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39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透水道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包括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设有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设有普通混凝土层,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内部固定有井盖支座,井盖支座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排水井盖,井盖支座的底部固定有中节,中节的外圈固定有井颈,中节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解决了传统的透水道路当面层基层分开施工时,两层之间由于存在时间差,常常未能充分粘结,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承受繁重交通所产生的疲劳应力,易出现道路空鼓、脱层、开裂等质量问题。开裂等质量问题。开裂等质量问题。

A high pressure permeable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透水道路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透水道路均为单一粒径的多孔结构,没有粉沙填充,以保证其透水性能。传统的透水道路不同结构层之间通常为连续级配骨料,面层采用3

5mm粒径小粒径骨料,基层采用同规格或5

10mm中粒径骨料。当面层基层分开施工时,两层之间由于存在时间差,常常未能充分粘结,造成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承受繁重交通所产生的疲劳应力,易出现道路空鼓、脱层、开裂等质量问题,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及美观;针对目前的透水道路结构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透水道路结构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具有保证的道路不同结构之间的更好粘结,不脱层、不空鼓,延长透水道路的使用寿命及视觉美观度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包括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设有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所述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下方设有普通混凝土层。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采用3

5mm粒径骨料,所述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采用10

19.5mm粒径骨料。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的内部固定有井盖支座,所述井盖支座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排水井盖,所述井盖支座的底部固定有中节,所述中节的外圈固定有井颈,所述中节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杆,所述从杆远离第一轴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从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井颈的外壁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所述中节的内壁两端固定有遮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节的两端开设有上排水管,所述中节的底端连接有下排水管。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外壁分别固定有加固架,且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通过加固架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输出轴电机的一端与第二轴杆连接,另一端与转杆远离连杆的一端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排水管的位置
位于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上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刚性结构层间的连接方式,将不同结构层相同或相似的骨料粒径调整为极差较大的骨料粒径,促进透水道路面层与基层连接面的融合,增强不同结构层之间的整体性,避免持续承受繁重道路压力后出现脱层、空鼓;改变传统道路不同结构层的连续级配设计,采用断级配设计,在不改变设计初衷的前提下,利用材料自有物理特性来提高上下结构层之间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排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排水井盖开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排水井盖闭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高承压透水路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3、普通混凝土层;4、井盖支座;5、排水井盖;6、中节;7、井颈;8、第一轴杆;9、第二轴杆;10、加固架;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转杆;14、连杆;15、从杆;16、双输出轴电机;17、遮板;18、上排水管;19、下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包括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的下方设有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的下方设有普通混凝土层3,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的内部固定有井盖支座4,井盖支座4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排水井盖5,井盖支座4的底部固定有中节6,中节6的外圈固定有井颈7,中节6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本实施方案中,调整刚性结构层间的连接方式,将不同结构层相同或相似的骨料粒径调整为极差较大的骨料粒径,促进透水道路面层与基层连接面的融合,增强不同结构层之间的整体性,避免持续承受繁重道路压力后出现脱层、空鼓。
[0022]具体的,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采用3

5mm粒径骨料,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采用10

19.5mm粒径骨料,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结构层骨料采用间断级配设计,透水路面面层采用3

5mm粒径骨料,基层采用10

19.5mm粒径骨料,跳过5

10mm粒径骨料。通过增大基层结构
的孔隙,在基层上进行透水多孔道路面层施工时,可使面层小粒径材料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更好嵌入大孔隙基层骨料中,凝固后基层面层形成一个互相嵌入的整体。
[0023]具体的,第一轴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杆15,从杆15远离第一轴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14,连杆14远离从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3,井颈7的外壁安装有双输出轴电机16,中节6的内壁两端固定有遮板17,本实施例中通过双输出轴电机16的输出轴带动转杆13转动,转杆13通过连杆14带动从杆15转动,从杆15通过第一轴杆8带动第一挡板11。
[0024]具体的,中节6的两端开设有上排水管18,中节6的底端连接有下排水管19,本实施例中当雨水的渗透速度小于积累速度的时候,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闭合,雨水通过上排水管18排至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内;当暴雨时,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打开,雨水通过下排水管19排出,增大排水量。
[0025]具体的,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的外壁分别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包括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的下方设有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所述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的下方设有普通混凝土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采用3

5mm粒径骨料,所述粗粒径透水混凝土层(2)采用10

19.5mm粒径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径透水混凝土层(1)的内部固定有井盖支座(4),所述井盖支座(4)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排水井盖(5),所述井盖支座(4)的底部固定有中节(6),所述中节(6)的外圈固定有井颈(7),所述中节(6)的内部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所述第一轴杆(8)和第二轴杆(9)的外壁分别设有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承压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迪单宇杰李志勇孔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禹智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