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39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51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插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从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以及从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壳体,连接到第一电极接线片,其中容纳电极组件,并且包括通过其暴露电极组件的开口;盖板,与壳体耦接,覆盖开口的外围区域,并且包括通过其暴露开口的中心区域的通孔;和端子板,连接到第二电极接线片绝缘结合至盖板,并且包括覆盖通孔的法兰部件和从法兰部件的中心部分延伸并穿过通孔的突出部件。孔的突出部件。孔的突出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再充电电池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可再充电电池是可充电和可放电的电池。
[0003]最近,随着对使用无线通信(比如蓝牙)的可穿戴设备(比如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智能手表和贴身医疗设备)的需求增加,对可穿戴设备上安装的超小型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正在增加。
[0004]在超小型可再充电电池中,连接到位于可再充电电池内部的电极组件的两个电极的电极接线片耦接到暴露于外部的电极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问题
[0006]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抑制了耦接到电极端子的电极接线片的弯曲。
[0007]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电极端子和电极接线片通过使用超声波被焊接。
[0008]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防止了电极端子之间的短路。
[0009]技术方案
[0010]一个方面提供了再充电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从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以及从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壳体,连接到第一电极接线片以容纳电极组件,并且包括开口部分以暴露电极组件;盖板,与壳体耦接以覆盖开口部分的外围区域,并且包括通孔以暴露开口部分的中心区域;和端子板,连接到第二电极接线片以被绝缘结合至盖板,并且包括覆盖通孔的法兰部件和从法兰部件的中心部分穿过通孔的突出部件,其中第二电极接线片与法兰部件的周围部分耦接。
>[0011]第二电极接线片可与突出部件不重叠。
[0012]第二电极接线片可从电极组件的上部的边界延伸到法兰部件。
[0013]法兰部件可位于盖板和电极组件之间。
[0014]突出部件可穿过通孔并暴露于外部。
[0015]法兰部件可具有比突出部件的面积大的面积。
[0016]法兰部件的厚度可比突出部件的厚度小。
[0017]第二电极接线片可通过超声焊接被焊接到法兰部件。
[0018]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热熔合层,其位于盖板和法兰部件之间并且被配置成绝缘结合盖板和法兰部件。
[0019]第二电极接线片可与热熔合层重叠。
[0020]壳体和盖板可具有与第一电极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端子板可具有与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同的极性。
[0021]第一电极接线片可耦接到壳体的底部。
[0022]第一电极接线片可从电极组件的下部的边界延伸到壳体的底部。
[0023]有益效果
[0024]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抑制了耦接到电极端子的电极接线片的弯曲。
[0025]而且,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电极端子和电极接线片通过使用超声波被焊接。
[0026]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可再充电电池,其中防止了电极端子之间的短路。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28]图2是沿图1的II

II的横截面图。
[0029]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与可再充电电池的端子板结合的盖板耦接到壳体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文将参考所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所有方式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
[0031]此外,除非明确描述相反,否则“包括(comprise)”一词以及变体比如“包括(comprises)”或“包括(comprising)”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规定的要素,但不排除任何其他要素。
[0032]下文,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
[0033]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是超小型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可以是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但不限于此,并且可再充电电池可以是圆柱形或针形电池。
[0034]本文中,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是薄硬币或纽扣形电池,并且可意指高度与直径(高度/直径)之比为1或更小的电池,但不限于此。由于硬币电池或纽扣电池主要具有圆柱形,所以水平方向上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但不限于此,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椭圆形或多边形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包括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直径可意指基于电池的水平方向的最大距离,并且高度可意指基于电池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从平坦的底表面到平坦的最上表面的距离)。
[0035]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

II的横截面图。
[0036]参见图1和2,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1000包括电极组件100、壳体200、盖板300、端子板400和热熔合层500。
[0037]电极组件100容纳在壳体200中。电极组件100的下部面向壳体200的底部,电极组
件100的上部面向覆盖壳体200的开口部分210的盖板300和端子板400的法兰部件410。电极组件100的上部和下部可以具有彼此平行的平面形状,但不限于此。
[0038]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隔板130、第一电极接线片140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50。
[0039]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彼此隔开,并且包括绝缘材料的隔板130位于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第一电极110可以是阳极且第二电极120可以是阴极,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电极110可以是阴极且第二电极120可以是阳极。
[0040]第一电极110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并且包括负电极涂覆部分和负电极未涂覆部分,负电极涂覆部分是其中将负电极活性物质层涂布到金属箔(例如,Cu箔)的集电器的区域,负电极未涂覆部分是其中未涂布活性物质的区域。负电极未涂覆部分可位于其中第一电极110延伸的方向上的一端。
[0041]第二电极120与第一电极110隔开,其间插入有隔板130以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并且第二电极120包括正电极涂覆部分和正电极未涂覆部分,正电极涂覆部分是其中将正极活性物质层涂布到金属箔(例如,Al箔)的集电器的区域,正电极未涂覆部分是其中未涂布活性物质的区域。正电极未涂覆部分可位于其中第二电极120延伸的方向上的一端。
[0042]隔板130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一个方向上延伸以防止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短路。
[0043]第一电极110、隔板130和第二电极120依次堆叠以果冻卷的形式缠绕,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电极110、隔板130和第二电极120可以以各种公知形式形成。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和隔板13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各种公知材料。
[0044]第一电极接线片140从电极组件100的第一电极110延伸到壳体200。第一电极接线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以及从所述第二电极延伸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壳体,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包括开口部分以暴露所述电极组件;盖板,与所述壳体耦接以覆盖所述开口部分的外围区域,并且包括通孔以暴露所述开口部分的中心区域;和端子板,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以被绝缘结合至所述盖板,并且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法兰部件和从所述法兰部件的中心部分穿过所述通孔的突出部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与所述法兰部件的周围部分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与所述突出部件不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从所述电极组件的上部的边界延伸到所述法兰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法兰部件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突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希定金基正朴容辰禹炳喆李钟夏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