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组件、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22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湿组件、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加湿组件包括湿度转移件、驱动件和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将容置空间分隔为脱附腔和冷却吸附腔的第一隔挡件,脱附腔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冷却吸附腔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湿度转移件位于容置空间内,驱动件与湿度转移件连接,用于驱动湿度转移件往返于脱附腔和冷却吸附腔;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于壳体的加热组件。该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均包括上述加湿组件。该加湿组件结构简单、功能性强、使用便捷性及卫生性均较高。均较高。均较高。

Humidification components, fresh air humidification device, heat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组件、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组件、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加湿器是一种增加室内环境湿度的家用电器。现有加湿器独立使用一般功能单一,且现有加湿器一般需要专门配置装水的水箱,将水箱内的水作为水源以提高室内环境的湿度,然而水箱的设置使得加湿器的结构复杂,且水箱内的存水容易结构并滋生细菌,导致加湿器的使用卫生性较差,且用户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清洁处理,使用便捷度也较差。
[0003]即现有的加湿器功能单一、结构复杂、使用便捷性及卫生性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加湿组件、新风加湿装置、制热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加湿器功能单一、结构复杂、使用便捷性及卫生性均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包括湿度转移件、驱动件和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挡件,所述第一隔挡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脱附腔和冷却吸附腔,所述脱附腔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冷却吸附腔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湿度转移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湿度转移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湿度转移件往返于所述脱附腔和所述冷却吸附腔;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流至或流入所述脱附腔的气体进行加热。
[0006]本技术提供的加湿组件,一方面,该加湿组件与驱风组件配合使用,能够形成新风加湿装置,能够同时起到新风及加湿的双重作用,功能性强;另一方面,该加湿组件应用于新风加湿装置时,直接对室外的新风进行利用,通过湿度转移件将冷却吸附腔内新风中的水分子转移至脱附腔内的新风,无需额外设置水源等,即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新风输送及湿度提高,结构简单,且不存在水源存水产生水垢、滋生细菌等现象,从而提高其使用便捷度及卫生性。
[0007]可选地,所述冷却吸附腔的冷却区域和吸附区域之间设有第二隔挡件,所述第二隔挡件将所述冷却吸附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冷却腔体和吸附腔体,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于所述吸附腔体,所述冷却腔体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湿度转移件依次循环往复于所述脱附腔、所述冷却腔体和所述吸附腔体之间。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挡件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湿度转移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沿其周向包括脱附区和冷却吸附区,所述脱附区和所述冷却吸附区均设有通风孔;所述转盘配合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且所述脱附区位于所述脱附腔内,所述冷却吸附区位于所述冷却吸附腔内;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湿度转
移件往返于脱附腔和冷却吸附腔的一种具体形式,能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连续输送新风及湿度提高。
[0009]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扣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隔挡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半壳内的第一隔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半壳内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的端面相对应且形成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拆开状态时,壳体的内部呈敞开状态,以便于壳体内部转盘等部件的拆装,从而提高加湿组件中各部件的装配及拆卸维修便捷度。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之间转动夹设有安装圈,三者围成所述第一插接孔,所述转盘嵌套于所述安装圈内。安装圈能够对转盘的外边缘进行固定支撑,以保持对转盘形状的维持,减少转盘形变卡顿情况的发生,确保转盘于脱附腔和冷却吸附腔之间的湿度转移。
[0011]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马达和套设于所述安装圈的从动齿轮,所述马达的驱动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驱动件的转动驱动力经强度较高的安装圈传递至转盘,即安装圈能够于转盘的外周全面带动转盘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转盘转动的稳定性,减少其受力形变导致卡顿情况的发生。
[0012]可选地,所述容置空间为圆柱状,沿所述容置空间的周向,所述脱附腔和所述冷却吸附腔均为扇形区域,且所述冷却吸附腔相应扇形区域的角度为115
°
~135
°
。湿度转移件对水分子的转移效率较高,相应地,流经脱附腔的新风携带水分子对室内环境的加湿效果较佳。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风加湿装置,包括驱风组件和以上所述的加湿组件,所述驱风组件用于驱动新风经所述第一进气口流入所述脱附腔内,并经所述第一出气口流出,以及用于驱动新风经所述第二进气口流入所述冷却吸附腔,并经所述第二出气口排出。该新风加湿装置能够同时起到新风及加湿的双重作用,功能性强;且新风加湿装置能够直接对室外的新风进行利用,通过湿度转移件将冷却吸附腔内新风中的水分子转移至脱附腔内的新风,无需额外设置水源等,即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新风输送及湿度提高,结构简单,且不存在水源存水产生水垢、滋生细菌等现象,从而提高其使用便捷度及卫生性。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热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上述新风加湿装置,所述室内机本体的换热器作为所述新风加湿装置中的加热组件。制热室内机运行时,室内机本体的换热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加热处理,同时,换热器的部分区域作为加热组件用于对流至或流入新风加湿装置中脱附腔的气体进行加热,则换热器能够一物两用,制热室内机在起到对室内环境制热处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向室内环境输送新风并提高其湿度,结构简单、功能性强。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新风加湿装置。该新风加湿装置可以集合于空调器中,使得空调器具备对室内环境制冷制热、输送新风、提高湿度的效果,且制冷制热与输送新风及提高湿度可以相对独立控制,以提高空调器的功能性及使用便捷度。当然,该空调器为制热空调器时,新风加湿装置可以独立集合于空调器内,也可以类似上述制热室内机,将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作为新风加湿装置的加热组件。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加湿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加湿组件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加湿组件中湿度转移件、驱动件与第二半壳的轴测连接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加湿组件中湿度转移件、驱动件与第二半壳的俯视连接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第二隔板;
[002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加湿组件的剖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H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第一流程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新风加湿装置的第二流程图。
[0025]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度转移件(100)、驱动件(200)和内部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300),所述壳体(300)内设有第一隔挡件(400),所述第一隔挡件(400)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脱附腔(310)和冷却吸附腔(320),所述脱附腔(310)设有第一进气口(311)和第一出气口(312),所述冷却吸附腔(320)设有第二进气口(323)和第二出气口(324);所述湿度转移件(10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件(200)与所述湿度转移件(10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湿度转移件(100)往返于所述脱附腔(310)和所述冷却吸附腔(320);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300)的加热组件(500),所述加热组件(500)用于对流至或流入所述脱附腔(310)的气体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吸附腔(320)的冷却区域和吸附区域之间设有第二隔挡件(600),所述第二隔挡件(600)将所述冷却吸附腔(320)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冷却腔体(321)和吸附腔体(322),所述第二进气口(323)和所述第二出气口(324)均设于所述吸附腔体(322),所述冷却腔体(321)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311)连通;所述驱动件(200)用于驱动所述湿度转移件(100)依次循环往复于所述脱附腔(310)、所述冷却腔体(321)和所述吸附腔体(3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挡件(400)设有第一插接孔(430),所述湿度转移件(100)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沿其周向包括脱附区和冷却吸附区,所述脱附区和所述冷却吸附区均设有通风孔;所述转盘配合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430),且所述脱附区位于所述脱附腔(310)内,所述冷却吸附区位于所述冷却吸附腔(320)内;所述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00),所述驱动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燕刘仁东韩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拓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