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7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包括沟渠、过滤槽和储水罐;所述沟渠用于收集、控制道路及场地雨水,经初次过滤后汇入过滤槽;所述过滤槽承接沟渠来水,通过第二次过滤雨水杂质,将其注入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用于储存过滤槽来水,通过第三次沉淀、吸附雨水杂质,由水管与泵房联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突出、造价低廉的特点。造价低廉的特点。造价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给水和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雨水收集方法多采用低洼处设置集水窖,其窖体简陋且缺乏必要的过滤装置,因此水质普遍较差,使用时需依赖人(畜)力进行抽取,“集、储、用”效率极其低下。
[0003]使用“雨水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干旱/半干旱”、“水窖”、“集水设施”等关键词进行专利交叉检索,共搜索到有效记录九十余条。其中,季东升(中国,2017)的“山坡雨水收集器”(申请号: CN201710677053.0)是与本技术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技术,但其系利用自然地形高差对汇流雨水进行收集,其技术方法可行性多局限于山地区域。此外,李文泽(中国,2020)的“一种雨水收集存储及补充地下水浇地系统”(申请号:CN202010979217.7)、段青松等(中国, 2014)的“一种梯田集雨灌溉系统”(申请号:CN20142052358.9)等雨水收集技术,或因其投入成本及实施难度较高,或对水质净化过程缺乏深入考虑,均不能满足干旱地区雨水收集利用高效率、低成本、少维护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效率突出、造价低廉的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包括沟渠A、过滤槽B和储水罐C;
[0007]所述沟渠A用于收集、控制道路及场地雨水,经初次过滤后汇入过滤槽B;所述过滤槽B承接沟渠A来水,通过第二次过滤雨水杂质,将其注入储水罐C;所述储水罐C用于储存过滤槽B来水,通过第三次沉淀、吸附雨水杂质,由水管与泵房联系。
[0008]所述沟渠A包括混凝土抹面1、三角形挡水板2和铸铁篦子3,三角形挡水板2置于混凝土抹面1和铸铁篦子3之上,可拆卸。
[0009]所述混凝土抹面1厚度为10mm,宽520mm,所述三角形挡水板 2厚度为20mm,顶边宽500mm,高90mm,所述铸铁篦子3厚度为 20mm,长
×
宽为550
×
600mm。
[0010]所述过滤槽B包括混凝土槽体6、金属过滤网4、浮筒阀5和连接管7,其中,过滤槽B主体由混凝土槽体6构成,金属过滤网4置于槽体6之上,浮筒阀5固定在混凝土槽体6靠近水窖一侧,连接管 7连接过滤槽B和储水罐C。
[0011]所述槽体6在防渗土工布上灌注100mm厚的混凝土,金属过滤网4厚度为10mm,长
×

×
高为500
×
460
×
390mm,浮筒阀5长
×
宽为300
×
200mm,连接管7直径100mm,厚度6mmPVC管,呈15
°
夹角斜插入储水罐7中。
[0012]所述金属过滤网4由细过滤网20,粗过滤网19以及10mm钢板 21焊接而成,其中10mm钢板与细过滤网20和粗过滤网19相互垂直。
[0013]所述浮筒阀5面水一侧由转轴16、浮筒17和盖板二18构成,水位上升浮筒17带动盖板二18打开出水口。
[0014]所述储水罐C包括罐体8、防水层9、红胶泥吸附层10、出水管 11、散水13、盖板一12、滴灌水管14、储水罐基础15,罐体8上方为盖板一12,罐体8下方为储水罐基础15,罐体内部涂刷防水层9,罐体8底部防水层上为红胶泥吸附层10,出水管11进水端位于储水罐C底部,出水端连接滴灌水管14,出水端上方为散水13。
[0015]所述罐体8厚度为150mm钢筋混凝土;防水层9厚度为10mm 厚砂浆抹面;储水罐基础15厚度为150mm的块石垫底;红胶泥吸附层10厚度为100mm红胶泥;出水管11直径为50mm,厚度为35mm 的pvc水管;滴灌水管14直径为50mm,厚度为35mm的pvc水管;散水13宽度为500mm的混凝土;盖板一12直径为1000mm的混凝土盖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三部分结构简单、安全适用,有效实现了雨水收集技术中“集、储、用”功能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
[0018]2.本技术中雨水收集、储存的主要过程均采用重力自流控制,装置内部无电子元器件和复杂机械设备,使用、维护成本低廉;
[0019]3.本技术在水质净化方面,针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径流颗粒特征,设置了三层物理过滤措施,能够有效实现对多组分、多粒径的污染物过滤;
[0020]4.本技术经过平均降水量、汇水面积等指标测算,确定储存罐额定容积为30m3。按照平均绿化用水量0.3m3/年﹒m2来计,储满情况下可满足100m2的绿化用水,可根据需要,采用灵活布置方式,满足干旱、半干旱地区乡村绿地灌溉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设备平面图。
[0022]图2为图1中A

