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86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撑脚,其中支撑脚包括支撑结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的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装设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端均具有支撑结构的支撑脚,不仅可以增大支撑脚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增加支撑脚与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支撑更可靠,进一步提升支撑效果。支撑效果。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脚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撑脚。

技术介绍

[0002]支撑脚一般安装在设备的底部,主要起支撑作用,将设备与地面隔开,起到防潮的作用;很多地方比较潮湿的,利用支撑脚进行支撑,可以防止设备生锈。支撑脚还有调节作用,既可以用于调整设备的高度,也可以在不平整的地面上,通过调节设备底部不同的支撑脚的高度,使整个设备可处在同一高度上,便于设备的平稳运行。支撑脚还具有防滑作用,利用支撑脚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设备防滑防震。
[0003]现有专利中公开的支撑脚一般是只在支撑脚与地面接触的一端具有支撑结构,而另一端通常采用细杆与设备底部进行连接,这种支撑脚需要与设备进行固定连接,否则会容易出现支撑不稳定的现象,从而无法实现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端均具有支撑结构的支撑脚,不仅可以增大支撑脚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增加支撑脚与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支撑更可靠,进一步提升支撑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支撑脚,包括支撑结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的高度调节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分别装设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的两端。
[0007]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具有支撑功能,可增加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支撑效果;具体地,第一支撑结构可与设备底部进行连接,对设备底部进行支撑,第二支撑结构可与地面进行接触,也起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强支撑作用;当然,第一支撑结构也可以与地面进行接触,第二支撑结构与设备底部进行接触;优选地,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采用相同的结构,这样,支撑脚就可以在正放或倒置时实现相同的支撑效果。高度调节结构用于对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高度进行调整,实现支撑脚的调节作用。具体地,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结构的自身进行高度的调节,也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结构与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上实现高度的调节。本技术的支撑脚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一个支撑结构,使设备与支撑脚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支撑脚能对设备实现更稳固的支撑。
[0008]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螺杆、至少两个螺母,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均活动套接在所述螺杆外且分别与两个螺母抵接,两个螺母还分别与螺杆螺纹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螺母为四个,包括均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第一锁紧螺母、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一端抵
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抵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一端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均为中空的杯状结构,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均在杯状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连接。
[00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杯状结构的口部设有水平的外沿。
[0012]优选地,所述外沿为环形结构。
[0013]优选地,在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杯状结构外侧与外沿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
[0014]优选地,在所述外沿上开设有固定孔。
[0015]优选地,在所述螺杆底部可拆卸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罩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内。
[0016]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结构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均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固定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套筒、套杆、用于将套杆在套筒上进行锁紧的锁紧件,所述套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另一端活动套接于所述套筒内,套筒远离套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连接;所述锁紧件与套筒和/或套杆可拆卸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锁紧件与套筒和/或套杆插接。
[0019]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套接在套杆外侧且位于套筒远离第二支撑结构的端部,锁紧件与套杆螺纹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第二支撑结构,不仅可增加支撑脚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增加支撑脚与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支撑的稳定性;
[0022](2)通过将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与高度调节装置进行活动连接,以使第一支撑结构或第二支撑结构可以在高度调节装置上进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支撑脚顶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或者将第一支撑结构及第二支撑结构与高度调节结构固定连接,利用高度调节结构自身的可伸缩结构实现高度调节,进而改变支撑脚顶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
[0023](3)在螺杆底部设置万向轮,使支撑脚增加可移动的功能,通过将螺杆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向下移动,使第二支撑结构离开地面,同时使万向轮与地面接触,通过万向轮可便于设备的移动,在将设备移动到所需的位置后,通过螺杆相对于第二支撑结构向上移动,使万向轮脱离地面,同时使第二支撑结构与地面接触,万向轮隐藏于第二支撑结构的中空杯状结构内;
[0024](4)利用固定孔使第一支撑结构与设备之间,第二支撑结构与地面之间进行螺钉二次加固,可以使支撑脚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2在支撑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2在可移动状态下的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3的剖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一种支撑脚实施例4的剖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一种防水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3]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0034]1、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结构;12、第二支撑结构;13、外沿;2、高度调节结构;21、螺杆;22、螺母;221、第一调节螺母;222、第二调节螺母;223、第一锁紧螺母;224、第二锁紧螺母;23、套筒;231、第一通孔;24、套杆;241、第二通孔;25、锁紧件;3、固定孔;4、万向轮;1001、底盘本体;1002、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6]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结构(1)的高度的高度调节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1)与第二支撑结构(1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分别装设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2)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均为中空的杯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结构(2)包括螺杆(21)、至少两个螺母(2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均活动套接在所述螺杆(21)外且分别与两个螺母(22)抵接,两个螺母(22)还分别与螺杆(2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2)为四个,包括均与所述螺杆(21)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221)、第二调节螺母(222)、第一锁紧螺母(223)、第二锁紧螺母(224),所述第一调节螺母(221)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223)抵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222)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224)一端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脚,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结构(11)及第二支撑结构(12)均在杯状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高度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成梁泽彬彭展钊林黎明雷铮梁启宏吕艳图谭晴妙区江艺梁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和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