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82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对应连接的进线端导电排和出线端导电排,进线端导电排和出线端导电排均至少部分固定于壳体内部,且相互连接的进线端导电排和出线端导电排中至少一者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并向一侧折弯,该折弯段形成接线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传统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改变接线端的位置,将接线端设置于壳体的外部,使得接线更加容易,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外接导电排的宽度不再受限于接线口的尺寸,其材料规格、尺寸规格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改变接线端的延伸方向,满足外接导电排不同角度的接线需求,适用范围更广,相邻两外接导电排之间的电气间隙更大,降低电击穿风险,安全性能更高。安全性能更高。安全性能更高。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式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式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塑壳式断路器在接线时,外接导电排的接线端需要插入到壳体内,与内部导电排的接线端重叠,再用螺钉紧固实现连接。这种接线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0003]第一,受制于壳体的尺寸,外部接线端只有满足预设宽度范围才能直接接到断路器上,其他情况则需要增加转接排,使得接线操作非常不友好,安装材料及人工成本都会增加;
[0004]第二,外部接线端只能水平插入到壳体内,才能与内部接线端重叠,实现连接;但首先,当外部接线端与内部接线端无法重叠,如二者为垂直状态时,就无法进行接线;其次,接线后相邻两外接导电排之间电气间隙很小,容易出现电击穿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外接导电排不再受限于壳体的尺寸,且接线更加容易,降低材料和人工成本;同时,接线角度不受限制,满足更多使用场景的安装需求,且增大电气间隙,降低电击穿风险。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包括壳体,以及对应连接的进线端导电排和出线端导电排,所述进线端导电排和所述出线端导电排均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相互连接的所述进线端导电排和所述出线端导电排中至少一者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并向一侧折弯,该折弯段形成接线端。
[0007]本技术塑壳式断路器对传统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首先,改变了接线端的位置,具体将接线端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在接线时,外部导电排无需自接线口插入壳体内进行接线,而可以直接在壳体的外部完成接线,因此,接线更加容易,也无需增加转接排,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外接导电排的宽度不再受限于壳体,具体为接线口的尺寸,可以选择厚度更小,而宽度更大的规格,提升外接导电排的散热能力,其材料规格也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改变了接线端的延伸方向,满足外接导电排不同角度的接线需求,适用范围更广,相邻两外接导电排之间的电气间隙更大,能够降低电击穿风险,安全性能更高。
[0008]可选地,所述接线端的折弯角度为90
°

[0009]可选地,所述接线端竖直向下延伸。
[0010]可选地,所述接线端具有连接孔,所述壳体在所述连接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外端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的安装槽,用于安装接线螺母,并部分容纳接线螺栓。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包括轴向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位于外侧,其横截面为与所述接线螺母匹配的多边形,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接线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一槽段内,并与所述台阶面相抵。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槽段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槽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接线螺栓的
直径。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缺口,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安装槽形成于所述缺口的内端壁。
[0014]可选地,所述进线端导电排和/或所述出线端导向排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0015]还包括绝缘隔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进线端导电排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出线端导向排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绝缘隔板和所述壳体中,一者设置有连接凸起,另一者设置有插接槽,所述连接凸起能够插装于所述插接槽内部。
[0017]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基座,以及上罩体,二者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进线端导电排和所述出线端导向排均固定于所述基座,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塑壳式断路器内部的剖视图;
[0019]图2为图1塑壳式断路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塑壳式断路器内部俯视图;
[0021]图4为图1塑壳式断路器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图1

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1‑
壳体;11

基座;12

上罩体;a

安装槽;2

进线端导电排;21

接线端;3

出线端导电排;4

绝缘隔板;
[0024]01

接线螺母;02

接线螺栓;03

外接导电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请参考图1

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塑壳式断路器内部的剖视图;图2为图1塑壳式断路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包括壳体1,以及对应连接的进线端导电排2和出线端导电排3,其中,进线端导电排2一端固定于壳体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并垂直向下折弯,该折弯段形成接线端21;而出线端导电排3则全部位于壳体1内部,其接线端延伸至接线口,外接导电排03可以自接线口插入到壳体1内,完成接线。
[0028]本技术塑壳式断路器对传统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首先,改变了接线端21的位置,具体将接线端21设置于壳体1的外部,在接线时,外部导电排03无需自接线口插入壳体1内进行接线,而可以直接在壳体1的外部完成接线,因此,接线更加容易,也无需增加转接排,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外接导电排03的宽度不再受限于壳体1,具体为接线口的尺寸,可以选择厚度更小,而宽度更大的规格,提升外接导电排03的散热能力,其材料规格也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本技术改变了接线端21的延伸方向,满足外接导电排03不同角度的接线需求,图2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接线角度,左端以及中部的外接导电排03为第一种接线角度,右端的外接导电排03外第二种接线角度,可以理解,外接导电排03可以绕接线螺栓02的轴向转动至任意角度,且无论转动至任何角度,外接导电排03占用的空间
都不会发生变化,避免外接导电排03之间相互干涉,使得本技术断路器的结构更加紧凑,适用范围更广;此外,当外接导电排03采用第一种接线角度时,相邻两外接导电排03之间的电气间隙更大,能够降低电击穿风险,安全性能更高。
[0029]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仅对进线端的接线方式进行改进,而出线端仍然采用传统的接线方式,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根据安装场景的不同,本技术塑壳式断路器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进线端导电排2全部位于壳体1内部,其接线端延伸至接线口,而出线端导电排3一端固定于壳体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并垂直折弯形成接线端21;第二种实施方式为:进线端导电排2和出线端导电排3均有一端固定于壳体1内部,而另一端均延伸至壳体1外部,并垂直折弯形成接线端21。
[0030]此外,本实施例中,接线端21的折弯角度为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对应连接的进线端导电排(2)和出线端导电排(3),所述进线端导电排(2)和所述出线端导电排(3)均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部,相互连接的所述进线端导电排(2)和所述出线端导电排(3)中至少一者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并向一侧折弯,该折弯段形成接线端(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21)的折弯角度为9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21)竖直向下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21)具有连接孔,所述壳体(1)在所述连接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外端开口、并向壳体内部延伸的安装槽(a),用于安装接线螺母(01),并部分容纳接线螺栓(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塑壳式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a)包括轴向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位于外侧,其横截面为与所述接线螺母(01)匹配的多边形,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接线螺母(01)安装于所述第一槽段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良宋志文张建奇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