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6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包括留置导管及套设在留置导管外的套囊,所述套囊与留置导管滑动连接,所述套囊靠近留置导管的出液口一端设有供液体流出的出液部,且套囊上设置有进液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在进行大静脉输液时,能有效避免在留置导管的尖端开口与血管接触处、血管壁的损伤处形成血栓,有助于提升留置输液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插入及拔出也极为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留置针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中心静脉导管是目前大静脉输注的重要器材之一,而医院中需要进行大静脉输注的患者极多,如大手术患者、无法建立外周静脉患者、需长期静脉营养输注或长期液体输注患者等。在进行大静脉输注时,均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长期保留后,容易刺激人体凝血系统,导致在导管开口部、血管壁损伤处出现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能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患者痛苦。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包括留置导管及套设在留置导管外的套囊,所述套囊与留置导管滑动连接,所述套囊靠近留置导管的出液口一端设有供液体流出的出液部,且套囊上设置有进液部。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部为与套囊内侧连通的辅助进液管。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液部包括若干贯穿套囊的出液孔或出液缝。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套囊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储液部及出液部,所述连接部与留置导管紧贴,所述储液部的内径大于留置导管的外径。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液部的直径由中间朝着两端逐渐减小,所述出液部的内径大于留置导管的外径。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液部的长度≥0.5cm。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留置导管上设置有沿留置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能有效防止血管壁及血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开口接触处形成血栓,减少患者的痛苦;
[0014]2.能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套囊插入伤口的深度,从而使出液部能准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与伤口之间,并到达血管壁损伤处,通过出液部渗出的肝素钠等药液防止血管壁损伤处形成血栓;
[0015]3.在使用结束后,需要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时,直接拔出留置导管,即可同时使套囊随之一同拔出,使用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中心静脉导管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中心静脉导管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中心静脉导管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留置导管,2

套囊,3

进液部,4

出液部,5

储液部,6

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请参见图1所示,包括留置导管1及套设在留置导管1外的套囊2,其中,留置导管1与平时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结构一致,其出液口插入血管内,以进行输液,所述套囊2与留置导管1滑动连接,即套囊2内壁与留置导管1的外壁相贴,且能推动套囊2沿着留置导管1往复移动,所述套囊2靠近留置导管1的出液口一端设有供液体流出的出液部4,且套囊2上设置有进液部3,用于将肝素钠等药液送入套囊2内,再通过出液部4流出至人体内,其中,套囊2与留置导管1均可以采用与现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相同的材质进行制备,例如聚乙烯。
[0023]在使用时,留置导管1的进液口,即尖端开口插入血管内,以进行输液,而在留置导管1插好后,推动套囊2,使得套囊2的出液部4抵达血管壁处,即出液部4插入留置导管1与留置导管1插入时留下的伤口之间,在输液结束后,可以在套囊2及留置导管1位于患者体外一端连接肝素帽,通过肝素帽朝着留置导管1及套囊2内推注肝素钠溶液,此时,留置导管1内的肝素钠溶液被推注至留置导管1的尖端开口与血管之间,而套囊2内的肝素钠溶液则通过出液部4慢慢渗漏至血管壁损伤处,从而有效避免在血管壁损伤处及留置导管1与血管接触处形成血栓,减轻使用留置针管的副作用,而在拔出留置导管1使,不需要对套囊2进行额外操作,套囊2便会随着留置导管1一起退出伤口,操作也极为方便。
[0024]作为进液部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液部3为与套囊2内侧连通的辅助进液管,当然进液部3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套囊2一侧的接口及与接口连接的辅助进液管,这样将辅助进液管通过外接的方式来进行连接,结构会相对将套囊2与辅助进液管直接一体成型进行制作而更为复杂,因此本实施例选择使套囊2与辅助进液管一体成型,通过辅助进液管来连接肝素帽等物来缓慢推注防凝血的肝素钠溶液即可防止血管壁损伤处形成血栓。当然为了提升操作的便捷性,还可以将辅助进液管通过胶带、卡扣或其它方式与留置导管1固定在一起,这样不论从哪个位置取出留置导管1,都可以使套囊随着留置导管一起拔出,另外,进液部3也可以直接为一个设置在套囊2一侧的接口,直接通过该接口来连接肝素帽即可,但是这样的方式不方便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固定。
[0025]作为出液部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出液部4包括若干贯穿套囊2的出液孔或出液缝,当然出液孔及出液缝均最好设置为微孔,以使药液缓慢渗出至伤口。另外出液部4也可以为固定在套囊2上的其它具备渗透能力的医用材料,只是这样便无法直接与套囊2进行一体成型,制作相对而言步骤会需要增加。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3所示,所述套囊2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6、储液部5及出液部4,所述连接部6与留置导管1紧贴,所述储液部5的内径大于留置导管1的外径,辅助进液管与储液部5连接,将肝素钠溶液送入储液部5,提升进液的方便性,再使储液部5的液体通过出液部4渗出至伤口,当然最好连接部6是与留置导管1紧贴的。同时可以使所述储液部5的直径由中间朝着两端逐渐减小,且出液部4的内径稍微大于留置导管1的外径,更为方便液体渗出,同时也能使得储液部5与连接部6、出液部4进行圆滑过渡,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0027]而为了使出液部4能较好地到达血管壁处,所述出液部4的长度最好≥0.5cm,当然,经过实际使用发现,1cm左右的长度更为合适,基本能满足大多数静脉输液的要求。
[0028]另外,所述留置导管1上设置有沿留置导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即可对留置导管1插入伤口的深度及套囊2进入伤口的深度进行较好地把握。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导管(1)及套设在留置导管(1)外的套囊(2),所述套囊(2)与留置导管(1)滑动连接,所述套囊(2)靠近留置导管(1)的出液口一端设有供液体流出的出液部(4),且套囊(2)上设置有进液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部(3)为与套囊(2)内侧连通的辅助进液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部(4)包括若干贯穿套囊(2)的出液孔或出液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血栓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2)包括依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秋霖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市中医医院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泸州市江阳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