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基弧区的直径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0001]本技术涉及角膜塑形镜片
,具体涉及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
技术介绍
[0002]眼球壁前端1/6无血管的透明纤维膜成为角膜,正常角膜高度透明,组织学上由前向后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性层、基质层、后弹性层和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含丰富感觉神经末梢,是角膜的屏障,可再生,可变形。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由透气性材料制成的硬性角膜接触镜片,其采用逆几何设计,夜间佩戴时通过眼睑
‑
角膜塑形镜
‑
角膜施加压迫力,使角膜上皮细胞发生迁移,角膜上皮细胞重新分布改变角膜表面的几何形状,逐步使角膜的中央光学区变平坦、眼轴缩短,以达到改善屈光度、改善视力的目的。使用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夜间佩戴,可以在白天摘除角膜塑形镜后达到清晰的裸眼视力。
[0003]现有的角膜塑形镜通常被设计为近似于人体角膜的形状,因此,使得角膜变扁平的作用很小或没有,导致镜片的近视矫正能力较差,此外,现有的角膜塑形镜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佩戴或摘除,导致使用者的佩戴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而且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所述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
[0007]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0008]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5
‑
6.5mm,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
‑
9.93mm。
[0009]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
‑
9.88mm,所述反转弧区的直径为6.4
‑
8.0mm。
[0010]通过对反转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可有效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区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一适中的空间用于储蓄泪液。
[0011]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5
‑
9.90mm,所述配适弧区的直径为6.8
‑
10.0mm。
[0012]通过对配适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配适弧区与体眼角膜实现了面接触,增加了镜
片与角膜的接触面积,提高镜片的中央定位效果,加强近视矫正。
[0013]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
‑
10.5mm,所述边弧区的直径为7.4
‑
11.6mm。
[0014]通过对边弧区的参数进行设置,使得边弧区与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的翘角适中,既有利于泪液的流通,也便于镜片摘除,同时也不影响镜片的中心定位效果。
[0015]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外表面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内表面的表面形状相同,所述角膜塑形镜各区厚度均匀。
[001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的厚度为0.16
‑
0.26mm。
[0017]本申请中的角膜塑形镜主要用于矫正中低度近视和中低度近视伴散光,具体使用时,根据佩戴者的角膜形状、近视度、散光度、佩戴舒适度等因素,调整角膜塑形镜的曲率半径和厚度。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的角膜塑形镜内表面进行四段弧区设计,分别为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角膜中心的曲率半径,向人体眼角膜中心施加压平力,使角膜中心产生非长期形变,角膜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因此增大,从而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的聚焦点从视网膜前面移动到视网膜上,使近视患者的视力得以矫正;反转弧区处于基弧区和配适弧区之间,而且反转弧的曲率半径小于相应的基弧区和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其可稳固基弧区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用于储蓄泪液,并接纳人体眼角膜层的增厚;配适弧区内接反转弧区,外接边弧区,其与人体眼角膜接触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保证了近视矫正功能;边弧区处于镜片的最外段,其与人体眼角膜间形成向外翘起的环形区段,以吸纳新鲜泪液,促进新鲜泪液与角膜塑形镜下泪液的交互,为处于角膜接触镜下的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并帮助镜片的摘除;通过上述基弧区的压平力、反转弧区的负压力、配适弧区的附着张力以及镜片本身的塑性力,保证了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并提高了其对角膜的塑性效果和塑性效率,加强近视矫正功能,通过设置边弧区,使用者佩戴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四弧区角膜塑形镜的截面结构图;
[0022]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角膜塑形镜1,基弧区2,反转弧区3,配适弧区4,边弧区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如图1所示,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2,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大于人体眼角膜中心的曲率半径,向人体眼角膜中心施加压平力,使角膜中心产生非长期形变,角膜中心区域的曲率半径因此增大,从而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的聚焦点从视网膜前面移动到视网膜上,使近视患者的视力得以矫正;
[0024]基弧区2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3,反转弧区3处于基弧区2和配适弧区4之间,而且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小于相应的基弧区2和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其可稳固基
弧区2的压平效果,保证了镜片的塑性效果,同时反转弧区3与位于其下方的人体眼角膜前表面之间形成空间用于储蓄泪液,并接纳人体眼角膜层的增厚;
[0025]反转弧区3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4,配适弧区4内接反转弧区3,外接边弧区5,其与人体眼角膜接触促进镜片的中央定位功能,保证了近视矫正功能;
[0026]配适弧区4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5,边弧区5处于镜片的最外段,其与人体眼角膜间形成向外翘起的环形区段,以吸纳新鲜泪液,促进新鲜泪液与角膜塑形镜1下泪液的交互,为处于角膜接触镜下的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并帮助镜片的摘除;
[0027]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大于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配适弧区4的曲率半径小于基弧区2的曲率半径,且大于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边弧区5的曲率半径大于配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时面向人体眼角膜的内表面及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包括位于中心的基弧区,所述基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反转弧区,所述反转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缓冲弧区,所述缓冲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配适弧区,所述配适弧区外周设置有呈圆环形的边弧区;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且大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5
‑
6.5mm,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5
‑
9.9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弧区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为7.4
‑
9.88mm,所述反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菁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