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声波滤波器和天线双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7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面声波滤波器等,以便降低在接收频带中的涟波,而同时确保在传输频带中的足够衰减。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表面声波共振器,用于使接收频带通过,而使传输频带衰减;以及与表面声波共振器级联的表面声波滤波器,以使接收频带通过,而使传输频带衰减。电感与表面声波共振器的一端、表面声波滤波器和表面声波共振器之间的连接点、和/或者表面声波共振器的另一端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声波滤波器和使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天线双工器和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图23显示了在分组数字蜂窝(packet digital cellular-PDC)系统中的接收频带(810到828MHz)以及传输频带(940到958MHz),所述的PDC系统是一种国内蜂窝通信系统。该配置使用了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时分多址接入(TDMA)。因此,这种配置系统需要天线开关。图25是纵向耦合方式型(vertical mode type)表面声波滤波器的平面图,该滤波器用作在以上提到的频带中使用的PDC系统的接收滤波器。图25所示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01具有在压电基板108上的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电极103到105、以及反射器电极106。IDT电极103到105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电极指(electrode finger)。IDT电极103的母线上端与端子102连接。IDT电极104和105的母线下端与第二端子109连接。将IDT电极103的母线下端、以及IDT电极104和105中的每一个的母线上端接地。图24显示了如上所述配置的纵向耦合方式型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01的衰减特性111。此外,图24所示的曲线112显示了在PDC的接收频带(此后简称为“接收频带”)中观察的衰减特性,依据右轴(right axis)上的刻度被放大的衰减特性。如图24所示,在PDC的传输频带(此后简称为“传输频带”)中的衰减大约为-42db。这样的衰减不充分,从而在天线双工器中,传输信号对接收信号有影响。图26是显示从表面声波滤波器101的端子102中观察到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图。在图26中,参考符号113表示在传输频带中的950MHz的阻抗特性。参考符号114和115分别表示在接收频带中的810MHz和828MHz的阻抗特性。图26表示在接收频带中,阻抗特性几乎相互匹配,但是在传输频带中,相位(phase)没有处在它的开路状态(open position)。如果在传输频带中,相位没有处于它的开路状态,则可能在天线双工器中丢失传输信号。因此,如图27所示,在端子102和表面声波滤波器101之间级联表面声波共振器116。表面声波共振器116具有IDT电极117和反射器电极118和119。IDT电极117由多个电极指形成。IDT电极117的母线上端与端子102连接。IDT电极117的母线下端与表面声波滤波器101的IDT电极103的母线上端连接。图28显示表面声波共振器116的衰减特性120。此外,图28所示的曲线121显示了依据在右轴上的刻度放大的该衰减特性。如图28所示,表面声波共振器116在传输频带中具有大约-20dB(分贝)的衰减极点。此外,该图显示由R1和R2表示在接收频带中达到大约-0.7分贝的插入损耗。表面声波共振器的优点在于该共振器使通带周围衰减,但是使离通带较远处受到严重的插入损耗,即,优选的是,将表面声波共振器的共振频率设置为离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的通带较近,并且将表面声波共振器的反共振频率设置为离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的衰减带较近。(例如,见日本专利公开No.6-260876,该文档的整个公开被全文包括在此作为参考)。在传输信号频带和接收信号频带相互分离的诸如PDC系统的通信系统中,接收频带中的这样的插入损耗会增加。图29显示通过将具有图28所示的特性的表面声波共振器116和表面声波滤波器101级联起来构造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30的衰减特性。表面声波滤波器130可以在传输频带中形成大约-62dB的衰减极点。因此,与图25所示的由单一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01相比,天线双工器可以充分地衰减在传输频带中的传输信号。此外,图30所示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40包括在图27中所示的表面声波滤波器130、以及与表面声波滤波器130级联的表面声波共振器131。表面声波共振器131具有与表面声波共振器116的配置相似的配置,并且具有IDT电极132、以及反射器电极133和134。端子102与IDT电极132的母线上端连接。IDT电极132的母线下端与表面声波共振器116的IDT电极117的母线下端连接。图31显示了表面声波共振器140的衰减特性。图31显示在传输频带的衰减更大。即,与图27所示的表面声波共振器130相比,此表面声波共振器实现了更加大的衰减。然而,对于图27所示的表面声波共振器130,在图29所示的接收频带中出现了大波纹(ripple)200。此外,对于图30所示的表面声波共振器140,在图31所示的接收频带中出现了大波纹210。在接收频带中的这样的涟波的出现增加了在该频带中的插入损耗。这是因为由于表面声波共振器116和131的特性,如果像在使用PDC的情况下,传输频带和接收频带相互分离,则如图28所示,在接收频带中会出现严重的插入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声波滤波器,即使传输频带和接收频带相互分离,以及天线双工器使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也会降低在接收频带中的涟波,从而确保在传输频带中的衰减。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面声波滤波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基板;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以及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其中,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级联在一起,连接在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之间的一部分还与具有一个接地端的至少一个电感连接,以及在较高的频带方向上,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的衰减频带与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声波滤波器的通带分离。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面声波滤波器,该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基板;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以及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其中,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级联在一起,连接在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之间的一部分还与具有一个接地端的至少一个电感连接,分别对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和对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使用不同的电极材料。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的电极材料具有比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的电极材料更好的功率耐久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具有层叠的电极配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级联在一起,其中,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还与具有一个接地端的至少一个电感连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者第五方面中,设置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的衰减频带,以使所述的衰减频带高于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的通带。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者第五方面中,将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到与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相反的所述表面声波共振器的一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中,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声波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压电基板;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以及在所述的压电基板上形成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其中所述的表面声波共振器和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 器级联在一起,并且分别对所述的至少一个表面声波共振器和对所述的纵向耦合方式型表面声波滤波器使用不同的电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弘幸关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