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682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针对如何检测机柜温控能力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用于为壳体内降温的制冷器、用于为壳体内升温的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机柜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制冷器和加热器均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机柜的内壁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制冷器、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加热器和制冷器模拟机柜外部环境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内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柜内温度,控制器将温度数据收集并判断机柜内的空调和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性能,来确定变压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实际运行效果。实际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油监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极为关键。市面上有一种浸油式变压器,这种变压器需要通过检测油中溶解气体来判断变压器的运行情况。由此衍生出变压器油中气体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变压器油中各故障气体的浓度,以便于站内工作人员发现异常。
[0003]现有变压器油中气体监测装置利用光声光谱技术原理,检测变压油中气体含量,但是这种光声光谱技术需要较稳定的温度环境,现有一种变压装置,参见图1,包括机柜71、变压器74、变压器油的气体监测装置(光声光谱检测组件75)、空调72和加热网76,变压器74、变压器油的气体监测装置(光声光谱检测组件75)、空调72和加热网76均设置于机柜71内部,需要检测机柜内部的空调和加热网对机柜内部的温度控制能力,因此,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具有自动检测机柜内部的空调和加热网的温度的稳定能力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用于为所述壳体内降温的制冷器、用于为所述壳体内升温的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机柜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制冷器和加热器均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机柜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制冷器、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拟外界温度低温时,控制器通知制冷器开始工作,制冷器将机柜的温度降低,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柜的外部环境温度,保证外部环境温度为设定值,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柜内部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传送给控制器,以判断机柜内的空调和加热网是否能使机柜内的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当模拟外界温度高温时,控制器通知加热器开始工作,加热器使机柜外部环境高温,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工作,并将检测数据传送给控制器,便于检测温度变化。在放入正式使用之间,使用本装置模拟检测机柜的温控情况,增加变压装置的运行的可靠度。
[0008]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流通空气的风扇,所述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帮助壳体内的空气流通,使壳体内的温度加快升高或降低,减少模拟时间,提高模拟环境的效率。
[0010]进一步,所述壳体设有供机柜穿过的开口,所述壳体的开口盖设有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柜通过壳体的开口进出壳体,方便机柜在壳体内部的放置,门帮助壳体内部的气体密封在壳体内部。
[0012]进一步,所述门的一边与壳体铰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需翻转门即可打开壳体或关闭壳体,使用方便。
[0014]进一步,所述门的边缘固定设有密封条。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增加外壳的密封性,使壳体内的温度尽快变化。
[0016]进一步,所述制冷器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壳体的底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制冷器在壳体顶部使冷空气快速充满壳体,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加热器在壳体底部使热空气快速充满壳体,加快热交换,降低壳体内温度变化的时间,提高温度检测的效率。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可拆卸连接于机柜内。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机柜上的更换,使用方便。
[0020]进一步,所述机柜内固定设有底板,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的远离彼此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分别远离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的一侧均与底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将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压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卡接在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之间。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压簧与第二压簧分别将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压紧,即第一压簧与第二压簧分别将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压紧,以使凸块受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压紧力,利用摩擦力实现凸块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柜上。掰开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使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弹性变形,即可使凸块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中取出。凸块带动第二温度传感器便于在底板和机柜上的装拆。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将变压装置放在壳体内,通过加热器和制冷器模拟机柜外部环境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内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柜内温度,控制器将温度数据收集并判断机柜内的空调和加热器对温度的控制性能,来确定变压装置的实际运行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
技术介绍
中变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施例的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施例的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夹紧板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1、壳体;2、制冷器;3、加热器;4、第一温度传感器;5、门;6、风扇;71、机柜;72、空调;73、第二温度传感器;74、变压器;75、光声光谱检测组件;76、加热网;8、密封条;91、底座;92、凸块;93、第一夹紧板;94、第二夹紧板;95、第一压簧;96、第二压簧;97、底板;1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1]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参见图2,包括长方体形的壳体1、制冷器2、加热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73和控制器。机柜7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控制器,制冷器2、加热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32]参见图3,壳体1设有供机柜71穿过的开口,壳体1的开口处盖设有矩形的门5。门5的一边与壳体1铰接。门5的边缘固定设有密封条8。
[0033]参见图2,壳体1内固定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挡板10,机柜71放置于挡板10的顶侧。制冷器2设置于壳体1内的顶部,加热器3设置于壳体1内的底部。制冷器2用于为壳体1内部降温,加热器3用于为壳体1内部升温。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上。第二温度传感器73设置于机柜71的内壁上。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用于为所述壳体(1)内降温的制冷器(2)、用于为所述壳体(1)内升温的加热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73)和控制器,机柜(7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制冷器(2)和加热器(3)均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设置于机柜(7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73)设置于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制冷器(2)、加热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3)均与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用于流通空气的风扇(6),所述风扇(6)与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有供机柜(71)穿过的开口,所述壳体(1)的开口盖设有门(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5)的一边与壳体(1)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的机柜温控能力的测试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齐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和智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