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类纤维、纤维结构体及树脂复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57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特定的取向度和/或双折射值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和纤维结构体及树脂复合体。在上述聚碳酸酯类纤维中,由下式所示的取向度ft可以小于0.70,双折射值可以为0.04以下。ft=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类纤维、纤维结构体及树脂复合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特定的取向性和/或双折射值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及使用了该纤维的纤维结构体,还涉及将该纤维熔融并作为基质使用的树脂复合体。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类树脂的耐冲击性高,因此可以作为面板、板而使用,并且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等而用于汽车等的灯罩、摩托车的头盔等。
[0003]另一方面,提出了将纤维化后的聚碳酸酯类树脂作为成型母材而使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

146210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成型品母材树脂用聚碳酸酯复丝纱,其是将聚碳酸酯进行熔融纺丝或进一步拉伸而得到的复丝纱,其中,该复丝纱的双折射率为0.01以上且0.03以下,断裂伸长率为40%以上且100%以下。
[0004]另外,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21084号)中提出:通过将聚碳酸酯类树脂进行熔融纺丝而得到聚碳酸酯类纤维,将聚碳酸酯类纤维、碳纤维和粘结剂纤维混抄而形成干式无纺布,进一步将该干式无纺布叠合并通过热压接使聚碳酸酯类纤维熔融,形成树脂复合体。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

14621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2108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得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而言,由于在低温下对分子量高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了纺丝,因此无法将聚碳酸酯类纤维的取向度控制为给定的范围。而且,由于使用了上述聚碳酸酯类纤维的成型品的熔融成型温度仅为250℃,因此得到的成型体在高温下的耐热性并不优异。
[0011]另外,对于专利文献2中进行的熔融纺丝而言,也可能由于纺丝温度低而无法将聚碳酸酯类纤维的取向度控制为给定的范围。其结果是,在通过热处理使单独由聚碳酸酯类纤维形成的布帛暂时熔融而形成树脂复合体的情况下,聚碳酸酯类纤维发生熔融时,由于纤维本身的取向度大幅降低而纤维收缩,存在发生成型体的树脂不均、翘曲、变形等课题。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3]从解决上述问题的观点出发,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作为成型体的母材有用的聚碳酸酯类纤维不仅需要确保成型时的流动性,还需要确保成型体的物性,将现有的纺丝工序中使用的纺丝温度进一步高温化来提高树脂的混炼性,结果能够将通过喷出而得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的取向性和/或双折射性控制为给定的范围。
[0014]此外,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具有这样的取向性和/或双折射性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即
使在高温下熔融而作为成型体的母材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在熔融成型加工时纤维发生的收缩,不仅能够抑制成型体的树脂不均,而且能够抑制翘曲、变形等,因此能够提高成型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5]即,本专利技术可以由以下的方式构成。
[0016]〔方式1〕
[0017]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由下式所示的取向度ft小于0.70(优选为0.68以下、更优选为0.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2以下、特别优选为0.61以下)。
[0018]ft=1

(1.0/C)2[0019]C:实测的声速值(km/秒)
[0020]〔方式2〕
[0021]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由下式所示的取向度ft小于0.70(优选为0.68以下、更优选为0.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2以下、特别优选为0.61以下),且双折射值为0.040以下(优选为0.035以下、更优选为0.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5以下、特别优选低于0.010)。
[0022]ft=1

(1.0/C)2[0023]C:实测的声速值(km/秒)
[0024]〔方式3〕
[0025]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构成聚碳酸酯类纤维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为12000~40000(优选为15500~25000)、和/或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80000(优选为35000~65000、更优选为45000~55000)。
[0026]〔方式4〕
[0027]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双折射值为0.040以下(优选为0.035以下、更优选为0.0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5以下、特别优选低于0.010),且构成聚碳酸酯类纤维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为12000~40000(优选为15500~25000)、和/或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80000(优选为35000~65000、更优选为45000~55000)。
[0028]〔方式5〕
[0029]根据方式1~4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分子量分布(Mw/Mn)为2.0~4.0(优选为2.2~4.0、更优选为2.5~3.5、进一步优选为2.7~3.3、特别优选为2.7~3.1)。
[0030]〔方式6〕
[0031]根据方式1~5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纤维的弹性模量为30cN/dtex以下(优选为27cN/dtex以下、更优选为25cN/dtex以下)。
[0032]〔方式7〕
[0033]根据方式1~6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纤维直径的变动系数为15%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0034]〔方式8〕
[0035]根据方式1~7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单丝纤度为10dtex以下(优选为4.5dtex以下、更优选为、3.5dtex以下)。
[0036]〔方式9〕
[0037]根据方式1~8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20%以上(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3%以上)。
[0038]〔方式10〕
[0039]根据方式1~9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在聚碳酸酯类树脂中的单体单元中,双酚A骨架相对于整体的比例(摩尔%)为65%以上(优选为75%以上)。
[0040]〔方式11〕
[0041]根据方式1~10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含有磷类阻燃剂。
[0042]〔方式12〕
[0043]根据方式11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含有选自磷酸酯类阻燃剂、磷酸盐阻燃剂、以及磷腈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磷类阻燃剂。
[0044]〔方式13〕
[0045]一种纤维结构体,其包含方式1~12中任一方式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
[0046]〔方式14〕
[0047]根据方式13所述的纤维结构体,其为混合长丝、纺织编织物、或无纺布。
[0048]〔方式15〕
[0049]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熔融混炼工序,在305℃以上(优选为3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由下式所示的取向度ft小于0.70,ft=1

(1.0/C)2C:实测的声速值(km/秒)。2.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由下式所示的取向度ft小于0.70,且双折射值为0.040以下,ft=1

(1.0/C)2C:实测的声速值(km/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构成聚碳酸酯类纤维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为12000~40000、和/或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80000。4.一种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双折射值为0.040以下,且由聚碳酸酯类树脂形成,其中,构成聚碳酸酯类纤维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为12000~40000、和/或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8000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分子量分布(Mw/Mn)为2.0~4.0。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类纤维,其中,纤维的弹性模量为30cN/dtex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津高刚镰田英树远藤了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可乐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