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46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撑机构及汽车,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待支撑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转动部,且至少两个转动部沿同一圆周间隔设置,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安装基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件可相对第一支撑件转动,且至少两个转动部可切换地与限位部转动配合;当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部抵接于转动部的侧壁,转动部通过相对限位部转动以改变待支撑件相对安装基体的角度;当第一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限位部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转动部之间,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配合以支撑待支撑件。件。件。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机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汽车中都会配置备用轮胎,一旦轮子爆胎或者出了问题,备用轮胎就方便及时地取而代之,汽车就不至于中途抛锚。备胎装设完毕后一般都会通过备胎盖板进行盖设已经备胎隐藏在车体内部。
[0003]传统的备胎盖板在打开时需靠一根绳钩挂在背门胶条上来支撑,如此操作麻烦,且盖板无法根据需要悬停于相应的位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备胎盖板在打开时需靠一根绳钩挂在背门胶条上来支撑,如此操作麻烦,且盖板无法根据需要悬停于相应的角度,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撑机构及汽车,该支撑机构及汽车在使用时,可以将待支撑件悬停于需要的位置,使用便捷。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待支撑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转动部,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沿同一圆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安装基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可切换地与所述限位部转动配合,使所述第二支撑件具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转动部的侧壁,所述转动部通过相对所述限位部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支撑件相对安装基体的角度;当所述第一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配合形成支撑部以支撑所述待支撑件。
[000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为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沿同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齿形凸起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用于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槽。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形凸起的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部导向配合的弧形导向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可伸缩部;
[0011]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受压并抵接于所述转动部的侧壁;
[0012]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恢复变形并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起、安装体及弹性体,所述限位凸起
通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安装体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限位凸起包括抵接体和与所述抵接体连接的限位体,所述限位体设置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弹性体连接,所述限位体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围设的面积,所述抵接体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且至少部分所述抵接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外。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支撑机构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限位孔,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限位孔,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转动部限位配合使得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转动部抵接或者使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的部分。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拼接并围设形成所述限位孔。
[0018]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还包括备胎盖板及车体,所述车体为所述安装基体,所述备胎盖板为所述待支撑件。
[0019]上述支撑机构及包含该支撑机构的汽车在使用时,当需要驱动待支撑件相对安装基体转动以调整支撑件的位置时,则驱使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转动部的侧壁,所述转动部通过相对所述限位部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支撑件相对安装基体的角度;当需要将待支撑件悬停于某个位置时,则驱使所述第一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限位部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配合形成支撑部以支撑所述待支撑件。如此,该支撑机构使用时,可以将待支撑件悬停于需要的位置,使用便捷;当待支撑件为备胎盖板,安装基板是车体时,利用该支撑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将备胎盖板悬停于需要的位置,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0023]图1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与备胎盖板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一实施例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支撑机构;100、第一支撑件;110、第一连接部;120、限位部;122、安装体;1222、安装槽;124、弹性体;126、限位凸起;1262、抵接体;1264、限位体;200、第二支撑件;210、第二连接部;220、转动部;230、限位槽;240、第二台阶部;300、安装件;310、第一弧形段;320、第二弧形段;330、限位孔;332、第一台阶部;20、备胎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待支撑件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转动部,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沿同一圆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安装基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部可切换地与所述限位部转动配合,使所述第二支撑件具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转动部的侧壁,所述转动部通过相对所述限位部转动以改变所述待支撑件相对安装基体的角度;当所述第一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配合形成支撑部以支撑所述待支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齿形凸起,所述齿形凸起沿同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齿形凸起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用于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凸起的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部导向配合的弧形导向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可伸缩部;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受压并抵接于所述转动部的侧壁;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恢复变形并限位插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转动部之间。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