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13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包括:外壳;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防撬电路板,所述防撬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主电路板上下平行设置;和探针,所述探针位于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防撬电路板之间,探针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经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探针的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防撬电路板通断,当智能锁被撬动时,所述探针与所述防撬电路板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门锁防撬系统,其具有大行程、防误触的功能,且寿命较长,即使损坏也很方便进行维修。便进行维修。便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


[0001]本技术大致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被消费者青睐,为了规范智能门锁的发展,智能门的标准也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智能门锁的防撬开关的要求,标准要求智能门锁必须要有物理防撬开关,才能获得认证并上市。智能门锁目前最常用的开关是无自锁的按键,这种按键目前的弊端是按键行程短且容易损坏,目前很多消费者经常会被防撬开关的误触,误报所困扰,所以必须要一种灵敏度高且能防误触防误报的防撬系统。
[0003]
技术介绍
部分的内容仅仅是专利技术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包括:
[0005]外壳;
[0006]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0007]防撬电路板,所述防撬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主电路板上下平行设置;和
[0008]探针,所述探针位于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防撬电路板之间,探针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经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探针的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防撬电路板通断,当智能锁被撬动时,所述探针与所述防撬电路板分离。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还包括导向柱和第二弹簧,所述主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具有限位块,导向柱的另一端由所述通孔处垂直穿过所述主电路板,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外壳抵接。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弹簧以及所述探针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内。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内均设置有一个探针和一个第一弹簧。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主电路板的周向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每个通孔内均具有一个导向柱。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探针相对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行程范围为3

5毫
米;所述主电路板相对于所述外壳的行程范围为3

5毫米。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探针电连接,所述防撬电路板中与所述探针接触的位置处设有镀金触点,且镀金触点与防撬电路板电连接。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如上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信号连接,当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中的探针与防撬电路板分离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报警器包括:
[0018]罩壳,所述罩壳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并在所述罩壳内部限定一封闭空间;
[0019]发光器,所述发光器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电连接,当所述防撬电路板与探针分离时,所述发光器启动,当所述防撬电路板与探针连通时,所述发光器关闭;和
[0020]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当所述发光器启动时,所述光敏传感器发出警报信号,当所述发光器关闭时,所述光敏传感器不发出信号。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罩壳的内壁上还具有反光膜。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如上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报警器。
[00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门锁防撬系统,其具有大行程、防误触的功能,且寿命较长,即使损坏也很方便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
[0026]图2a示出了在正常状态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图2b、图2c和图2d分别示出了在受到外力撬动时智能锁防撬装置的变化状态;和
[0027]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
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防撬电路板,所述防撬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主电路板上下平行设置;和探针,所述探针位于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防撬电路板之间,探针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经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探针的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防撬电路板通断,当智能锁被撬动时,所述探针与所述防撬电路板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柱和第二弹簧,所述主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具有限位块,导向柱的另一端由所述通孔处垂直穿过所述主电路板,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外壳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弹簧以及所述探针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内均设置有一个探针和一个第一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电路板的周向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每个通孔内均具有一个导向柱。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探针相对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行程范围为3

5毫米;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寿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米数联智能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