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507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包括承重底盘以及安装在承重底盘上侧位置的加强钢架,承重底盘中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总成纵梁和多个总成横梁,总成纵梁和总成横梁以垂直分布的方式焊接,且两个总成纵梁之间以垂直分布的方式分别焊接有前后驱横梁、座舱横梁和活动筒,前后驱横梁对应在总成纵梁的两端位置,且每个前后驱横梁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升降结构,座舱横梁对应在汽车的驾乘舱前座和驾乘舱后座的位置下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在发生较大程度的撞击时,利用撞击力车辆可以紧急避让,从而可以防止撞击力造成车架发生较大的形变,安全系数较高。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0003]特别指出的是汽车车架,汽车车架不仅作为各个部件的安装结构,也是对其内部驾乘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撞击力方向分为正向和侧向,当前汽车的引擎盖或者后备箱位置均会加设保险杠,以此避免车架的前后位置发生过大的形变。
[0004]此外,汽车车架前后位置的撞击点位置与驾乘人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汽车车架侧面位置的撞击点会直接影响到内部的驾乘人员,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另外在侧面位置发生撞击时,车架侧面的金属结构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形变,而车架侧面的结构为车门,所以在侧面车架发生形变时,车门变形导致无法快速打开车门救出驾乘人员,就会耗费较长时间切割车架,可能会错过驾乘人员的最佳救援时间,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包括承重底盘以及安装在承重底盘上侧位置的加强钢架,所述承重底盘中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总成纵梁和多个总成横梁,所述总成纵梁和总成横梁以垂直分布的方式焊接,且两个所述总成纵梁之间以垂直分布的方式分别焊接有前后驱横梁、座舱横梁和活动筒;
[0008]所述前后驱横梁对应在总成纵梁的两端位置,且每个所述前后驱横梁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升降结构;
[0009]所述座舱横梁对应在汽车的驾乘舱前座和驾乘舱后座的位置下侧,所述座舱横梁内部位置设置有抓地限位结构;
[0010]所述活动筒沿两个前后驱横梁的中间位置呈对称分布,且所述活动筒的内部设置有撞击预警结构。
[0011]通过以上设置,整体结构在对汽车外壳作增设加强钢架处理,使其外壳具有更高的强度,另外,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抓地限位结构以及撞击预警机构,在发生撞击的一瞬
间,汽车整体上升,并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汽车沿着撞击力的方向发生短距离的位移,而在位移过程中,以抓地限位机构限制位移的最大距离,从而在发生撞击时,采用紧急避让的方式减少车辆受到更大的损伤。
[00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结构由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二连接曲杆组成,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均安装在前后驱横梁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前后驱横梁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点槽,所述第二连接曲杆在活动点槽中与前后驱横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曲杆位于前后驱横梁内部部分与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曲杆位于前后驱横梁外部部分的末端安装有万向轮。
[0013]通过以上设置,在受到撞击时,每个位置的第二连接曲杆被推移,使万向轮先接触地面,汽车车轮不会接触地面,从而车辆沿着侧方向可以位移一段距离。
[0014]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曲杆沿前后驱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外八字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曲杆位于前后驱横梁内部部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末端安装在前后驱横梁内壁两端上。
[0015]通过以上设置,限制了每个第二连接曲杆的分布方式,在汽车被抬高之后,汽车依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地限制结构由第一电动推杆、推板和第一连接曲杆组成,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安装在座舱横梁内部两端位置上,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推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推板在座舱横梁内部滑动,且所述推板与第一连接曲杆的初始端之间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曲杆末端位置上转动安装有抓地齿轮;
[0017]所述第一连接曲杆外表面均开设有限制滑槽,所述限制滑槽上滑动连接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上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撑杆,所述限位支撑杆在座舱横梁内壁上端之间铰接。
[0018]通过以上设置:在发生侧方向撞击时,汽车沿着撞击力方向位移,而对应撞击力的方向位置上的第一电动推杆启动,使抓地齿轮先接触地面,以此来抵消汽车侧方向位移过程的力,以此来停止汽车的侧方向位移过程。
[001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地齿轮的圆周外壁呈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阻隔齿槽,每个所述阻隔齿槽沿逆时针的方向呈倾斜状。
[0020]通过以上设置,抓地齿轮可以进行转动,而阻隔齿槽增加了汽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抓地力更大。
[0021]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杆沿座舱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内八字分布,且两个所述限位支撑杆沿靠近抓地齿轮的一侧外壁铰接有阻隔卡销,所述阻隔卡销与阻隔齿槽之间啮合。
[0022]通过以上设置,在抓地齿轮接触到地面之后,其中的阻隔卡销可以及时卡住阻隔齿槽,进一步的增加了抓地力。
[002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舱横梁的设置数量至少有三个。
[0024]通过以上设置,在抓地齿轮抓地并停止车辆侧方向位移时,限制了座舱横梁的数量,从而保证了汽车侧方向位移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撞击预警结构由压力传感器,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活动筒内壁两端位置上,且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冲击板,所述活
动筒的中间位置上滑动安装有金属撞球。
[0026]通过以上设置,在发生侧方向撞击时,对应的金属撞球在惯性力作用下,向其中一侧的压力传感器靠近,并撞击橡胶冲击板,以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数值显示出撞击力度,并反馈受到撞击力的方向。
[002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冲击板靠近压力传感器的方向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
[0028]通过以上设置,在撞击过程中,通过该位置的第二缓冲弹簧来减少金属撞球对压力传感器造成的损伤。
[002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结构在对汽车外壳作增设加强钢架处理,使其外壳具有更高的强度,另外,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抓地限位结构以及撞击预警机构,在发生撞击的一瞬间,汽车整体上升,并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汽车沿着撞击力的方向发生短距离的位移,而在位移过程中,以抓地限位机构限制位移的最大距离,从而在发生撞击时,采用紧急避让的方式减少车辆受到更大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中的承重底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底盘(1)以及安装在承重底盘(1)上侧位置的加强钢架(2),所述承重底盘(1)中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总成纵梁(105)和多个总成横梁(102),所述总成纵梁(105)和总成横梁(102)以垂直分布的方式焊接,且两个所述总成纵梁(105)之间以垂直分布的方式分别焊接有前后驱横梁(101)、座舱横梁(103)和活动筒(104);所述前后驱横梁(101)对应在总成纵梁(105)的两端位置,且每个所述前后驱横梁(101)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座舱横梁(103)对应在汽车的驾乘舱前座和驾乘舱后座的位置下侧,所述座舱横梁(103)内部位置设置有抓地限位结构;所述活动筒(104)沿两个前后驱横梁(101)的中间位置呈对称分布,且所述活动筒(104)的内部设置有撞击预警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由第二电动推杆(12)和第二连接曲杆(13)组成,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2)均安装在前后驱横梁(101)内部中间位置上,所述前后驱横梁(101)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点槽(11),所述第二连接曲杆(13)在活动点槽(11)中与前后驱横梁(10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曲杆(13)位于前后驱横梁(101)内部部分与第二电动推杆(12)的输出轴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曲杆(13)位于前后驱横梁(101)外部部分的末端安装有万向轮(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曲杆(13)沿前后驱横梁(101)的长度方向呈外八字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曲杆(13)位于前后驱横梁(101)内部部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弹簧(15),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5)末端安装在前后驱横梁(101)内壁两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沛尚连锋宋清源张婕姝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