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德森专利>正文

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971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包括排水渠、设于排水渠一端的蓄水池、与蓄水池内部连接的平盘排截水管道、设于平盘排截水管道下端的若干截排水器、设于截排水器末端的蓄水罐,截排水器的一端设有若干生态部,生态部下端设有若干双向截排水器、截排水槽、连接在双向截排水器下端的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横向截排水主管道的管壁上连接有下排水管道,下排水管道的下端设有若干蓄水罐,下排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罐的内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土壤蓄水持水量,避免雨水径流,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地质灾害发生;提高雨水利用率,补充地下水源加快植物生长,增加林草、果种产量,缩短生长循环周期,能够广泛应用在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能够广泛应用在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能够广泛应用在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是指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高坡段、露天矿边坡、平盘土地复垦、排蓄水采取覆盖表土、旋耕土地播种子、修筑混凝土排水渠、修筑蓄水池,边坡用混凝土排水槽、植物袋建设排水渠的方法,因为土壤缺少有机质,含水率低,高坡段、排土场土壤稳固性差,冬季冻土结冰土壤升降起伏松动,对排水渠、蓄水池损毁严重,生物袋使用可降解材料短期内反复施工,用不可降解的材料污染环境,降低生态治理质量,没有对边坡坡面雨水经流、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平盘、边坡土壤雨水入渗量小,持水量低,水土流失严重,降大雨、急雨平盘雨水向低洼处聚积,易出现浸透水滑坡,边坡出现径流,雨水反复冲刷形成沟壑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反复治理资金投入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植被覆盖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包括排水渠、设于排水渠一端的蓄水池、与蓄水池内部连接的平盘排截水管道、设于平盘排截水管道下端的若干截排水器、设于截排水器末端的蓄水罐,所述截排水器的一端设有若干生态部,所述生态部下端设有若干双向截排水器、截排水槽、连接在双向截排水器下端的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所述横向截排水主管道的管壁上连接有下排水管道,所述下排水管道的下端设有若干蓄水罐,所述下排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罐的内部连接。
[0005]作为改进,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的中间位置设有平盘挡土墙,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贯穿平盘挡土墙设置,所述平盘挡土墙为方形块状结构。
[0006]作为改进,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下端的若干截排水器的连接方式为纵向串联或横向并排,横向并联的所述截排水器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双向截排水器和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所述横向截排水主管道与下排水管道连接,所述下排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罐的罐口连接;纵向串联的所述截排水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平盘挡土墙和蓄水罐。
[0007]作为改进,所述双向截排水器包括“V”形板、设于“V”形板上端的过滤网、分别设于“V”形板前后两端的三角形挡水板和三角形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通孔并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横向截排水主管道上。
[0008]作为改进,所述截排水槽的截面形状为“s”形,所述截排水槽对称设置在双向截排水器的“V”形板上,所述底板的上端设有嵌板。
[0009]作为改进,所述蓄水罐之间串联设置,所述蓄水罐为空心圆柱体且筒壁上设有通孔,所述下排水管道通过通孔与蓄水罐的内部连通。
[0010]作为改进,所述截排水器包括截排水支管、连通截排水支管的内部并设置在其管
壁上的若干单向截排水器。
[0011]作为改进,所述截排水支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方形缺口,所述单向截排水器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梯形盒体、设于梯形盒体一端的方形板、设于方形板上端的截排水槽、设于梯形盒体下方的衔接管,所述梯形盒体的上端与方形缺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衔接管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管体且上、下两端分别与梯形盒体的内部以及截排水支管的内部连接,所述单向截排水器的上端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挡水板和三角形底板,所述挡水板和底板都分别与截排水支管的管壁以及方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方形缺口的上端以及方形板固定连接。
