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轴螺母防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77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26
一种半轴安装技术领域的半轴螺母防脱机,包括气动增压油泵、油压表、油管、油压缸密封套、壳体、安装支架、油压缸、油压缸活塞、楔形块、后退弹簧、复位弹簧、滚轮、压头、限位套,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动增压油泵、油压缸密封套相连接,压头布置在楔形块、挡板的上方,楔形块布置在油压缸活塞的前端,后退弹簧布置在楔形块、挡板之间,复位弹簧布置在挡板内的中心孔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气动增压油泵可以使油压缸活塞推动楔形块前进,从而可以使压头对半轴上紧缩螺母进行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半轴螺帽的快速压紧。可以实现半轴螺帽的快速压紧。可以实现半轴螺帽的快速压紧。

Halfshaft nut anti off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轴螺母防脱机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半轴安装
的防脱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使用油压进行控制的半轴螺母防脱机。

技术介绍

[0002]半轴也叫驱动轴,半轴是变速箱减速器与驱动轮之间传递扭矩的轴,其内外端各有一个万向节分别通过万向节上的花键与减速器齿轮及轮毂轴承内圈连接。现代汽车常用的半轴,根据其支承型式不同,有全浮式和半浮式两种。全浮式半轴只传递转矩,不承受任何反力和弯矩,与独立悬挂配合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全浮式半轴易于拆装,维修保养时只需拧下半轴的固定螺栓即可抽出半轴,而车轮与桥壳照样能支持汽车,从而给汽车维护带来方便。半浮式半轴既传递扭矩又承受全部反力和弯矩。它的支承结构简单、成本低,主要适用在对舒适型要求不高的皮卡及SUV车辆上。但这种半轴支承拆取麻烦,且汽车行驶中若半轴折断则易造成车轮飞脱的危险,属于即将淘汰的形式。
[0003]在半轴安装时,需要对其端部的紧缩螺母压紧,以防止半轴脱落。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螺母压紧设备都比较笨重,结构复杂,压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半轴螺母防脱机,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还安全可靠,紧缩螺母的压紧效率也比较高。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制动盘、半轴、半轴安装套、紧缩螺母、气动增压油泵、油压表、油管、油压缸密封套、壳体、安装支架、油压缸、油压缸活塞、楔形块、后退弹簧、复位弹簧、第一滚轮、压头、限位套、限位轴、旋转轴安装孔、第一滚轮安装孔、第二滚轮安装孔、第二滚轮、旋转轴、挡板,半轴安装套布置在制动盘的中间部位,半轴的后部穿过半轴安装套,半轴的后端带有缺口,紧缩螺母安装在半轴的后端,紧缩螺母上的内螺纹与半轴后端的外螺纹相匹配,油压表布置在气动增压油泵的出油口处,油压缸密封套与壳体的后端连接在一起,油管的一端与气动增压油泵的出油口相连接,油管的另一端与油压缸密封套的进油口相连接;油压缸的后部布置在油压缸密封套内,油压缸的前部和油压缸活塞布置在壳体后部的腔体内,油压缸活塞安装在油压缸的前端;旋转轴安装孔布置在压头的中间部位,第一滚轮安装孔布置在压头的后端部位,旋转轴在旋转轴安装孔中穿过,第一滚轮通过第一滚轮安装孔布置在压头的后端部位;两个第二滚轮安装孔分别布置在楔形块的前后端,两个第二滚轮通过两个第二滚轮安装孔分别布置在楔形块的前后端;楔形块、后退弹簧、复位弹簧、第一滚轮、压头、第二滚轮、挡板均布置在壳体内部的腔体内,楔形块通过第二滚轮镶嵌在壳体的内壁面上,压头通过旋转轴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上,压头布置在楔形块、挡板的上方,第一滚轮放置在楔形块的上端斜坡上,楔形块布置在油压缸活塞的前端,后退弹簧布置在楔形块、挡板之间,复位弹簧布置在挡板内的中心
