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装置、水解装置、以及脱硝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75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能够抑制水解装置的系统效率降低且紧凑化的整流装置。整流装置(100)具备:供气流从一端流入的外筒(110A);控制壁(114A),其使从一端流入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翻转;以及筒部(120A),其构成从外筒的内部贯通外筒的侧壁并向外部流出的气流的流路,使整流装置内部的气流导入水解容器。装置内部的气流导入水解容器。装置内部的气流导入水解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整流装置、水解装置、以及脱硝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流装置、水解装置、以及脱硝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等中公知有一种用于降低发动机的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
X
)的脱硝设备。在这样的脱硝设备中,通过将氨与排气一起导入被称为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的脱硝催化剂,使发生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来进行排气的净化。通常情况下,将容易操作的尿素水在水解容器(化油器)中在高温的气流中水解而生成氨并进行供给。水解装置为了向水解容器中供给高温的气流而具备燃烧器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7

217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用于应用于脱硝设备的水解装置中,如果在从来自发动机的抽气和燃烧器单元向水解容器供给的高温的气流中在流速、温度上存在分布,则喷洒的尿素水的水解会局部不充分。因此,优选向水解容器供给的气流的温度、流速是均匀的。
[0005]为了实现气流中的分布的均匀化,通常考虑使燃烧器单元与水解容器间的配管充分长。但是,配管越长则配管内的热损失就越大,导致系统效率降低。另外,水解装置大型化,尤其不利于对船舶等运输设备的应用。也可以考虑在配管中设置用于整流的部件,但是会增大排气阻力,因此有可能引起系统效率降低。
[0006]本专利技术一方式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用于水解装置的整流装置,能够抑制水解装置的系统效率降低或者能够实现紧凑化。(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式的整流装置使向发生尿素水的水解反应的水解容器导入的气流通过,该整流装置具备:外筒,其供气流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侧流入;控制壁,其位于所述外筒内或者所述外筒的另一端,使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侧流入所述外筒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翻转;以及筒部,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一端与所述控制壁之间的所述外筒内,构成了从所述外筒的内部贯通所述外筒的侧壁并向外部流出的气流的流路,使来自所述外筒内的气流导入所述水解容器,且设置有气流的入口部及出口部。(三)有益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能够实现一种用于水解装置的整流装置,其能够抑制水解装置的系统效率降低,或者能够实现紧凑化。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整流装置的、流路结构体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整流装置的、流路结构体的概要结构图。图3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整流装置的、水解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1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2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3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例1的整流装置、以及安装于整流装置的配管部件的概要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例2的整流装置的概要图。图10是表示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例3的水解装置的旋转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整流装置的、水解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4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5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6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7的整流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脱硝设备的概要结构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脱硝设备的概要结构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脱硝设备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申请中各附图所记载的结构的形状及尺寸(长度、宽度、高度等)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形状及尺寸,为了附图的明了化及简化而适当变更。
[0011]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整流装置的基本结构。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整流装置100A的流路结构体100X的图。图1包含从整流装置100A的正面侧观察的剖视图即A

A剖面图1011、以及从左侧面侧观察的剖视图即B

B剖面图1012。各剖面的位置在图1的各剖视图中示出。
[0012]整流装置100A具备:外筒110A、筒部120A。在实施方式1中,筒部120A的形状是圆筒。但是,筒部120A也可以是方筒、其他筒状的方式。即,筒部120A的径向的剖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其他的多边形状。
[0013]在外筒110A上,从轴向的一端向内部导入气流。在外筒110A具有用于导入气流的入口侧开口部102A。入口侧开口部102A构成气体向整流装置100A内部的导入口。在入口侧开口部102A(外筒110A的一端),流入的气流朝向外筒110A的另一端侧。也就是说,在入口侧开口部102A(外筒110A的一端),流入整流装置100A的气流的朝向与外筒110A的轴平行。
[0014]设置于外筒110A的一端的入口侧开口部102A比外筒110A的内径小。即,入口侧开
口部102A的面积比外筒110A的径向的截面积小。因此,设置于外筒110A的一端的入口侧开口部102A附近构成流路扩大部,其扩大从外筒110A的一端通过入口侧开口部102A而朝向另一端侧的气流的流路截面积。
[0015]在外筒110A的侧壁的一部分设置有出口侧开口部101A。筒部120A在出口侧开口部101A贯通外筒110A的侧壁。筒部120A的一端位于外筒110A的内部,另一端位于外筒110A的外部。筒部120A的两端敞开,筒部120A自身构成从外筒110A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气流的流路。因此,筒部120A的上述一端是该气流的入口部122A。另外,筒部120A的上述另一端是该气流的出口部121A。
[0016]整流装置100A是用于使向发生尿素水的水解反应的水解容器导入的气流通过的装置。筒部120A使来自外筒110A内部的气流导入水解容器。因此,筒部120A的出口部121A侧连接于水解容器进行使用。也可以在出口部121A上如图示那样适当地设置用于连接固定配管的凸缘。
[0017]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具体例中,构成从外筒110A的内部向外部流出的气流的流路的筒部120A的径向截面积沿着筒部120A的轴向恒定。也是外筒110A的上述流路扩大部上的流路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入口侧开口部102A的面积是筒部120A的径向截面积以上。但是,在筒部120A的径向截面积沿着筒部120A的轴向不恒定的情况下,上述流路扩大部上的流路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面积只要是筒部120A的径向截面积的最小值以上即可。
[0018]如图1所示,流路结构体100X具有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整流装置100A纵向连续地连接的结构。针对一个单位的整流装置100A而言,来自外部的气流流入的一端(入口侧开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整流装置,其使向发生尿素水的水解反应的水解容器导入的气流通过,其特征在于,具备:外筒,其供气流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侧流入;控制壁,其位于所述外筒内或者所述外筒的另一端,使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侧流入所述外筒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翻转;以及筒部,其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一端与所述控制壁之间的所述外筒内,构成了从所述外筒的内部贯通所述外筒的侧壁并向外部流出的气流的流路,使来自所述外筒内的气流导入所述水解容器,且设置有气流的入口部及出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的所述入口部位于所述一端与所述控制壁之间的所述外筒内,所述出口部位于所述外筒外,所述筒部的外周面配置为将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侧流入所述外筒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遮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呈平面状的分离板,该分离板配置于所述筒部与所述控制壁之间的所述外筒内,在所述筒部的长度方向和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部设置有筒部扩大部,该筒部扩大部使得所述筒部的径向截面积随着从所述入口部朝向所述出口部而扩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的所述一端设置有流路扩大部,该流路扩大部使得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侧流入所述外筒的气流的流路截面积扩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扩大部的所述流路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截面积为所述筒部的径向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截面积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筒部的所述入口部对置的所述外筒的侧壁设置有:维护用开口部;以及对所述维护用开口部进行封闭且能够拆卸的封闭板。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壁封闭所述外筒的所述另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筒部,多个所述筒部的中心轴位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匠磨庄野惠美田中博仲小林正辉小野贤二安田裕文佐藤贤治松本一人
申请(专利权)人:宝炉珂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