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54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其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出风口设置,用于控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而使得流入到室内空间中的气流变得柔和,不会使得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会有直吹时气流过硬、过冲的感觉,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A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无论作为制冷设备还是取暖设备,空调器在社区、商业区或工业区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现代社会的发展,用户对于健康和高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空调器的直吹体验一直困扰用户,在夏天取冷时尤为突出。
[0003]目前解决空调器直吹现象的方案有:
[0004]1、提前对空调器的安装位置进行布局,将空调器安装在空调器的出风口正对用户不会长时间驻足或休息的位置;
[0005]2、增设多个空调器出风通道,当用户出现在其中任意出风口正对的位置时,空调器自动切换其他出风通道,将其他出风通道与原出风通道连通,将空调器输出的气流引流至其他位置;
[0006]3、通过对导风板的控制,使得导风板将由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引导至其他当前未有用户的位置;
[0007]但如上的方案中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缺陷,如,空间限制,室内空间的面积较小时,该方案无法避免空调器直吹用户的情况,或给室内空间的装饰及其他装修设计方案增加难度;将空调器的设计布局复杂化,原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就会占用一定空间,而再增加其他通风风道,必然会增大空调器体积;导风板的设计就是为将室内空间的温度均匀化,而更改导风板的运动方式,室内空间会出现局部制冷或制热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0008]如此,一种防直吹的空调器亟待出现,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使用空调器出现空调器直吹的较差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调节室内空调器出风气流的流速和流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空调器过程中会有直吹的差体验的问题。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所述第一导风部,将所述第一导风部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出风风道内,使得所述第一导风部能够控制由所述出风风道流出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而可以降低由所述出风风道流出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而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空调器的过程中出现直吹的差体验,均为空调器流出的气流过冲或过硬的根本原因,所以所述第一导风部的设置,不会让用户使用室内空调器时有直吹气流过硬或过冲的体验。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导风部设置为双层导风板结构,将所述第一导风部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设置为互相平行,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层叠设置,当所述第一导风部转动到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出风风道的第一后板时,所述第一
导风部用于引导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以限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流速,降低了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流速,以使得气流变得柔和,不会让用户使用室内空调器时有直吹气流过硬或过冲的体验。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导风部设置为双层导风板结构,将所述第一导风部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设置为互相平行,且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导风部转动到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出风风道的第一后板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限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流动量,降低了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流量,以使得气流变得柔和,不会让用户使用室内空调器时有直吹气流过硬或过冲的体验。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出风口设置,用于控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层叠设置。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平行;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距离与所述出风风道在和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处的高度的比值范围A为:0≤A≤3/4;或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B为0mm。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B的范围为:0mm<B≤10mm。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一后板设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引导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以限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流速;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1<10mm,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2<10mm。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一后板设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限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流动量;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1<10mm,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2<10mm。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其还包括:驱动装置,设置所述出风框上,且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部,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在所述第一板体
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底面的位置和平行于所述出风风道底面的位置之间转动;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第二导风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002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出风框;中罩,连接于所述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包括:前折板;侧板,连接于所述前折板;第一后板,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中罩的部分结构、所述前折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后板之间。
[002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距离与所述出风风道在和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处的高度的比值A为3/4。
[002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距离与所述出风风道在和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处的高度的比值A为0,或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B为0mm。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且相邻于所述出风口设置,用于控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互相平行;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距离与所述出风风道在和所述第一板体连接处的高度的比值范围A为:0≤A≤3/4;或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B为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所在的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距离B的范围为:0mm<B≤1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垂直于所述出风风道的第一后板设置时;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引导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流经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板体、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至少部分空间,以限制自所述出风风道内流向所述出风口处的气流的流速;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1<10mm,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壁之间的距离L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刚别清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