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5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30),特别旨在安装在车辆的乘客室内,该结构特别是辐射板,该加热结构(30)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层,该电阻层设置为当电流流过该层(31)时放出热量,该结构还包括电极阵列(32),该电极阵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33),这些接触电极被布置成与电阻层电接触以便使电流流过该电阻层,这些接触电极中的至少两个与电阻层(31)的区域接触,这两个接触电极彼此面对,使得电流可以通过穿过电阻层的该区域从这些电极中的一个流到所述接触电极中的另一个,在所述区域的两侧的这两个接触电极(33)采用选定的形状,使得这两个电极在电极的一部分(38)上彼此更靠近,并且在这些电极的端部(39)处保持为更远。部(39)处保持为更远。部(39)处保持为更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该加热结构特别地旨在安装在车辆的乘客室内,该结构特别地是辐射板。

技术介绍

[0002]通常,辐射板包括多个电极,这些电极被设计成经由向导电涂层供应电流来通过焦耳加热提供热量。例如,可以参考描述这种辐射板的文献US2016/0059669。
[0003]辐射板是一种通常包括电路的装置,该电路被设计成通过向电阻导电元件供应电流来通过焦耳加热提供热量。这些可以是细丝元件或表面涂层。根据现有文献,导电涂层可以例如是包含碳颗粒和/或金属颗粒的涂料层。当前发现的一个问题是难以在辐射板的整个表面上获得均匀的加热,即加热温度在辐射板的表面上从一点到另一点不变化。几何约束使这一缺点复杂化,因为辐射板旨在被布置在乘客室的不同部件中(车顶内衬、车门、支柱、杂物箱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辐射板。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特别是一种柔性或柔软的加热结构,特别是旨在安装在车辆的乘客室内,该结构特别是一种辐射板,该加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层,电阻层设计成当电流流过该层时产生热输出,该结构还包括电极阵列,该电极阵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这些接触电极被布置成与电阻层电接触以便引导电流通过该电阻层,这些接触电极中的至少两个与电阻层的一区域接触,这两个接触电极彼此面对使得电流能够通过流经电阻层的该区域而从这些电极中的一个流到所述接触电极中的另一个,特别是不流过又一个接触电极,与所述区域邻接的这两个接触电极具有的形状选定为使得两个电极在电极的一部分上彼此靠近,并且在这些电极的端部处保持为分开得更远。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这两个电极每个都包括单个分支部,而没有任何旁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两个接触电极之间的相互距离在这些电极的一部分上更小,而在电极的另一部分上更大。面向最小相互距离的部分特别地基本上是在接触电极的长度的中间。
[0008]具有可变相互距离的接触电极连接到分配电极,特别是平行的分配电极,分配电极布置成使得其中流动的电流方向彼此相反。可以说,在分配电极中存在交叉电流。
[0009]因此,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流线遇到的电阻以及通过电阻层的区域的电阻可以基本上是均匀的。
[0010]本专利技术特别地使得可以克服在与交叉电流相联系的情况下,在加热结构、特别是辐射板中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具体地,当使用交叉流动方法时,在每个电极的长度上观察到电压降。这种现象导致更弱的电流流过辐射板的中心。
[0011]由于加热结构传递的功率与流过该结构的电流成正比,因此这种不希望的效应导
致沿电阻层的不均匀加热。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导致热不适或热效率低。本专利技术使得可以具有更大的加热均匀性,特别是通过基于差分电压损失的值来调整电极之间的距离。
[0012]特别地,借助于适当减小相互距离,本专利技术使得可以使由电阻层的区域输出的加热功率基本均匀。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流在两个分配电极中以相反的方向流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在两个电极各自的中心部分最小,特别是基本上在这些电极的中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边缘具有远离另一个边缘指向、面对电极的凹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边缘中的至少一个是圆化的。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直线段形式的部分。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极的其中一个边缘是直的,而另一个边缘具有非直的形状,特别是圆化的或直线段的形式,特别是三角形顶点的形式。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两个电极在它们的大部分长度上展现出关于对称轴的对称性。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加热结构包括具有邻近电阻层区域的两个边缘的电极,并且电极的这两个边缘展现出轴对称,并且这些边缘各自具有分别指向另一个边缘的凹度。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这些对称边缘每个都包括例如角部形状或圆化形状,特别是角部的顶点或圆化的顶部基本上在电极的中间。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分立的电极具有不同的形状。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位于端部的接触电极相对于这些接触电极之间的中间电极具有不同的形状,特别地,一个边缘是直的,而另一个边缘在电阻层的区域的另一侧在另一个电极的方向上弯曲。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极阵列包括分配电极,分配电极被布置成将电流从电源引导到接触电极,若干个接触电极连接到同一个分配电极。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分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是直线的,并且与该分配电极相关联的接触电极例如垂直地连接到该分配电极。
[0026]自然地,分配电极可以采取不同的形状,特别是具有圆化的弯曲。分配电极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相互平行。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极阵列包括至少两个分配电极,它们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相互平行,并且它们的相关联的接触电极布置在这两个分配电极之间并且以相互距离交替,所述相互距离随着电极对之间存在的电压的降低而降低,以在接触电极对之间保持基本上均匀的电功率。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布置在两个分配电极之间的接触电极——这些接触电极形成同一个接触电极组的一部分——仅具有两个相互距离值或至少三个或更多个相互距离值。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阻层是沉积在衬底上的层,特别是通过丝网印刷沉积,该电阻层特别地在与接触电极组相关联的两个分配电极之间延伸。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阻层特别地包括碳。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电极由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金属,例如载有导电颗粒的墨水,特别是载有银或铜颗粒的墨水。如果需要,电极是金属粘合带,例如由铜制成的金属粘合带。在适用的情况下,这些电极可以通过在衬底上沉积材料来形成。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与接触电极组相关联的电阻层是连续层,或者作为变型例,包括形成该层的多个离散的电阻元件。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同一个组的接触电极具有相同的长度。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加热结构包括承载电阻层和电极的衬底。对于至少几平方厘米的表面面积,衬底优选地具有小于1cm的厚度。
[0035]加热结构特别地是一层或多层的形式。
[003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机动车辆乘客室的部件,特别是要集成到车辆车门中的部件,或者特别地是仪表板、搁脚空间装饰、车顶内衬、扶手的部件,其包括加热结构,特别是如上所述的辐射板。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包括加热结构(例如辐射板)的乘客室部件被设计成通过热辐射(辐射板)或通过热传导或热接触(接触加热结构)来加热,而不是通过对流加热(例如通过移动的空气所携带的热量来加热)。特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加热结构(30),特别是柔性或柔软的加热结构,特别旨在安装在车辆的乘客室内,所述结构特别是辐射板,所述加热结构(30)包括至少一个电阻层,所述至少一个电阻层设计成当电流流过所述层(31)时产生热输出,所述结构还包括电极阵列(32),所述电极阵列包括多个接触电极(33),所述多个接触电极被布置成与所述电阻层电接触以便引导电流通过该电阻层,这些接触电极中的至少两个与所述电阻层(31)的一区域接触,所述两个接触电极彼此面对使得电流能够通过流过所述电阻层的该区域而从这些电极中的一个流到所述接触电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区域邻接的所述两个接触电极(33)具有的形状选定为使得所述两个电极在所述电极的一部分(38)上彼此靠近并且在这些电极的端部(39)处保持为分开更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中,所述电流在两个分配电极(42)中以相反的方向流动。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接触电极(33)之间的距离在所述两个电极各自的中心部分最小,特别是基本上在这些电极的中间。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德维尼S阿赫齐NN古瑟姆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