[0012]作为改进,所述排水渠包括若干网格状连接的沟渠,所述蓄水池、平盘排截水管道、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截排水支管、连接管、下排水管道均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圆管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14]增加土壤蓄水持水量,避免雨水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0015]避免滑坡、泥石流、洪涝地质灾害的发生;
[0016]提高雨水利用率,补充地下水源;
[0017]蓄水罐内的水可以加快植物生长,增加林草、果种产量,缩短林木、草牧、果种经济循环周期,实现生态建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双向截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截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所示:1、排水渠,2、蓄水池,3、平盘排截水管道,4、截排水器,5、蓄水罐,6、生态部,7、截排水槽,8、横向截排水主管道,9、下排水管道,10、平盘挡土墙,11、双向截排水器,12、“V”形板,13、过滤网,14、挡水板,15、底板,16、连接管,17、嵌板,18、截排水支管,19、单向截排水器,20、梯形盒体,21、方形板,22、衔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结合附图1

3,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包括排水渠1、设于排水渠1一端的蓄水池2、与蓄水池2内部连接的平盘排截水管道3、设于平盘排截水管道3下端边坡阶段的若干截排水器4、设于截排水器4末端的蓄水罐5,排水渠1和蓄水池2均设置在坡体的上平面上,平盘排截水管道3为曲折的管状结构并与设置在坡体上的截排水器4的内部连接,边坡阶段的截排水器4的一端设有若干用于土地复垦、植物生长用的生态部6,生态部6可设置为水土截蓄种植帘或生态网格,生态部6下端设有若干双向截排水器11、截排水槽7、连接在双向截排水器11下端的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铺设在距离边坡上边缘5~20m的位置,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的管壁上连接有下排水管道9,下排水管道9的下端设有若干蓄水罐5,下排水管道9的末端与蓄水罐5的内部连接。
[0024]平盘排截水管道3的中间位置设有平盘挡土墙10,平盘挡土墙10设置在坡体与平
面的衔接处,用来防止泥土下滑并堵塞截排水器4,平盘排截水管道3贯穿平盘挡土墙10设置,平盘挡土墙10为方形块状结构。
[0025]平盘排截水管道3下端边坡阶段的若干截排水器4的连接方式为纵向串联或横向并排,边坡横向并联的截排水器4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双向截排水器11和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边坡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与下排水管道9连接,下排水管道9的末端与蓄水罐5的罐口连接,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的下排水管道9的直径逐渐增加;纵向串联的截排水器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平盘挡土墙10和蓄水罐5。
[0026]双向截排水器11包括“V”形板12、设于“V”形板12上端的过滤网13、分别设于“V”形板12前后两端的三角形挡水板14和底板15,过滤网13用来防止落叶等杂物阻塞双向截排水器11,底板15的下端设有通孔并通过连接管16固定连接在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上;在坡面的平整的情况下,将横向截排水主管道8铺设在坡面以下3~5cm,此时的连接管16的走向为“I”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渠、设于排水渠一端的蓄水池、与蓄水池内部连接的平盘排截水管道、设于平盘排截水管道下端的若干截排水器、设于截排水器末端的蓄水罐,所述截排水器的一端设有若干生态部,所述生态部下端设有若干双向截排水器、截排水槽、连接在双向截排水器下端的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所述横向截排水主管道的管壁上连接有下排水管道,所述下排水管道的下端设有若干蓄水罐,所述下排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罐的内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的中间位置设有平盘挡土墙,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贯穿平盘挡土墙设置,所述平盘挡土墙为方形块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盘排截水管道下端的若干截排水器的连接方式为纵向串联或横向并排,横向并联的所述截排水器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双向截排水器和横向截排水主管道,所述横向截排水主管道与下排水管道连接,所述下排水管道的末端与蓄水罐的罐口连接;纵向串联的所述截排水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平盘挡土墙和蓄水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截排水器包括“V”形板、设于“V”形板上端的过滤网、分别设于“V”形板前后两端的三角形挡水板和三角形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通孔并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横向截排水主管道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坡段水土保持、雨水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森孙明文白中科孙淑英王向东张书岩丁勇胡玥项元和张蒙建郭小平赵廷宁王权王清黄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孙德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