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98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其包括底板、前壳体以及后壳体,由于前壳体、后壳体、底板以及外围板结构围蔽形成的T形加工区域处于封闭状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和切屑被限制在T形加工区域内,防止扬尘和切屑对T形加工区域外部的零部件造成污染,确保这些零部件的正常运行,减少维护周期。与此同时,吸尘机对T形加工区域抽风吸尘,由于T形加工区域的占用空间小,而且T形加工区域的密封性较好,使得抽风除尘时T形加工区域能够形成更大的负压力,扬尘和切屑在强大的气流带动下更容易从后壳体上的吸尘口吸出。吸尘口吸出。吸尘口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特别涉及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在对产品进行表面减薄加工,一般采用砂轮对待加工工件的表面进行磨削,但是这种手段加工效率较慢。而目前,为了提升产品减薄的效率,现企业制造出激光数控机床,通过激光对待加工工件的表面进行减薄加工,工件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废屑,一般在机床上设置外围板结构,防止扬尘和废屑向外扩散,污染车间环境;但是扬尘和废屑仍然会整个机床内部飞扬,容易附着在直线驱动器或一些精密机构上,影响其正常工作。另外,虽然通过吸尘管道对机床内部抽风除尘,但由于机床内部的空间太大,抽风除尘效果不佳。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旨在限制扬尘和废屑扩散,提高抽风除尘效果。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底板上的前壳体、以及与前壳体衔接且位于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位于机床的两个立柱的前方,所述后壳体位于机床的两个立柱之间,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底板以及外围板围蔽形成T形加工区域,T形加工区域包括设置在前壳体内的横移区和设置在后壳体内的纵移区,所述前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激光切削结构横移的前避让口,第一激光切削结构与第一随动围蔽结构配合对所述前避让口进行围蔽,所述后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二激光切削结构纵移的后避让口,第二激光切削结构与第二随动围蔽结构配合对所述后避让口进行围蔽,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吸尘口。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体包括后顶封板、后背封板、L形左封板以及L形右封板;所述前壳体包括与L形左封板连接的左间隙封板、与L形右封板连接的右间隙封板、设置在左间隙封板和右间隙封板顶部的前顶封壳。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顶封壳包括前顶板部和前间隙封壳部,所述前顶板部的前侧开设有前缺口,所述前间隙封壳部包括两块竖直设置在前顶板部上的竖板和设置在两块竖板之间的斜板和挡板,斜板位于前缺口的正上方,所述竖板、斜板以及挡板围成工人探入腔体。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随动围蔽结构包括第一风琴罩、第二风琴罩、设置在所述前顶封壳的顶部且可沿前避让口延伸方向移动的前滑架,所述前避让口的一端通过第一风琴罩与前滑架连接,所述前避让口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风琴罩与前滑架连接,所述前滑架上设置有供第一激光切削结构穿过第一开口。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滑架包括前盖板和设置在前盖板底部的前托盘,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前盖板上,所述前托盘上开设有第一方形口,所述第一方形口的每个边沿均设有助推组件,每个助推组件包括座体、两个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座体两端的滚轮。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顶封壳上设置有两根横向延伸的前导轨,所述前滑架通过滑块与前导轨滑动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随动围蔽结构包括第三风琴罩、第四风琴罩、设置在所述后顶封板的顶部且可沿后避让口延伸方向移动的后滑架,所述后避让口的一端通过第三风琴罩与后滑架连接,所述后避让口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风琴罩与后滑架连接,所述后滑架上设置有供第二激光切削结构穿过第二开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滑架包括后盖板和设置在后盖板底部的后托盘,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后盖板上,所述后托盘上开设有第二方形口,所述第二方形口的每个边沿均设有助推组件,每个助推组件包括座体、两个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座体两端的滚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顶封板上设置有两根纵向延伸的后导轨,所述后滑架通过滑块与后导轨滑动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背封板上开设有维护窗口,所述维护窗口通过窗口框架和窗口封板封闭,该窗口封板上设置有拉手。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床内防护结构包括底板、设置底板上的前壳体、以及与前壳体衔接且位于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由于前壳体、后壳体、底板以及外围板结构围蔽形成的T形加工区域处于封闭状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和切屑被限制在T形加工区域内,防止扬尘和切屑对T形加工区域外部的零部件造成污染,确保这些零部件的正常运行,减少维护周期。与此同时,吸尘机对T形加工区域抽风吸尘,由于T形加工区域的空间体积少于整个激光数控机床内腔的空间体积的一半,而且T形加工区域的密封性较好,使得抽风除尘时T形加工区域能够形成更大的负压力,扬尘和切屑在强大的气流带动下更容易从后壳体上的吸尘口吸出,大大减少激光数控机床内的扬尘和切屑的残留量,达到更好的废屑处理效果。即使工件完成加工后,工作人员打开前门体,不会有扬尘和切屑从前门体向外扩散,保障生产车间的整洁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床内防护结构的立体图一。
[0021]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床内防护结构的立体图二。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数控机床的立体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底板、2

前壳体、21

前避让口、22

左间隙封板、23

右间隙
封板、24

前顶封壳、241

前顶板部、242

前间隙封壳部、2421

竖板、2422

斜板、2423

挡板、2424

工人探入腔体、3

后壳体、31

后避让口、32

吸尘口、33

后顶封板、34

后背封板、341

窗口封板、342

拉手、35

L形左封板、36

L形右封板、4

T形加工区域、41

横移区、42

纵移区、5

第一随动围蔽结构、51

第一风琴罩、52

第二风琴罩、53

前滑架、531

前盖板、532

前托盘、533

第一开口、534

第一方形口、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底板上的前壳体、以及与前壳体衔接且位于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位于机床的两个立柱的前方,所述后壳体位于机床的两个立柱之间,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底板以及外围板围蔽形成T形加工区域,T形加工区域包括设置在前壳体内的横移区和设置在后壳体内的纵移区,所述前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激光切削结构横移的前避让口,第一激光切削结构与第一随动围蔽结构配合对所述前避让口进行围蔽,所述后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二激光切削结构纵移的后避让口,第二激光切削结构与第二随动围蔽结构配合对所述后避让口进行围蔽,所述后壳体上开设有吸尘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包括后顶封板、后背封板、L形左封板以及L形右封板;所述前壳体包括与L形左封板连接的左间隙封板、与L形右封板连接的右间隙封板、设置在左间隙封板和右间隙封板顶部的前顶封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封壳包括前顶板部和前间隙封壳部,所述前顶板部的前侧开设有前缺口,所述前间隙封壳部包括两块竖直设置在前顶板部上的竖板和设置在两块竖板之间的斜板和挡板,斜板位于前缺口的正上方,所述竖板、斜板以及挡板围成工人探入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动围蔽结构包括第一风琴罩、第二风琴罩、设置在所述前顶封壳的顶部且可沿前避让口延伸方向移动的前滑架,所述前避让口的一端通过第一风琴罩与前滑架连接,所述前避让口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恒钱代数曾超峰刘志峰刘超罗显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