A剖面图。
[0023]图3为图1中浮球阀5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过滤网4平面图。
[0025]图5为图1中过滤网4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灌溉装置可布设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乡村道路、活动场地边缘。
[0028]沟渠A
[0029]道路、广场等硬质铺装雨水经三角形沟渠汇集,由挡水板2初步过滤,自流进入过滤槽B。
[0030]混凝土抹面1,厚度为10mm,宽520mm;
[0031]三角形挡水板2,厚度为20mm,顶边宽500mm,高90mm;
[0032]铸铁篦子3,厚度为20mm,长
×
宽为550
×
600mm。
[0033]过滤槽B
[0034]雨水经粗过滤网19进入过滤槽下部。初步沉淀之后,依次经细过滤网20、浮筒阀5进入储水罐。
[0035]所述金属过滤网4由细过滤网2、粗过滤网19以及10mm钢板 21焊接而成。其中10mm钢板21与细过滤网20和粗过滤网19相互垂直。为方便清理池底沉淀,10mm钢板21上设提手22可快速进行拆卸。
[0036]所述浮筒阀5面水一侧由转轴16、浮筒17和盖板二18焊接为整体,储水水位到达浮筒17位置时,浮筒上浮打开盖板二18。
[0037]槽体6,在防渗土工布上灌注100mm厚的混凝土;
[0038]金属过滤网4,厚度为10mm,长
×

×
高为500
×
460
×
390mm;
[0039]浮筒阀5,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沟渠(A)、过滤槽(B)和储水罐(C);所述沟渠(A)用于收集、控制道路及场地雨水,经初次过滤后汇入过滤槽(B);所述过滤槽(B)承接沟渠(A)来水,通过第二次过滤雨水杂质,将其注入储水罐(C);所述储水罐(C)用于储存过滤槽(B)来水,通过第三次沉淀、吸附雨水杂质,由水管与泵房联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A)包括混凝土抹面(1)、三角形挡水板(2)和铸铁篦子(3),三角形挡水板(2)置于混凝土抹面(1)和铸铁篦子(3)之上,可拆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抹面(1)厚度为10mm,宽520mm,所述三角形挡水板(2)厚度为20mm,顶边宽500mm,高90mm,所述铸铁篦子(3)厚度为20mm,长
×
宽为550
×
6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B)包括混凝土槽体(6)、金属过滤网(4)、浮筒阀(5)和连接管(7),其中,过滤槽(B)主体由混凝土槽体(6)构成,金属过滤网(4)置于槽体(6)之上,浮筒阀(5)固定在混凝土槽体(6)靠近水窖一侧,连接管(7)连接过滤槽(B)和储水罐(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并联式雨水收集绿化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6)在防渗土工布上灌注100mm厚的混凝土,金属过滤网(4)厚度为10mm,长
×

×
高为500
×
460
×
390mm,浮筒阀(5)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钰石尚王东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