道式结构,在窑内底部铺设有用于窑车运行的轨道,待烧制的产品装载于窑车上,隧道窑在整个长度方向上由前向后依次分为预热、烧成和冷却三个区域,燃烧设备设置在处于中部的烧成区域;但是现有的隧道窑在使用后不能及时的将热量进行快速排出,使得隧道窑内部受热变形严重,以及进入维修由于温度较高不便利,另外现有的隧道窑的窑顶为一体式结构,一旦受热变形后修改难度大、难以自修复,而且隧道窑内部的透光性在检修时透光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可快速导热、检修便利、透光性好、具有一定的自修复功能的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包括窑体底部隔热层、窑体侧部隔热层、顶部分层抵接机构、浮动调节机构;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的两侧分别安装窑体侧部隔热层;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安装顶部分层抵接机构;所述顶部分层抵接机构包括下层连接板、上层分离板、浮动板、下层隔热块、上层隔热块;所述下层连接板搭接安装于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所述下层连接板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下层隔热块;所述上层分离板安装于下层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上层隔热块;所述下层连接板上依次均匀开设多个穿接开槽;所述上层隔热块从下层连接板的穿接开槽上端向下穿接;所述多个下层隔热块和多个上层隔热块依次相间抵接分布;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上下滑动插接于浮动板上;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外侧安装浮动调节机构;所述浮动调节机构驱动浮动板上下移动。
[0005]进一步,所述下层隔热块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下层隔热块的侧面之间。
[0006]进一步,所述浮动板的上端设有导向插槽;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一个浮动插杆;所述浮动插杆上下滑动插接于导向插槽内。
[0007]进一步,所述浮动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滑杆、浮动螺杆、驱动螺纹筒、驱动电机、限位滑杆、定位筒;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上滑动卡接安装一个定位滑杆;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另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上安装定位筒;所述上层分离板一侧的浮动板下侧与定位滑杆上端连接;所述上层分离板另一侧的浮动板下侧安装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下端滑动插接于定位筒内;所述定位滑杆的下端安装浮动螺杆;所述浮动螺杆的下端螺纹旋接一个驱动螺纹筒;所述驱动螺纹筒的旋转卡接于窑体侧部隔热层外侧;所述驱
动螺纹筒的下端通过驱动电机旋转驱动,驱动电机安装于窑体底部隔热层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的外侧。
[0008]进一步,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的外侧设有定位块;所述驱动螺纹筒的下端旋转卡接于定位块上;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通过连接轴穿接并固定于驱动螺纹筒的下端。
[0009]进一步,所述定位滑杆的下端一侧设有定位滑动齿;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外侧设有纵向滑槽;所述定位滑动齿上下滑动卡接于纵向滑槽上。
[0010]进一步,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分别设有插接槽;所述下层连接板的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一个插接板;所述下层连接板通过两侧下端的插接板插接于窑体侧部隔热层上端的插接槽内。
[0011]进一步,所述下层连接板的下侧从左向右依次开设多个由前向后分布的下层滑动卡槽;所述下层隔热块的上侧分别设有下侧滑动柱;所述下侧滑动柱分别从下层滑动卡槽滑入连接;所述下层滑动卡槽与穿接开槽依次相间分布。
[0012]进一步,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下侧从左向右依次开设多个由前向后分布的上层滑动卡槽;所述上层隔热块的上侧分别设有上侧滑动柱;所述上侧滑动柱分别从上层滑动卡槽滑入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内侧设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上侧与下层隔热块的下侧抵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窑体顶部分层的连接结构,通过上层分离板和下层连接板分别上下分布的结构,在下层连接板上依次均匀开设多个穿接开槽,通过上层分离板向上运动,带动上层隔热块向上分离于下层隔热块,使得上层隔热块和下层隔热块分离形成多个均匀分布的间隙,极大的提高导热效果,同时提高了窑体内部的透光性,便于检修。
[0015]2.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上层隔热块和多个下层隔热块是依次相间分布的活动抵接结构,下层隔热块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上层隔热块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如此上层隔热块具有一定的在下层隔热块之间上下滑动的能力,如此使得上层隔热块和下层隔热块受挤压变形破损的承受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部分层抵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上层隔热块向上与下层隔热块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浮动调节机构一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侧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如图1至6所示,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包括窑体底部隔热层1、窑体侧部隔
热层2、顶部分层抵接机构3、浮动调节机构4;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1的两侧分别安装窑体侧部隔热层2;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2的上端安装顶部分层抵接机构3;所述顶部分层抵接机构3包括下层连接板31、上层分离板32、浮动板35、下层隔热块33、上层隔热块34;所述下层连接板31搭接安装于窑体侧部隔热层2的上端;所述下层连接板31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下层隔热块33;所述上层分离板32安装于下层连接板31的上方;所述上层分离板32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上层隔热块34;所述下层连接板31上依次均匀开设多个穿接开槽313;所述上层隔热块34从下层连接板31的穿接开槽313上端向下穿接;所述多个下层隔热块33和多个上层隔热块34依次相间抵接分布;所述上层分离板32的两侧下端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35,上层分离板32的两侧下端上下滑动插接于浮动板35上;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2的外侧安装浮动调节机构4;所述浮动调节机构4驱动浮动板35上下移动。
[0024]如图1至6所示,为了便于稳定的抵接,进一步,所述下层隔热块33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34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34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下层隔热块33的侧面之间。
[0025]如图1至6所示,为了实现上层隔热34块具有自上下浮动的能力,提高承受结构变形的能力,进一步,所述浮动板35的上端设有导向插槽351;所述上层分离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窑体底部隔热层、窑体侧部隔热层、顶部分层抵接机构、浮动调节机构;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的两侧分别安装窑体侧部隔热层;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安装顶部分层抵接机构;所述顶部分层抵接机构包括下层连接板、上层分离板、浮动板、下层隔热块、上层隔热块;所述下层连接板搭接安装于窑体侧部隔热层的上端;所述下层连接板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下层隔热块;所述上层分离板安装于下层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下侧分别均匀滑动卡接安装多个上层隔热块;所述下层连接板上依次均匀开设多个穿接开槽;所述上层隔热块从下层连接板的穿接开槽上端向下穿接;所述多个下层隔热块和多个上层隔热块依次相间抵接分布;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上下滑动插接于浮动板上;所述窑体侧部隔热层的外侧安装浮动调节机构;所述浮动调节机构驱动浮动板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隔热块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上层隔热块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下层隔热块的侧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的上端设有导向插槽;所述上层分离板的两侧下端分别设有一个浮动插杆;所述浮动插杆上下滑动插接于导向插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抵接式隧道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调节机构包括定位滑杆、浮动螺杆、驱动螺纹筒、驱动电机、限位滑杆、定位筒;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上滑动卡接安装一个定位滑杆;所述窑体底部隔热层另一侧的窑体侧部隔热层上安装定位筒;所述上层分离板一侧的浮动板下侧与定位滑杆上端连接;所述上层分离板另一侧的浮动板下侧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慧,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圣德尔耐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