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186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包含一组并排连接的卡距组件、连接于卡距组件开口部的紧固箍、连接于卡距组件与结构体之间的定位件以及连接于卡距组件上的拉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距组件一方面利于将管线分别卡接,避免杂乱无章,另一方面通过相邻卡距组件的设置保证管线的间隔距离,避免相互干扰。通过紧固箍的设置,进一步保证管线方法的紧固,不至于自上部脱离,且紧固箍可便捷安装;通过连墙组件和定位件的设置,利于两边靠墙和背面靠墙时进行固定连接,且可便捷调整;通过拉拔杆,可以在安装、调整、更换和拆卸时,进行省力的操作。进行省力的操作。进行省力的操作。

A fix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incoming and outgoing pipelines of distribution box in structural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时,建筑结构内水电管线众多,管线的种类、位置以及安装均是繁杂多样。现有的管线施工时,常遇到前期预留管路不规整造成后期预留管路剔凿。一般的管线通过绑扎或简单的夹具进行固定,不能起到定距安装以及有效固定的效果,而且对于并排设置的配电箱预埋阶段的进出管路之间的间距仅靠人工控制,暂无控制间距的专用装置。由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设计针对性固定装置进行安装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管线的卡接固定、定距定位以及与结构体连接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包含一组并排连接的卡距组件、连接于卡距组件开口部的紧固箍、连接于卡距组件与结构体之间的定位件以及连接于卡距组件上的拉拔件;
[0006]所述卡距组件对应管线一一卡接设置,卡距组件包含Ω件、一体连接于Ω件开口端的翼部、设置于开口端相对端两侧的凸部和凹部;
[0007]相邻的卡距组件的凸部和凹部咬合连接,且凸部长度适应管线间距。
[0008]进一步的,所述Ω件的开口端相对侧端面为水平设置,水平面相对结构体紧贴连接;且开口端相对侧通过定位件与结构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为螺钉、螺杆或铆钉。
[0009]进一步的,所述Ω件的开口端一体化连接翼部,翼部为倒八字形且适应卡接管线。
[0010]进一步的,并排设置的两端管线上对接连接卡距组件在一侧设置凸部或凹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箍为可折叠钢片、钢丝或丝绳,所述紧固箍绑扎连接于翼部与Ω件连接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拉拔件为杆件,拉拔件适应人工或机械抓握。
[0013]进一步的,还连接有连墙部,所述连墙部为杆件或板件,连墙部设置在两端的管线上对应卡接的卡距组件;所述连墙部可拆卸连接连墙组件,连墙组件对应结构墙体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墙组件包含连板、连板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墙钉、连接于连墙钉外端的紧固螺母和垫片。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板穿接连接连墙部,连板至少设置上下两个连孔,连孔对应穿接连墙钉。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墙钉预埋或预先连接于结构墙体上,连墙钉通过连板和垫片与连板可拆卸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本技术通过卡距组件一方面利于将管线分别卡接,避免杂乱无章,另一方面通过相邻卡距组件的设置保证管线的间隔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0019]2)本技术通过紧固箍的设置,进一步保证管线方法的紧固,不至于自上部脱离,且紧固箍可便捷安装;
[0020]3)本技术通过连墙组件和定位件的设置,利于两边靠墙和背面靠墙时进行固定连接,且可便捷调整;
[0021]4)本技术通过拉拔杆,可以在安装、调整、更换和拆卸时,进行省力的操作。
[0022]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中部管线对应连接的卡距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卡距组件俯视示意图;
[0026]图4是两端管线对应连接的卡距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带连墙组件的卡距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连墙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

卡距组件、11

Ω件、12

翼部、13

凸部、14

凹部、2

紧固箍、3

拉拔件、4

定位件、5

连墙部、6

连墙组件、61

连板、62

连墙钉、63

紧固螺母、64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某建筑施工为例,建筑物内每层均设置有配电箱以供施工所用,配电箱处并排有引出的电线,为保证电线并排固定且不相互影响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安装。
[003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包含一组并排连接的卡距组件1、连接于卡距组件1开口部的紧固箍2、连接于卡距组件1与结构体之间的定位件4以及连接于卡距组件1上的拉拔件3。
[0032]本实施例中,卡距组件1对应管线一一卡接设置,卡距组件1包含Ω件11、一体连接于Ω件11开口端的翼部12、设置于开口端相对端两侧的凸部13和凹部14;相邻的卡距组件1的凸部13和凹部14咬合连接,且凸部13长度适应管线间距。
[0033]本实施例中,Ω件11的开口端相对侧端面为水平设置,水平面相对结构体紧贴连接;且开口端相对侧通过定位件4与结构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4为螺钉、螺杆或铆钉。Ω件11的开口端一体化连接翼部12,翼部12为倒八字形且适应卡接管线。
[0034]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的两端管线上对接连接卡距组件1在一侧设置凸部13或凹部14。通过两端的卡距组件1进行拼接。
[0035]本实施例中,紧固箍2为钢丝绳,也可为可折叠钢片、钢丝或棉丝绳,紧固箍2绑扎连接于翼部12与Ω件11连接处。
[0036]本实施例中,拉拔件3为钢制杆件与Ω件11一体制作或可拆卸连接,拉拔件3适应
人工或机械抓握。
[0037]本实施例中,连墙部5为杆件或板件,连墙部5设置在两端的管线上对应卡接的卡距组件1;连墙部5可拆卸连接连墙组件6,连墙组件6对应结构墙体连接。连墙组件6包含连板61、连板6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墙钉62、连接于连墙钉62外端的紧固螺母63和垫片64。连板61穿接连接连墙部5,连板61至少设置上下两个连孔,连孔对应穿接连墙钉62。
[0038]本实施例中,连墙钉62预埋或预先连接于结构墙体上,连墙钉62通过连板61和垫片64与连板61可拆卸连接。
[0039]通过将结构墙内的配电箱进出的管路采用模块化固定装置固定可改变预留管路不规整,避免出现预留管路偏差较大造成的二次剔凿。如采用此装置施工完成后将更具美观性。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组并排连接的卡距组件(1)、连接于卡距组件(1)开口部的紧固箍(2)、连接于卡距组件(1)与结构体之间的定位件(4)以及连接于卡距组件(1)上的拉拔件(3);所述卡距组件(1)对应管线一一卡接设置,卡距组件(1)包含Ω件(11)、一体连接于Ω件(11)开口端的翼部(12)、设置于开口端相对端两侧的凸部(13)和凹部(14);相邻的卡距组件(1)的凸部(13)和凹部(14)咬合连接,且凸部(13)长度适应管线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Ω件(11)的开口端相对侧端面为水平设置,水平面相对结构体紧贴连接;且开口端相对侧通过定位件(4)与结构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4)为螺钉、螺杆或铆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Ω件(11)的开口端一体化连接翼部(12),翼部(12)为倒八字形且适应卡接管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的两端管线上对接连接卡距组件(1)在一侧设置凸部(13)或凹部(1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结构墙内配电箱进出管线间距的固定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佳刘会彬刘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