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65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顶模机构、上模具、限位机构和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万向轮,方便将该模具进行移动,而且在万向轮的上侧设置减震机构,在移动遇到颠簸时,能够通过阻尼器以及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对模具进行减震,避免震动对模具造成破坏,进而提高该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在进行压模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二,能够带动上模具升降,方便进行压模,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利用液压机进行压模的方式,降低使用成本,而且在铸模成型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一,使得移动板带动顶杆向上移动,继而使得顶杆穿过通槽,将模腔内的成型模具顶出,方便脱模,提高脱模效率。模效率。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具体为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属于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其中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应用较为广泛。
[0003]而现有的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
[0004]1)现有的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在工作时,上模具大多是通过液压机进行驱动,增加使用成本,而且在注模成型之后,脱模比较麻烦,常常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成型模具被破坏;
[0005]2)现有的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不方便进行移动,在搬运过程中,常因为颠簸导致上下模具被破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包括
[0008]下模具,其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下侧固接有减震机构;
[0009]顶模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下侧,通过设置顶模机构,方便出模。
[0010]上模具,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正上方,其上表面中心位置内部设置有注料口,且其内部设置有容料腔,所述容料腔的上侧与注料口相连通;
[0011]限位机构,其下端固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的上表面,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具的一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
[0012]调节机构,其安装在远离所述限位机构一侧的安装块上侧,且其与上模具另一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机构由与安装块下表面固接的减震框和抵压杆构成,所述减震框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滑槽,两侧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接有抵压杆,所述抵压杆的上侧与减震框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器,且阻尼器的外侧套接有弹簧。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抵压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均设置有刹车。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模腔,所述模腔的下侧设置有通槽,且通槽与模腔相连通,所述且通槽的内部还嵌接有单向阀垫,所述上模具位于容料腔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灌注孔洞,且每个灌注孔洞均与模腔的上端对齐。
[001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模机构由固接在所述下模具下表面两侧的限位滑杆和顶杆构成,两侧所述限位滑杆的杆身上均滑动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之间固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与通槽相对齐的顶杆,且移动板的中心位置贯穿固接有螺筒,所述螺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一,且调节螺杆一的一端与下模具下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由固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上侧的支撑杆和滑块一构成,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侧壁内部固定设置有滑槽一,且滑槽一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的一侧与所述上模具的一侧侧壁固接。
[001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由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其中另一个所述安装块上侧的调节螺杆二和螺套构成,所述调节螺杆二的杆身上螺纹套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一侧与所述上模具的另一侧侧壁固接。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方便将该模具进行移动,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万向轮的上侧设置减震机构,在移动遇到颠簸时,能够通过阻尼器以及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对模具进行减震,避免震动对模具造成破坏,进而提高该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002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在进行压模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二,能够带动上模具升降,方便进行压模,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利用液压机进行压模的方式,降低使用成本,而且在铸模成型后,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一,使得移动板带动顶杆向上移动,继而使得顶杆穿过通槽,将模腔内的成型模具顶出,方便脱模,提高脱模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压模时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下模具,2、下模具,3、减震机构,301、减震框,302、滑槽,303、滑块,304、抵压杆,305、阻尼器,306、弹簧,4、万向轮,5、顶模机构,501、移动板,502、滑套,503、限位滑杆,504、螺筒,505、调节螺杆一,506、顶杆,6、上模具,7、注料口,8、容料腔,9、支撑杆,10、螺套,11、调节螺杆二,12、滑槽一,13、滑块一,14、灌注孔洞,15、模腔,16、通槽,17、单向阀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一
[0030]请参阅图1~5,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包括
[0031]下模具1,其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且安装块2的下侧固接有减震机构
3;
[0032]顶模机构5,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1的下侧,通过设置顶模机构5,方便出模。
[0033]上模具6,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1的正上方,其上表面中心位置内部设置有注料口7,且其内部设置有容料腔8,所述容料腔8的上侧与注料口7相连通;
[0034]限位机构,其下端固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2的上表面,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具6的一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
[0035]调节机构,其安装在远离所述限位机构一侧的安装块2上侧,且其与上模具6另一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00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机构3由与安装块2下表面固接的减震框301和抵压杆304构成,所述减震框301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滑槽302,两侧所述滑槽302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3,两个所述滑块303之间固接有抵压杆304,所述抵压杆304的上侧与减震框301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器305,且阻尼器305的外侧套接有弹簧306,在移动遇到颠簸时,能够通过阻尼器305以及弹簧306之间的配合作用,对模具进行减震,避免震动对模具造成破坏。
[00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抵压杆3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其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且安装块(2)的下侧固接有减震机构(3);顶模机构(5),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1)的下侧,通过设置顶模机构(5),方便出模;上模具(6),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具(1)的正上方,其上表面中心位置内部设置有注料口(7),且其内部设置有容料腔(8),所述容料腔(8)的上侧与注料口(7)相连通;限位机构,其下端固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块(2)的上表面,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具(6)的一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调节机构,其安装在远离所述限位机构一侧的安装块(2)上侧,且其与上模具(6)另一侧侧壁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3)由与安装块(2)下表面固接的减震框(301)和抵压杆(304)构成,所述减震框(301)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滑槽(302),两侧所述滑槽(302)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3),两个所述滑块(303)之间固接有抵压杆(304),所述抵压杆(304)的上侧与减震框(301)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器(305),且阻尼器(305)的外侧套接有弹簧(3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杆(30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4),且万向轮(4)上均设置有刹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灌注快速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模腔(15),所述模腔(15)的下侧设置有通槽(16),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懒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