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成像系统,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图像的第一成像系统;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成像系统;以及转动装置,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固定在所述转动装置上,以便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可选择地转动到扫描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多重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设备是基 于利用人体外部发射源发射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通过反馈的X射线衰 减量的不同来成像,从而进行疾病诊断的医疗设备;丽(Nuclear Medicine,核医学)设备是利用注射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不同 组织聚集浓度的不同,放射出不同强度Y射线,从而探测Y射线强度得到 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器官的分布来成像,来进行疾病诊断的医疗设备;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设备成像原理,是利 用人体外部磁场发射磁力线穿透不同人体组织,通过反馈的磁力线衰减量 的不同来成像,从而进行疾病诊断的医疗设备。在医学设备领域,CT设备 和MRI设备一般被称为解剖成像设备,國设备一般被称为功能性成像设 备,主要包括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 设备、SPECT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单光子 发射计算机断层)设备。由于这些医疗诊断设备成像机理的不同,它们的应用也有各自的特 点。CT设备和MRI设备成像的分辨率高,能够准确的提供病灶的位置信息, 但是局限性在于只有病变组织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时,即疾病的中后期, CT设备和MRI设备才能通过成像检测出来。而核医学设备PET设备、SPECT 设备,则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由于Y射线示踪剂的分布和病 灶的代谢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能够在疾病的早期即没有明显形变的情况下 将病灶准确的诊断出来,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疾病,但缺点在于分辨率 不够高,对病灶准确的定位不如CT或MRI。从上述设备的各自特点可以看 出,解剖成像设备和功能成像设备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在医学实际应用中,有时既需要在疾病的早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病灶图像,又需要通过 图像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为治疗提供更好的位置和形状信息。因此,将 前述解剖成像设备和功能成像设备有机融合在一起,即为可提供临床融合 成像功能的多重成像设备。对于多重成像设备,要想将各子系统的图像准确地融合在一起,那么 各个图像的成像位置基准必须一致。现有技术中,成像设备成像过程都是 患者躺在检査床上,利用床板前后移动带着患者穿过机架的圆孔进行扫描 成像。由于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床板要进行伸缩运动,在患者重力的作用 下,床板产生细微变形是必然的;因此要求患者在不同的子系统扫描时, 为使在床体变形的情况下获得同样的图像成像位置,患者运动轨迹必须一 致。在现有技术中,多重成像设备都是各个子系统的机架在轴线方向并排 放置,患者在检査床上一次通过各个子系统,这样由于床板在通过各个子 系统时床板的伸长量是不同的,床板的受力状态不同,显而易见,由于床 板的变形量不同,患者在各个子系统的运动轨迹也产生不一致,造成相应 成像位置基准不一致,融合出来的图像信息也必然不准确,从而不能为临 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另一方面,组成多重成像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设备 维护也是一个问题,维护时需将各个子系统分开一定的距离以便于维护工 作的进行,维护后又需要将各子系统恢复到原来的配准位置,成为多重成 像系统另一个必需予以考虑的重要问题。现有的多重成像系统基本是由解剖成像设备和功能成像设备集合而 成,,比如PET/CT。患者在检测过程中成像设备不能移动,通过床和床板 的移动来完成扫描。这样就必然增加了床板的长度,而床板的长度增加, 不但给制造带来困难和成本增加,也容易造成扫描床体变形量过大的问 题。对于多重成像系统,为了能够保证后期的图像融合的有效性,必须保 证患者在多重成像系统中扫描时,在探测器位置处床体的变形量一致。只 有变形量一致,才能保证融合后的图像是准确的,能够给诊断带来积极的 意义。如下图1所示,患者在做PET设备和CT设备扫描时,由于床板伸长 量不一致,导致床板在PET扫描面处和CT扫描面处的变形不一致,Yl不等于Y2,不能保证融合后的图像是准确的,给诊断带来不利影响。综上,可以明确的得出,为保证患者在不同子系统扫描时的运动轨迹 一致,以及维护设备前后使得各子系统位置不变,构成了多重成像设备的 两个关键。多重成像系统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因为造价偏高,对 于目前的医疗机构,购买一套现成的多重成像系统还是十分昂贵的。而一 般的医疗机构一般都已经有单一的解剖成像设备,如再采购多重成像系 统,相当于又增加了--套解剖成像设备,不仅增加设备成本,而且还造成 解剖成像设备的设备利用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重成像系统,它能够解决保证患者在不同子系统扫 描时的运动轨迹一致和维护设备前后使得各子系统位置保持不变这些关 键难题。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重成像系统能够很方便地在医疗机构已有 的单一的医疗成像设备基础上扩展成多重成像设备,大大降低医疗机构的 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医疗成像设备的使用率。既能解决各成像设备的全功 能独立使用,又能保证多重成像设备组合实现融合成像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 一种多重成像系统,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图像 的第一成像系统;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成像系统;以及转动装置,所 述第一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固定在所述转动装置上,以便所述第 --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可选择地转动到扫描位置。附图说明图l是描述床板变伸长量不一致其变型量不一致示意图。 图2是描述带旋转底座的PET/CT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描述多重成像系统的部件组成示意图。 图4是描述底座传动系统示意图。 图5是描述双机械定位套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描述机械定位套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下图2所示,第一成像系统和第二成像系统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底 座上,且第一成像装置在靠近患者的位置,第二成像装置在远离患者的位 置,当进行第一成像系统扫描时,床板的伸长量为A,当第一成像系统完 成扫描后,旋转底座装置沿一定的方向旋转180度,此时,第二成像装置 在靠近患者的位置,通过安装之前精确计算两者的关系,制造过程中将之 安装在旋转装置中适合位置,可以保证进行第二成像系统扫描时,床板的 伸长量仍然为A,这就保证了床体的变形在两个成像系统中的一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代替床或扫描床,可以采用可移动的小车,可移动 的支架,可移动的患者支撑装置等。可调移动底座主要是由底盘、外齿式回转轴承、小齿轮、轴、联轴器、 蜗轮蜗杆减速器(或扇锥齿轮减速器等其他类型减速器)、带刹车器电机、 减速系统安装架、底盘支座等组成的,底盘通过螺栓及定位销钉联接在外 齿式回转轴承的外圈,外齿式回转轴承内圈通过螺栓及定位销钉联接在底 盘支座上,减速系统安装架用来安装蜗轮蜗杆减速器、小齿轮、轴、联轴 器,带刹车器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器外壳上的法兰用螺栓联接,减速系统 安装架与底盘支座焊接或用螺栓联接。小齿轮与外齿式回转轴承的外圈上 的外齿啮合(如图4),这样带刹车器电机通过减速系统及小齿轮和外齿式 回转轴承带动底盘的旋转。在外齿式回转轴承的外圈上表面的适当位置固 定电容式接近开关安装架,在接近开关安装架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重成像系统,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图像的第一成像系统;用于形成第二图像的第二成像系统;以及转动装置,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固定在所述转动装置上,以便所述第一成像系统和所述第二成像系统可选择地转动到扫描位 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全录,高铁,李甲递,刘凯,于庆泽,徐保伟,牟海涛,张其智,赵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东软派斯通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