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30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7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围总成及汽车,侧围包括相连接的侧围和下车体,所述侧围与下车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构造为“几”字型,使得所述支架的一侧带有朝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围或者下车体之一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与翻边相对的一侧与所述侧围或者下车体另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侧围与下车体形成的腔体中间设置了支架,使腔体中间不再是空荡的狭长空间,通过支架,优化了整车侧碰时通过车门及侧围外板传递至乘员舱的力,将侧围Y向受力很好地分散,从而提高了整车侧碰稳定性及安全性。及安全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围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作业和运输
,具体涉及上部结构分总成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侧围1与下车体2的拼接焊接结构中,存在一个封闭型的腔体3,该腔体3狭长,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焊枪无法深入腔体内部进行焊接加强结构,因此该腔体3是车身强度较为薄弱的地方。在整车侧面碰撞的分析过程中,该腔体3变形量大,从而导致整个下车体2的框架变形量大,影响车内乘客的生存空间,危险系数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侧围总成,以解决侧围与下车体之间的腔体产生碰撞时,导致腔体变形量大,影响车内乘客的生存空间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侧围总成,包括相连接的侧围和下车体,所述侧围与下车体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构造为“几”字型,使得所述支架的一侧带有朝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围或者下车体之一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上与翻边相对的一侧与所述侧围或者下车体另一固定连接。
[0006]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支架构造为“几”型,翻边与侧围或者下车体之一固定连接,支架上与翻边相对的一侧与侧围或者下车体另一固定连接,当侧围发生碰撞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也可将碰撞力分散到腔体的其他部位,从而避免应力集中,进而加强了侧围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腔体的变形量。
[0007]进一步,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片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在X方向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在X方向上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08]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支撑件的设置加强了支架的强度和刚度。
[0009]进一步,所述加强件的数量为多个,沿着X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0010]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侧围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腔体的变形量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增加了侧围与下车体连接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三个封闭的侧面均带有第一减重孔。
[0012]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提高了汽车的轻量化。
[0013]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上带有第二减重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轻量化。
[0015]进一步,所述支架与侧围和下车体均焊接。
[0016]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两端均带有朝下延伸的型面。
[0017]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提高了支撑件与支架连接的稳定性。
[0018]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上述侧围总成。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在侧围与下车体形成的腔体中间设置了支架,使腔体中间不再是空荡的狭长空间,通过支架,优化了整车侧碰时通过车门及侧围外板传递至乘员舱的力,将侧围Y向受力很好地分散,从而提高了整车侧碰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侧围与下车体之间的腔体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加强件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5]图5为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的爆炸图。
[0027]其中,1

侧围;2

下车体;3

腔体;4

加强件;41

支撑件;42

支架;43

第一减重孔;44

第二减重孔;45

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0]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侧围总成,如图3

图6所示,包括侧围1和下车体2,侧围1和下车体2装配时,在侧围1和下车体2之间形成腔体3,腔体3狭长,并朝向X方向延伸,在腔体3的内部设置加强件4,用于提高整车的碰撞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0031]加强件4包括支撑件41和支架42,支架42构造为“几”字型,即支架42的六个侧面中包括三个封闭面和三个敞开面,同时支架42的某一个敞开面带有朝外延伸的翻边,该翻边与下车体2焊接,带有翻边的侧面为敞开面,该敞开面相对的侧面为封闭面,该封闭面与侧围1焊接,使得腔体3在Y向得到了支撑,当侧围受到Y方向的碰撞时,由于支架42构造为“几”型,因此能够对能够对碰撞力产生一定的缓冲,同时,支架42也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能够将碰撞力分散到腔体3的其他位置,减少了应力集中对腔体3的冲击,降低了腔体3的变形量。
[0032]加强件4还包括支撑件41,支撑件41构造为片状,支撑件41位于支架42在X方向的两个侧面之间,支撑件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侧面焊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侧面焊接,进而支撑件41能够封闭支架42的一个敞开面,进而提升了支架42的强度。
[0033]支撑件41与支架42连接的位置还设有朝下延伸的型面45,增大了与支架42连接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支架42的强度,以及支撑件41与支架42连接的稳定性。
[0034]本实施例中的加强件4的数量为3个,沿着在X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提高了腔体3的抗碰撞性能,当侧围产生碰撞时,进一步降低了侧围1的变形量。
[0035]为了减重,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在支架42的三个封闭的侧面均设置了第一减重孔43,支撑件41设置了第二减重孔44。
[0036]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车体配置有上述侧围总成。
[0037]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总成,包括相连接的侧围(1)和下车体(2),所述侧围(1)与下车体(2)之间形成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3)的内部设有加强件(4),所述加强件(4)包括支架(42),所述支架(42)构造为“几”字型,使得所述支架(42)的一侧带有朝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围(1)或者下车体(2)之一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2)上与翻边相对的一侧与所述侧围(1)或者下车体(2)另一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还包括片状的支撑件(41),所述支撑件(4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42)在X方向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4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42)在X方向上的另一侧固定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晓萌黄从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