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79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窗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第一腔,上框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框架,下框架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一腔,下框架的右侧的固定安装有右框架,右框架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二腔,右框架的左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固定凹槽,且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和固定螺栓,从而通过固定凹槽将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进行固定,使玻璃在进行开启或关闭不会出现损坏,进而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使窗扇在长时间使用下不会出现掉角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度埋藏式双腔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窗扇,具体为角度埋藏式双腔扇。

技术介绍

[0002]有人把窗扇比做房子的“眼睛”,房间通过它来采光、通风、保暖、隔音。以往,老建筑的钢窗、旧式铝合金门窗因保温、密封性较差,再经过风吹日晒后发生变形,很难起到保暖的作用;到了冬季,选择保暖、密封性好的窗户显得尤为重要。
[0003]但是现有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窗扇掉角的问题,从而导致人员在对窗扇进行开启或关闭时较为困难,使窗扇产生损坏,不利于实际使用,并且现有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进行采光时效果较差,密封性不强,抗压风性较弱,使得窗扇的使用寿命降低,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窗扇掉角的问题,从而导致人员在对窗扇进行开启或关闭时较为困难,使窗扇产生损坏,不利于实际使用,并且现有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进行采光时效果较差,密封性不强,抗压风性较弱,使得窗扇的使用寿命降低,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第一腔,所述上框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框架,所述下框架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一腔;
[0007]所述下框架的右侧的固定安装有右框架,所述右框架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二腔,所述右框架的左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固定凹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玻璃,所述玻璃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黄金角度斜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第一固定架左右两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通缓冲垫的中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内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压线凹槽,所述压线凹槽的大小与玻璃相互契合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线凹槽内侧的左右两端均匀的固定安装有橡胶隔块,所述橡胶隔块依次横向等距排列分布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线凹槽内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隔垫,所述阻隔垫与压线凹槽相互契合设置,且阻隔垫镶嵌于压线凹槽的下端。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框架与右框架以玻璃为中心对称设置,且下框架与右框架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凹槽。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改进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使用时不会出现窗扇掉角的问题,从而不会导致人员在对窗扇进行开启或关闭时较为困难,使窗扇产生损坏的问题,有利于实际使用,并且改进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在进行采光时效果较强,密封性较强,抗风压性较强,使得窗扇的使用寿命提升,有利于实际使用。
[0014]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固定凹槽,且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和固定螺栓,从而通过固定凹槽将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进行固定,使玻璃在进行开启或关闭不会出现损坏,进而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固定螺栓,使窗扇在长时间使用下不会出现掉角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5]2、通过设置第一腔、第二腔、压线凹槽、黄金角度斜面和橡胶隔块,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玻璃左右两端均设有黄金角度斜面,使窗扇的采光性能提升,从而通过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使本装置的抗风压性和稳固性有效的提升,进而通过设有压线凹槽,且压线凹槽低于平面,使玻璃在进行安装时更加密闭及缩小视觉面,然而通过压线凹槽内均匀的设有橡胶隔块,使本装置的密封性更好,使得玻璃在安装时不会产生损坏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本装置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第一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一固定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框架;2、下框架;3、第一腔;4、右框架;5、第二腔;6、第一固定架;601、压线凹槽;602、橡胶隔块;603、阻隔垫;7、第二固定架;8、固定凹槽;9、黄金角度斜面;10、玻璃;11、缓冲垫;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第一腔3,上框架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框架2,下框架2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一腔3;
[0023]下框架2的右侧的固定安装有右框架4,右框架4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二腔5,右框架4的左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凹槽8,固定凹槽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6,固定凹槽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7,第一固定架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玻璃10,玻璃10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黄金角度斜面9。
[0024]其中,第一固定架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第一固定架6左右两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贯通缓冲垫11的中端;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架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的设计,在实际
使用时,通过缓冲垫11使第一固定架在进行安装时不会因产生碰撞产生损坏,从而通过第一固定架6左右两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12,使第一固定架6更加稳固,使得本装置不会产生掉角的问题,实用性强。
[0026]其中,第一固定架6内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压线凹槽601,压线凹槽601的大小与玻璃10相互契合设置;
[002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固定架6内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压线凹槽601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压线凹槽601的大小与玻璃10相互契合设置,使压线凹槽低于平面,起到埋藏作用将视觉面缩小营造断小效果,实用性强。
[0028]其中,压线凹槽601内侧的左右两端均匀的固定安装有橡胶隔块602,橡胶隔块602依次横向等距排列分布设置;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线凹槽601内侧的左右两端均匀的固定安装有橡胶隔块602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橡胶隔块602依次横向等距排列分布设置,使玻璃10在进行安装时不会产生损坏,从而使得本装置的密封性更强。
[0030]其中,压线凹槽601内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阻隔垫603,阻隔垫603与压线凹槽601相互契合设置,且阻隔垫603镶嵌于压线凹槽601的下端;
[0031]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第一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下框架(2),所述下框架(2)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一腔(3);所述下框架(2)的右侧的固定安装有右框架(4),所述右框架(4)的内侧中端设有第二腔(5),所述右框架(4)的左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凹槽(8),所述固定凹槽(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6),所述固定凹槽(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架(7),所述第一固定架(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玻璃(10),所述玻璃(10)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黄金角度斜面(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埋藏式双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6)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所述第一固定架(6)左右两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12),所述固定螺栓(12)贯通缓冲垫(11)的中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优顿尊翔门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