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90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管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其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两端用于将其进行组合连接的法兰盘,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防泄漏机构,所述防泄漏机构包括自调式防漏装置,所述自调式防漏装置包括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压力管流入进密封环右侧的空腔内,此时右侧空腔的流动物质产生的液压力对密封环进行挤压,使其向靠近泄漏处移动,直到将泄漏处密封后,此时压力管以及空腔内液压平衡,密封环无法移动,并实现对泄漏处进行密封,达到防泄漏的目的,另外该管井的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与管体一体成型,降低了安装难度。降低了安装难度。降低了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管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井由井口、井壁管、滤水管和沉沙管等部分组成;管井的井口外围,用不透水材料封闭,自流井井口周围铺压碎石并浇灌混凝土,井壁可用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或塑料管等;钢管适用的井深范围较大;铸铁管一般适于井深不超过250米;钢筋混凝土管一般用于井深200~300米;塑料管井可用于井深200米以上。
[0003]但塑料管井在使用过程中密封性较差,很容易产生泄漏,在一些易燃易爆的流动物质使用时非常危险,一旦泄漏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塑料管井都需要额外安装防泄漏的装置,可是这在安装时非常繁琐,不能够一体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包括管体和设置在管体两端用于将其进行组合连接的法兰盘,所述管体的外部设有防泄漏机构,所述防泄漏机构至少包括:
[0006]自调式防漏装置,所述自调式防漏装置包括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所述上防漏管设置在下防漏管顶部并与其闭合形成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壁与上防漏管和上防漏管以及下防漏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环内壁与管体外壁紧密贴合,所述下防漏管的顶部设有压力管,所述压力管为“U”形结构,且压力管的两端与管体和上防漏管以及下防漏管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
[0007]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环对称设置在管体的两侧,且连接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侧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连接环固定形成“L”形结构,所述支撑环用于对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环的外部卡接有对连接处密封的密封圈。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环的外部呈环形设有多个导向板,所述上防漏管与下防漏管对应导向板的位置均开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导向槽。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活动连接,另外,所述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的两侧均向外弯折设有连接板,所述上防漏管的连接板的顶部设有与下防漏管的连接板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防漏管的外侧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观察式预警装置,所述观察式预警装置包括预警管,所述预警管为“L”形结构,且所述预警管的顶端高于上防漏管顶点所在平面,所述预警管的外围开设有多个观察槽,所述观察槽内部设
有透光板,透光板采用低铁玻璃,低铁玻璃原材料中一般含有的NiS等杂质较少,在原料熔化过程中控制的精细,使得超白玻璃相对普通玻璃具有更加均一的成分,其内部杂质更少,从而大大降低了钢化后可能自爆的几率,以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警管内部设有浮板,所述浮板的外围对应观察槽的位置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可视板。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环的内侧呈环形设有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端部位于压力管与空腔的连通处的内侧。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环的外围呈环形设有多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外顶点所在环形面半径大于压力管外顶点所在环形面的半径,所述支撑座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滚球。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支撑座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为弧形结构,且加固杆的两端与其对应的支撑座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挡杆,所述挡杆组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挡杆的内侧设有与连接环固定连接的支撑杆。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杆设有至少一个,另外其中一个位于加固杆的外侧,且该加固杆的支撑杆贯穿加固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该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中,通过压力管流入进密封环右侧的空腔内,此时右侧空腔的流动物质产生的液压力对密封环进行挤压,使其向靠近泄漏处移动,直到将泄漏处密封后,此时压力管以及空腔内液压平衡,密封环无法移动,并实现对泄漏处进行密封,达到防泄漏的目的,另外该管井的上防漏管和下防漏管与管体一体成型,降低了安装难度。
[0019]2、该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中,当积流面高于连接块后则会进入到预警管内,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可知预警管内积流面高度与空腔内积流面高度相同,从而通过观察透光板即可得知泄漏程度,积流面越高泄漏程度越大,反之越小,以起到预警的目的,便于操作人员判断出相应泄漏程度的应对措施。
[0020]3、该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中,可视板受到观察槽的阻力作用对其进行阻挡,防止其在预警管发生转动,影响操作人员观察,另外可通过观察可视板判断浮板在预警管内的高度,再通过浮板判断出积流面的高度。
[0021]4、该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中,通过弧形加固杆产生的拱力作用对支撑座进行支撑,以提高其负载能力,增加支撑座对压力管的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24]图3为专利技术的防泄漏机构结构爆炸图;
[0025]图4为专利技术的上防漏管结构剖视图;
[0026]图5为专利技术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专利技术的下防漏管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专利技术的观察式预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0030]图9为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一;
[0031]图10为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二。
[0032]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3]100、管体;
[0034]110、法兰盘;
[0035]200、防泄漏机构;
[0036]210、自调式防漏装置;
[0037]211、上防漏管;2111、导向槽;2112、连接板;2113、连接螺栓;
[0038]212、下防漏管;2121、压力管;
[0039]213、密封环;2131、导向板;
[0040]220、连接装置;
[0041]221、连接环;
[0042]222、支撑环;2221、限位杆;2222、密封圈;
[0043]223、支撑座;2231、滚球;2232、加固杆;
[0044]224、挡杆;2241、支撑杆;
[0045]230、观察式预警装置;
[0046]231、预警管;2311、观察槽;2312、连接块;
[0047]232、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包括管体(100)和设置在管体(100)两端用于将其进行组合连接的法兰盘(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的外部设有防泄漏机构(200),所述防泄漏机构(200)至少包括:自调式防漏装置(210),所述自调式防漏装置(210)包括上防漏管(211)和下防漏管(212),所述上防漏管(211)设置在下防漏管(212)顶部并与其闭合形成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密封环(213),所述密封环(213)的外壁与上防漏管(211)和上防漏管(211)以及下防漏管(212)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环(213)内壁与管体(100)外壁紧密贴合,所述下防漏管(212)的顶部设有压力管(2121),所述压力管(2121)为“U”形结构,且压力管(2121)的两端与管体(100)和上防漏管(211)以及下防漏管(212)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连接装置(220),所述连接装置(220)包括连接环(221),所述连接环(2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环(221)对称设置在管体(100)的两侧,且连接环(221)与法兰盘(1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221)的内侧设有支撑环(222),所述支撑环(222)与连接环(221)固定形成“L”形结构,所述支撑环(222)用于对上防漏管(211)和下防漏管(212)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环(222)的外部卡接有对连接处密封的密封圈(2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213)的外部呈环形设有多个导向板(2131),所述上防漏管(211)与下防漏管(212)对应导向板(2131)的位置均开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导向槽(2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泄露的塑料管井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漏管(211)和下防漏管(212)活动连接,另外,所述上防漏管(211)和下防漏管(212)的两侧均向外弯折设有连接板(2112),所述上防漏管(211)的连接板(2112)的顶部设有与下防漏管(212)的连接板(2112)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志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傲远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