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542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包括高频电刀主体和刀头部,刀头部包括基筒,基筒上安装有U形架,U形架上转动杆安装有旋转座,旋转座与U形架之间安装有扭簧,U形架上安装有限位块和接电座,基筒上套设有滑套,基筒上安装有导线座,滑套上连接有牵引绳,滑套上安装有第一顶杆,U形架安装有刀库,刀库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定位柱和限位柱,定位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定位柱上安装有刀片,刀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刀头和刀柄,刀柄上开设有定位孔和两个弧形槽,刀柄上保覆有绝缘层,用于解决目前刮除肿物需要将手术刀连接电刀操作不便,同时刀片钝化较快术中更换不便的问题。同时刀片钝化较快术中更换不便的问题。同时刀片钝化较快术中更换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皮肤肿物不仅影响外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存在的威胁。浅表皮肤肿物属于皮肤肿物中相对较浅的一类疾病,包括脂溢性角化病、表皮痣、寻常疣等。因病变通常不深,治疗仅需对浅表部分进行刮除即可。
[0003]整体刮除肿物不易进行,需要先连接高电流破坏大部分突出组织,再对残余组织自水平方向机械性刮除,最后针对治疗创面选择低电流凝血。此过程需要电刀连接手术刀柄进行电流通过,操作较为不便,易造成人员触电,此外,刮除残余组织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操作,易造成刀缘钝化,引起刮除效果差,常需要术中多次更换刀片,由于反复更换刀片极为不便,影响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用于解决目前刮除肿物需要将手术刀连接电刀操作不便,同时刀片钝化较快术中更换不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包括高频电刀主体和刀头部,所述高频电刀主体上设有调频器和电源开关,所述高频电刀主体与刀头部连接,所述刀头部包括基筒,所述基筒上安装有U形架,所述U形架上转动杆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与U形架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U形架上安装有限位块和接电座,所述旋转座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拨杆,接电座与拨杆位置对应,所述基筒上套设有滑套,滑套上开设有绳孔,所述基筒上安装有导线座,所述滑套上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拉簧和固定连接在拉簧两端的尼龙绳,拉簧一端的尼龙绳穿过U形架并套设绕设于旋转座上,且尼龙绳与旋转座固定连接,拉簧另一端的尼龙绳穿过滑套上开设有绳孔并绕过导线座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滑套上安装有第一顶杆,所述U形架安装有刀库,所述所述刀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定位柱和限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定位柱上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刀头和刀柄,所述刀柄上开设有定位孔和两个弧形槽,两个弧形槽与两个拨杆对应,两个弧形槽于定位孔呈中心对称,所述刀柄上保覆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定位孔及刀柄的两侧。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刀片向旋转座移动,限位柱与旋转座之间的间距为1至1.5个刀柄的厚度,与旋转座接触的一个刀片脱离限位柱。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座转动通过拨杆卡入弧形槽带动刀片转动与接电座接触即可使刀片通电。通过移动滑套带动第一顶杆移动与旋转座一侧的刀片尾端接触,同时通过牵引绳带动旋转座旋转使拨杆脱离弧形槽,在第一顶杆的作用即可将与接电座接触的刀片推出U形架。滑套回位时第一顶杆脱离与刀
库内刀片接触时,刀库内新的刀片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推动刀片向旋转座移动替换脱离的刀片。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U形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滑动卡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与U形架螺纹连接。刀库可拆卸,便于对刀片进行补充。
[0009]进一步,所述U形架上安装有防护罩。通过防护罩遮挡刀库内未使用的刀片提高安全性,同时防止刀片磕碰受损。
[0010]进一步,所述基筒的一端设有弹性卡勾,所述基筒内设有接电座电连接的第一电触头,所述第一电触头的一侧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高频电刀主体上设有与基筒对应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安装有与高频电刀主体电连接的第二电触头,所述插槽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钩槽和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安装有推头,通过按压推头可推动弹性卡勾脱离钩槽。将基筒套设在连接杆上并将弹性卡勾插入钩槽内即可完成高频电刀主体和刀头部的连接,需要分离时按压推头即可,刀头部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便于更换高频电刀主体或刀头部。
