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91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包括吸盘主体、主负压引流管和副负压引流管,吸盘主体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负压腔,吸盘主体下端设置有围绕负压腔下端开口的吸附面,吸附面与负压腔下端开口平齐并用于贴紧护创敷料周围,主负压引流管位于负压腔外部,且主负压引流管下端开口连通负压腔内部,副负压引流管位于负压腔内部,且副负压引流管上端开口连通主负压引流管。通过吸盘主体的吸附面保证负压腔在护创敷料表面有足够负压吸附面积,同时不发生移动和形变,固定方便且牢固,提升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主负压引流管和副负压引流管同时进行负压排液工作,实现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液体的快速排出,维持创面适宜湿度。维持创面适宜湿度。维持创面适宜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复杂创面和深部引流的标准治疗模式,其通常在创面处置引流管,且引流管用医用护创敷料进行包裹,再将护创敷料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运,快速排出渗出液,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应用于多种慢性创面的治疗,包括压疮、糖尿病足、烧伤、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等。
[0003]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两种引流管,一种是传统的带孔引流管,此引流管需要直接插在护创敷料内部进行负压排液工作,但其存在排液效率低、连接固定困难、易堵塞等问题;另一种是后期改良的吸盘式引流管,此吸盘能够克服传统引流管的不足之处,但其在护创敷料上固定不牢、容易出现负压排液死角、无法排出深部创面的渗出液等。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固定牢固且全面排液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保证主、副负压引流管同时进行负压排液工作,实现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液体的快速排出,维持创面适宜湿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包括吸盘主体、主负压引流管和副负压引流管,所述吸盘主体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负压腔,所述吸盘主体下端设置有围绕所述负压腔下端开口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与所述负压腔下端开口平齐并用于贴紧护创敷料周围,所述主负压引流管位于所述负压腔外部,且所述主负压引流管下端开口连通所述负压腔内部,所述副负压引流管位于所述负压腔内部,且所述副负压引流管上端开口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
[0007]优选地,所述副负压引流管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接触护创敷料的多个排液孔。
[0008]优选地,包括并联的多个所述副负压引流管,各所述副负压引流管的上端均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的下端。
[0009]优选地,所述主负压引流管下端伸入所述负压腔,所述主负压引流管下端开口处设置有支架,各所述副负压引流管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联通孔,所述联通孔直接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和所述负压腔。
[0010]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外部的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下端开口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所述清洗管的上端开口连通清洗水源。
[0011]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外部的气体导入管,所述气体导入管的下端连
通所述负压腔,所述气体导入管的上端开口连通洁净气源。
[0012]优选地,所述吸附面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向下凸出的定位凸起,多个所述定位凸起围绕所述负压腔下端开口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负压腔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梁架。
[0014]优选地,所述梁架下端向下延伸,所述梁架下端的延伸端向下凸出于所述吸附面。
[0015]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具体为高度1.5mm的圆柱体,多个所述定位凸起均匀分布于所述吸附面四周边缘。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包括吸盘主体、主负压引流管和副负压引流管,吸盘主体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负压腔,吸盘主体下端设置有围绕负压腔下端开口的吸附面,吸附面与负压腔下端开口平齐并用于贴紧护创敷料周围,主负压引流管位于负压腔外部,且主负压引流管下端开口连通负压腔内部,副负压引流管位于负压腔内部,且副负压引流管上端开口连通主负压引流管。
[0017]通过吸盘主体的吸附面保证负压腔在护创敷料表面有足够负压吸附面积,同时不发生移动和形变,固定方便且牢固,提升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主负压引流管和副负压引流管同时进行负压排液工作,实现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液体的快速排出,维持创面适宜湿度,提升装置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仰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副负压引流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吸盘主体1,主负压引流管2,副负压引流管3,清洗管4,气体导入管5,负压腔6,梁架7,定位凸起8,排液孔9,联通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保证主、副负压引流管同时进行负压排液工作,实现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液体的快速排出,维持创面适宜湿度。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仰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
提供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副负压引流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2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包括吸盘主体1、主负压引流管2和副负压引流管3,各部件靠近创面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创面的一端为上端,吸盘主体1中部设置有负压腔6,负压腔6的上端封闭,负压腔6的下端设置有朝向下方的开口,同时,吸盘主体1下端设置有吸附面,吸附面围绕负压腔6下端开口设置,吸附面与负压腔6下端开口平齐并用于贴紧护创敷料周围,主负压引流管2位于负压腔6外部,且主负压引流管2下端开口连通负压腔6内部,主负压引流管2上端开口用于连通负压吸取设备,副负压引流管3位于负压腔6内部,且副负压引流管3上端开口连通主负压引流管2,副负压引流管3下端开口用于接触护创敷料待吸取位置。
[0027]工作过程中,将副负压引流管3插入护创敷料内部,通过主负压引流管2联通负压源,将吸盘主体1扣合在护创敷料,使负压腔6通过吸盘主体1的吸附面完全覆盖在护创敷料表面,将装有吸盘装置的护创敷料接触创面并在其表面贴敷封闭膜,贴紧后创面、护创敷料、吸盘装置及负压源形成封闭体系,启动负压源,通过引流管接触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进而实现创面渗出液的抽吸。
[0028]通过吸盘主体1的吸附面保证负压腔6在护创敷料表面有足够负压吸附面积,同时不发生移动和形变,固定方便且牢固,提升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主负压引流管2和副负压引流管3同时进行负压排液工作,实现护创敷料表面、远端和深部液体的快速排出,避免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主体(1)、主负压引流管(2)和副负压引流管(3),所述吸盘主体(1)中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负压腔(6),所述吸盘主体(1)下端设置有围绕所述负压腔(6)下端开口的吸附面,所述吸附面与所述负压腔(6)下端开口平齐并用于贴紧护创敷料周围,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位于所述负压腔(6)外部,且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下端开口连通所述负压腔(6)内部,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位于所述负压腔(6)内部,且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上端开口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接触护创敷料的多个排液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多个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各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的上端均连通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下端伸入所述负压腔(6),所述主负压引流管(2)下端开口处设置有支架,各所述副负压引流管(3)连接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联通孔(10),所述联通孔(10)直接连通所述主负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牛李金歌陈宗南王洪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