孔中,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壳体内部腔体下壁面上,复位弹簧的上端与压头下壁面相连接,限位套布置在壳体的前端,限位轴镶嵌在限位套的后部,安装支架与壳体的侧壁连接在一起。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缩螺母的压紧效率不高,压紧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紧缩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楔形块附近主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头附近主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标号:1、制动盘,2、半轴,3、半轴安装套,4、紧缩螺母,5、气动增压油泵,6、油压表,7、油管,8、油压缸密封套,9、壳体,10、安装支架,11、油压缸,12、油压缸活塞,13、楔形块,14、后退弹簧,15、复位弹簧,16、第一滚轮,17、压头,18、限位套,19、限位轴,20、旋转轴安装孔,21、第一滚轮安装孔,22、第二滚轮安装孔,23、第二滚轮,24、旋转轴,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
[0015]本技术如上图1至5所示,本技术包括制动盘1、半轴2、半轴安装套3、紧缩螺母4、气动增压油泵5、油压表6、油管7、油压缸密封套8、壳体9、安装支架10、油压缸11、油压缸活塞12、楔形块13、后退弹簧14、复位弹簧15、第一滚轮16、压头17、限位套18、限位轴19、旋转轴安装孔20、第一滚轮安装孔21、第二滚轮安装孔22、第二滚轮23、旋转轴24、挡板25,半轴安装套3布置在制动盘1的中间部位,半轴2的后部穿过半轴安装套3,半轴2的后端带有缺口,紧缩螺母4安装在半轴2的后端,紧缩螺母4上的内螺纹与半轴2后端的外螺纹相匹配,油压表6布置在气动增压油泵5的出油口处,油压缸密封套8与壳体9的后端连接在一起,油管7的一端与气动增压油泵5的出油口相连接,油管7的另一端与油压缸密封套8的进油口相连接;油压缸11的后部布置在油压缸密封套8内,油压缸11的前部和油压缸活塞12布置在壳体9后部的腔体内,油压缸活塞12安装在油压缸11的前端;旋转轴安装孔20布置在压头17的中间部位,第一滚轮安装孔21布置在压头17的后端部位,旋转轴24在旋转轴安装孔20中穿过,第一滚轮16通过第一滚轮安装孔21布置在压头17的后端部位;两个第二滚轮安装孔22分别布置在楔形块13的前后端,两个第二滚轮23通过两个第二滚轮安装孔22分别布置在楔形块13的前后端;楔形块13后退弹簧14、复位弹簧15、第一滚轮16、压头17、第二滚轮23、挡板25均布置在壳体9内部的腔体内,楔形块13通过第二滚轮23镶嵌在壳体9的内壁面上,压头17通过旋转轴24固定在壳体9的内壁面上,压头17布置在楔形块13、挡板25的上方,第一滚轮16放置在楔形块13的上端斜坡上,楔形块13布置在油压缸活塞12的前端,后退弹
簧14布置在楔形块13、挡板25之间,复位弹簧15布置在挡板25内的中心孔中,复位弹簧15的下端固定在壳体9内部腔体下壁面上,复位弹簧15的上端与压头17下壁面相连接,限位套18布置在壳体9的前端,限位轴19镶嵌在限位套18的后部,安装支架10与壳体9的侧壁连接在一起。限位套18、限位轴19在紧缩螺母4压紧过程中起限位保护作用。
[0016]在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压头17可以沿着旋转轴24旋转,楔形块13在第二滚轮23的作用下可以前后移动。当紧缩螺母4需要压紧时,打开气动增压油泵5使油压增大,油压缸11内油压缸活塞12被推动向前移动,油压缸活塞12推动楔形块13前移并带动第一滚轮16向上移动,同时后退弹簧14被压紧;第一滚轮16带动压头17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压头17的前部把紧缩螺母4压紧到半轴2后端的缺口内。当不需要再压紧时,降低气动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轴螺母防脱机,包括制动盘(1)、半轴(2)、半轴安装套(3)、紧缩螺母(4),半轴安装套(3)布置在制动盘(1)的中间部位,半轴(2)的后部穿过半轴安装套(3),半轴(2)的后端带有缺口,紧缩螺母(4)安装在半轴(2)的后端,紧缩螺母(4)上的内螺纹与半轴(2)后端的外螺纹相匹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动增压油泵(5)、油压表(6)、油管(7)、油压缸密封套(8)、壳体(9)、安装支架(10)、油压缸(11)、油压缸活塞(12)、楔形块(13)、后退弹簧(14)、复位弹簧(15)、第一滚轮(16)、压头(17)、限位套(18)、限位轴(19)、旋转轴安装孔(20)、第一滚轮安装孔(21)、第二滚轮安装孔(22)、第二滚轮(23)、旋转轴(24)、挡板(25),油压表(6)布置在气动增压油泵(5)的出油口处,油压缸密封套(8)与壳体(9)的后端连接在一起,油管(7)的一端与气动增压油泵(5)的出油口相连接,油管(7)的另一端与油压缸密封套(8)的进油口相连接;油压缸(11)的后部布置在油压缸密封套(8)内,油压缸(11)的前部和油压缸活塞(12)布置在壳体(9)后部的腔体内,油压缸活塞(12)安装在油压缸(11)的前端;旋转轴安装孔(20)布置在压头(17)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巨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