[0011]进一步,所述推头包括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套设有第三弹簧和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阶梯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穿过阶梯孔位于钩槽内。通过调节螺纹筒的位置可改变第二顶杆深入钩槽部分的长度,改变按压第二顶杆使弹性卡勾脱离钩槽的灵敏程度。
[0012]进一步,所述高频电刀主体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安装有第三顶杆,所述第三顶杆与滑套的一端触离。通过推动滑块即可带动滑套移动,便于操作。
[0013]进一步,所述频电刀主体呈矩形条状结构。医护人员在使用时便于爪握,频电刀主体不易径向旋转,方便使用。
[0014]进一步,所述基筒上安装有顶杆座,所述顶杆座上滑动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第四弹簧。在第四弹簧的用下撑高频电刀主体和刀头部有向两侧移动的势能,从而确保连接的高频电刀主体和刀头部更为稳固。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刀片可先对患者表层需要剔除的组织进行破坏,然后再进行刮除,使用方便;
[0017]2、通过移动滑套即可将损耗的刀片自U形架内推出,滑套复位时刀库内的刀片可自行替换脱离的刀片,刀片更换方便、快捷,减少了创面暴露在外界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高频电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头部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头部的纵截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头部的纵截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4]高频电刀主体1、阶梯孔101、调频器11、电源开关12、连接杆13、推头14、滑块15、第三顶杆16、第二顶杆141、螺纹筒142、第三弹簧143、限位环144、刀头部2、防护罩20、基筒21、弹性卡勾22、限位杆231、第四弹簧232、导线座24、滑套25、第一顶杆251、U 形架26、安装槽261、旋转座27、拨杆271、尼龙绳28、拉簧281、刀库3、安装座31、固定座32、限位柱33、定位柱34、第一弹簧35、刀片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包括高频电刀主体(1)和刀头部(2),所述高频电刀主体(1)上设有调频器(11)和电源开关(12),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电刀主体(1)与刀头部(2)连接,所述刀头部(2)包括基筒(21),所述基筒(21)上安装有U形架(26),所述U形架(26)上转动杆安装有旋转座(27),所述旋转座(27)与U形架(26)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U形架(26)上安装有限位块(262)和接电座(51),所述旋转座(27)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拨杆(271),接电座(51)与拨杆(271)位置对应,所述基筒(21)上套设有滑套(25),滑套(25)上开设有绳孔,所述基筒(21)上安装有导线座(24),所述滑套(25)上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包括拉簧(281)和固定连接在拉簧(281)两端的尼龙绳(28),拉簧(281)一端的尼龙绳(28)穿过U形架(26)并套设绕设于旋转座(27)上,且尼龙绳(28)与旋转座(27)固定连接,拉簧(281)另一端的尼龙绳(28)穿过滑套(25)上开设有绳孔并绕过导线座(24)与滑套(25)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5)上安装有第一顶杆(251),所述U形架(26)安装有刀库(3),所述所述刀库(3)包括安装座(31),所述安装座(31)上安装有定位柱(34)和限位柱(33),所述定位柱(3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5),所述定位柱(34)上安装有刀片(4),所述刀片(4)包括一体成型的刀头(42)和刀柄(41),所述刀柄(41)上开设有定位孔(45)和两个弧形槽(43),两个弧形槽(43)与两个拨杆(271)对应,两个弧形槽(43)于定位孔(45)呈中心对称,所述刀柄(41)上保覆有绝缘层(44),所述绝缘层(44)覆盖定位孔(45)及刀柄(4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浅表皮肤肿物治疗的清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26)上开设有安装槽(261),所述安装座(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军峰赵涛李冰郭伟楠马娇娇李清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