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提升式框架结构,提升式框架结构由侧面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部件分别为纵梁、支撑梁与斜梁,纵梁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电梯口、下层电梯口建筑结构接触,支撑梁水平设置于纵梁顶部,且支撑梁与纵梁连接处平齐,斜梁下端连接于纵梁下端,斜梁上端连接于支撑梁远离纵梁的一端;纵梁与下层电梯口接触部设置有卡梁,卡梁位于下层电梯口建筑物结构顶部从而形成卡接;电梯口相对的井道壁设置有卡槽,支撑梁靠近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结构。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且克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渗水、漏水工程质量隐患。隐患。隐患。
A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提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高层建筑物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全国各地大量兴建高层、超高层建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尤其是高层建筑物内部的电梯井道部位,由于上下贯通,危险系数较大,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墙体钢筋绑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等相关施工工作时,必须搭设安全操作平台以方便进行施工,但传统的操作平台搭设工艺操作复杂、难度大,搭设质量不易保证,且搭设过程危险系数较高。目前的提升式钢平台施工虽然相对优化了施工方案,但对下道施工工序造成多余的影响,比如后期还需要补洞、抹灰、防水处理等多余工序施工,稍微施工不到位,会出现剪力墙体渗水、漏水等质量隐患。与最近住建部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目的相违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可靠,提高了电梯井道施工的安全性、操作方便性,且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电梯井道四壁剪力墙预留洞口需要后续修补带来的渗水、漏水工程质量隐患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提升式框架结构,所述提升式框架结构由侧面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条直角边垂直,另一条直角边水平,其直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建筑物结构相抵,位于下方的锐角位置与下层电梯口相抵,位于上方的锐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相对的井道壁相抵;
[0005]其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部件分别为纵梁、支撑梁与斜梁,所述纵梁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电梯口、下层电梯口建筑结构接触,所述支撑梁水平设置于所述纵梁顶部,且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纵梁连接处平齐,所述斜梁下端连接于所述纵梁下端,所述斜梁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梁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
[0006]所述纵梁与所述下层电梯口接触部设置有卡梁,所述卡梁位于所述下层电梯口建筑物结构顶部从而形成卡接;
[0007]所述电梯口相对的井道壁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梁靠近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上方背离所述电梯口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交叉的第一横梁,所述支撑梁上方还设置有与其交叉的若干第二横梁;
[0009]所述支撑梁、斜梁、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槽钢制作,所述第二横梁槽口向下。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方设置有支撑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横梁和支撑梁,所述第一横梁槽口向上,所
述支撑梁槽口向上;
[0012]所述支撑梁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横梁面向所述电梯口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封板,且所述封板紧靠所述第一横梁;
[0013]所述第一横梁腹板、封板与所述支撑梁构成矩形截面的通道,所述通道里活动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卡条背离所述卡槽的一侧设置有弹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腹板、封板设置有通孔,穿过所述通孔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横梁、封板与所述支撑梁箍紧的抱箍。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于所述卡接结构上方位置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有活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上方设置有顶部与所述第一横梁平齐的垫块,所述活板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垫块上方。
[0018]使用时,下层电梯井道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模板后,将本技术通过塔吊吊入电梯井道内部,将卡梁支撑在下层结构楼板面上,下部支撑好以后,再将上部卡条送入卡槽,从而使操作平台外端与井道紧密相接,方便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进行钢筋绑扎、支设模板、拆除模板、混凝土面层修补等工作,待该层施工结束后,拉回卡条,然后通过塔吊将其吊升至上面一层继续周转使用。
[001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受力合理,安全可靠,提高了电梯井道施工的安全性、操作方便性,而且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卡槽取代了传统的预留洞口,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电梯井道四壁剪力墙预留洞口需要后续修补带来的渗水、漏水工程质量隐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0023]图中,1、提升式框架结构;2、电梯口;3、井道壁;4、纵梁;5、支撑梁;6、斜梁;7、卡梁;8、卡槽;9、卡接结构;10、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封板;13、卡条;14、弹簧;15、抱箍;16、支撑板;17、活板;18、垫块;19、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25]如图1
‑
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用到电梯井井道19施工,包括提升式框架结构1,提升式框架结构1由侧面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条直角边垂直,另一条直角边水平,其直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2建筑物结构相抵,位于下方的锐角位置与下层电梯口2相抵,位于上方的锐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2相对的井道壁3相抵;
[0026]其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部件分别为纵梁4、支撑梁5与斜梁6,纵梁4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电梯口2、下层电梯口2建筑结构接触,支撑梁5水平设置于纵梁4顶部,且支撑梁5与纵梁4连接处平齐,斜梁6下端连接于纵梁4下端,斜梁6上端连接于支撑梁5远离纵梁4的一
端;
[0027]纵梁4与下层电梯口2接触部设置有卡梁7,卡梁7位于下层电梯口2建筑物结构顶部从而形成卡接;
[0028]电梯口2相对的井道壁3设置有卡槽8,支撑梁5靠近卡槽8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结构9。
[0029]支撑梁5上方背离电梯口2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交叉的第一横梁10,支撑梁5上方还设置有与其交叉的三个第二横梁11;
[0030]支撑梁5、斜梁6、纵梁4、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11均为槽钢制作,第二横梁11槽口向下。
[0031]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11上方设置有支撑板16。
[0032]卡接结构9包括第一横梁10和支撑梁5,第一横梁10槽口向上,支撑梁5槽口向上;
[0033]支撑梁5上方位于第一横梁10面向电梯口2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封板12,且封板12紧靠第一横梁10;
[0034]第一横梁10腹板、封板12与支撑梁5构成矩形截面的通道,通道里活动设置有卡条13,卡条13与卡槽8配合。
[0035]卡条13背离卡槽8的一侧设置有弹簧14。
[0036]第一横梁10腹板、封板12设置有通孔,穿过通孔设置有将第一横梁10、封板12与支撑梁5箍紧的抱箍15。
[0037]支撑板16于卡接结构9上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式框架结构,所述提升式框架结构由侧面看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一条直角边垂直,另一条直角边水平,其直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建筑物结构相抵,位于下方的锐角位置与下层电梯口相抵,位于上方的锐角位置与上层电梯口相对的井道壁相抵;其中,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部件分别为纵梁、支撑梁与斜梁,所述纵梁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层电梯口、下层电梯口建筑结构接触,所述支撑梁水平设置于所述纵梁顶部,且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纵梁连接处平齐,所述斜梁下端连接于所述纵梁下端,所述斜梁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梁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所述纵梁与所述下层电梯口接触部设置有卡梁,所述卡梁位于所述下层电梯口建筑物结构顶部从而形成卡接;所述电梯口相对的井道壁设置有卡槽,所述支撑梁靠近所述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上方背离所述电梯口的端部设置有与其交叉的第一横梁,所述支撑梁上方还设置有与其交叉的若干第二横梁;所述支撑梁、斜梁、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槽钢制作,所述第二横梁槽口向下。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煜宏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