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95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两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为软垫结构,使所述保护套本体两端与腹透导管密闭相连;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设有抽气设备,所述抽气设备包括与外界气体进行交互的抽气筒,所述抽气筒其上设有活塞杆,通过活塞杆在抽气筒内的抽拉,形成相对无菌的真空环境;所述抽气筒还可与负压设备或正压设备相连,利用仪器进行抽吸或向内填充无菌气体,可维持持续的负压或正压;所述保护套本体上还设有离型贴,可将保护套本体与腹部导管一同贴于患者腹部;其优点表现在:可使腹透导管末端得到有效固定及保护,减少感染的发生,提供无菌、可视、防水的密闭环境,能进行全程、持续无间断防护。防护。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成熟技术。腹腔感染是腹透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根据医疗常规,腹透要求无菌操作。目前临床上在引流腹透液时,腹透短管与腹透液袋引流管衔接处有长约2厘米暴露在外,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在腹透间歇期,碘伏帽与腹透短管衔接处有缝隙,不能完全阻隔灰尘及微生物,更有甚者,由于外力的磨蹭,导致碘伏帽松动及脱落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腹透短管因污染而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更换新的短管,则增加了医疗支出。为了固定腹透导管,患者常常自制腰带,腰带上附有一个口袋,不进行腹透液引流时,腹透导管末端置于口袋内。使用腰带的弊端在于一方面导致患者日常洗浴时的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口袋非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容易积聚微生物,同样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中国专利申请:CN205994790U 公开了一种防污染腹透短管保护结构,所述防污染腹透短管保护结构包括护套短管和套接于所述护套短管上的护套保护壳,所述护套保护壳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Y形管路的连接端的外螺纹相匹配以实现螺纹连接,所述护套保护壳的内壁上附着用于消毒清理和增强连接密闭性的环形碘伏棉。本申请仅仅适合腹膜透析引流时使用,避免了腹透液引流时细菌从短管与Y型管路连接处进入腹腔,降低了感染风险,但是其仅提供隔离式防护,在腹透间歇期,碘伏帽衔接处未能得到保护,因此其缺陷还在于未能提供全程的、持续有效的防护。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208574064U公开了腹膜透析短管,包括短管本体、透析液连接管和保护套,短管本体一端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外螺纹,透析液连接管的一端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接口;保护套展开时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包括保护套本体和一端的卡舌,保护套本体上设有与卡舌适配的卡口;卡舌通过连接部与保护套本体连接,保护套本体和连接部均为长方形,卡口的长边与连接部的长边平行,连接部的长度小于卡口的长边,卡舌与连接部连接的一端为与连接部长边平行的直边。本申请中的保护套可套在透析液连接管与连接头的连接处,避免连接头的外螺纹或短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细菌或异物粘附于其壁;保护套通过卡口与卡舌的形式卡接,操作方便,并可稳稳的套在短管上,但是其同样是提供隔离式防护,在腹透间歇期,碘伏帽衔接处未能得到保护,同样未能提供全程的、持续有效的防护。
[0004]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使腹透导管末端得到有效固定及保护,减少感染的发生,提供无菌、可视、防水的密闭环境,能进行全程、持续无间断防护的腹透导管保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腹透导管末端得到有效固定及保护,减少感染的发生,提供无菌、可视、防水的密闭环境,能进行全程、持续无间断防护的腹透导管保护
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为中空结构,其两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为软垫结构;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设有抽气设备,用于吸排所述保护套本体其内的空气。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气设备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用于与外界气体的交互。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处抽气筒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用于气体的抽吸;所述抽气筒还可与负压设备或正压设备相连。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其周围的软垫结构由若干独立软垫紧贴组成。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还设有离型贴。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还包括贴合平台,所述贴合平台为用于设置离型贴的平面。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套本体包括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二保护套可拆卸相连。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二保护套通过插销可拆卸相连。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二保护套其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0016]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7]1、所述腹透导管保护套其保护套本体为中空结构,两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为软垫结构,可将腹透导管的连接处置于保护套本体的腔体内,形成密闭的保护空间,使其在引流腹透液时,可使腹透导管衔接处得到有效保护,减少感染的发生;在腹透间歇期不进行腹透液引流时,同样可提供腹透导管末端的保护,防止碘伏帽与螺纹连接部衔接处的感染发生。
[0018]2、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设有抽气设备,可以吸排保护套本体内的气体,使上述保护空间内形成无菌的真空环境;所述抽气设备包括抽气筒,所处抽气筒内设有活塞杆,操作方便,使用灵活;所述抽气筒还可与负压设备或正压设备相连,可实现无菌环境的持续维持,如向其内部持续输入经净化处理的气体,使被污染的气体更加难以通入,以确保不会因引流腹透液时的接口污染而造成腹腔感染;
[0019]3、所述通孔其周围的软垫结构由若干独立软垫紧贴组成,其软垫可以任意产生形变,能灵活适配现有腹透导管的形状,有效地封闭保护套其内腔,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无需提供配套的腹透导管。
[0020]4、所述保护套本体分为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可以从外部直接套接,因此,没有使用顺序的限制,可随时拆卸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0021]5、所述保护套本体为透明、防水材质所制成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能提供无菌、可视、防水的密闭环境。
[0022]6、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还设有离型贴,可以与皮肤直接贴合,利于导管的妥善固
定。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立体示意图。
[0024]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与腹透导管连接示意图。
[0025]附图3是现有腹透导管及Y型连接管部分示意图。
[0026]附图4是本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其独立软垫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示意图。
[0029]附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又一种开合方式示意图。
[0030]附图8是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所述贴合平台示意图。
[0031]附图9是技术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所述贴合平台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3]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透导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为中空结构,其两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围为软垫结构;所述保护套本体其上设有抽气设备,用于吸排所述保护套本体其内的空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透导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设备包括抽气筒,所述抽气筒用于与外界气体的交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透导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处抽气筒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用于气体的抽吸;所述抽气筒还可与负压设备或正压设备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育明陈冬平叶朝阳蒋宇峰蔡晓菁吴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