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瑞明专利>正文

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03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一、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连接、对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延迟的第一运算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运算放大单元,及音频转换电压单元。所述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先发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音量自动平衡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VCD、DVD、卡拉OK等影音娱乐设备常常在其与音频输出设备(音箱)之间设有功率放大器,以放大输出功率,改善声音效果。但是,功率放大器使用时,只有其前级设备的音频信号输出的均方根电压在0.1~1.5Vrms或峰值电压在0.5~4.5Vpp之间某段变动时,功率放大器才能发挥应有效果,例如,若前级设备音频信号的输出小于0.1Vrms时,单纯靠功率放大器调整放大,其背景杂音也会跟着放大,从而影响输出音质。因此,在实践中,最好使功率放大器的前级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的中心值在0.3~0.6Vrms或峰值1.5~3Vpp较佳,若设置得太低容易产生背景杂音,设置得太高则容易产生音乐饱和的嘈杂声,因此,当由于输入讯号或碟片的关系,功率放大器的前级设备输出信号差异过大时,可以在该前级设备与功率放大器之间增设具有音量自动平衡电路的音量自动平衡器,以不断地自动侦测音频信号的平均大小,并自动的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以调整输出,使音量大小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从而在工作中不需经常反复调整功率放大器输出音频信号的大小,减少与功率放大器连接的音频输出设备(音箱)的损坏。现有的音量自动平衡电路中,一般设有一个电压控制放大芯片(VCAIC),利用其自身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控制电压(例如2~5V)产生±6dB的增益变动,然而,对于当音量自动调节器的前端设备音频信号的输出范围较大(如在0.1~2Vrms之间)时,这样±6dB的增益变动可控制范围将不能满足信号放大或衰减的需要,(0.1Vrms=-20dB,2Vrms=+6.02dB,故其范围共有26.02dB,约±13dB的差异范围),从而不能很好的实现音量平衡的效果。另外,因为音乐音频为非等幅连续输出,这样的单级增益电路有时并不能及时回馈控制电压,因此,也会出现音量变化不均匀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量平衡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扩大音量平衡增益变动范围、使音量变化均匀的音量自动平衡电路。为此,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连接、对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延迟的第一运算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运算放大单元,及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先发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的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其中,所述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包括655A VCA芯片U1及由电阻R11-R14、R18-R21及电容C3、C4、C10、C11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包括655A VCA芯片U3及由电阻R34-R37、R41-R44及电容C27、C22、C21、C16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音频转控制电压单元30包括三级管Q1、Q2、Q3、电阻R2-R10及电容C1、C2组成的放大电路,及电阻R1、R48、电容C28、C29组成的RC充放电电路;所述音频转控制电压单元30的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655A VCA芯片U1的输出脚3、5连接,所述RC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放大单元20的655A VCA芯片U1的控制脚2、6,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655A VCA芯片U3的控制脚2、6连接,提供反馈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具有两级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从而可对输入的1KHz正弦波在0.1Vrms时约提升8dB,输入1.5Vrms时约衰减23Db,扩展了增益变动范围,而且两级电压控制放大单元采用同一音频转控制电压电路,且所述的音频转控制电压电路的输入取自前级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输出,即,前一级采样讯号控制后一级输出,因此可加大补偿放大及衰减,可使0.1Vrms 1KHz正弦波输入时放大到0.26Vrms,1.5Vrms 1KHz正弦波输入时衰减到0.1Vrms,从而使音乐及歌曲音频信号输入峰值在1~5Vpp之间时聆听起来输出的音量即差异不大,变化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音量自动平衡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音量自动平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本技术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第一运算放大单元40、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第二运算放大单元60。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用于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即,对大信号进行衰减,对小信号进行放大,以平衡输出音量。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40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延迟,向下一级电路输出。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4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进一步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音频输出信号的输出量,进一步增加衰减及放大的增益数,平衡输出音量。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单元60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出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向下一级音频设备输出。所述音频转换电压单元3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控制端连接,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提供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提供先发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前级设备(如VCD、DVD等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由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的输入端输入,所述音频转控制电压单元30采集所述第一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电压信号,产生反馈控制电压信号自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控制端输入,达成第一道音量平衡调节作用,所述第一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电压信号再经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40放大为期望的输出电平输出至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的输入端,所述音频转控制电压单元30采集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输出端电压信号,产生先发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自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控制端输入,达成第二道音量平衡调节作用,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输出端电压信号再经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单元60放大为期望的输出电平输出至下一级设备(如功率放大器等)。请进一步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20包括655AVCA芯片U1及由电阻R11-R14、R18-R21及电容C3、C4、C10、C11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50包括655A VCA芯片U3及由电阻R34-R37、R41-R44及电容C27、C22、C21、C16组成的附属电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40包括4558运算放大器U2及由电阻R15、R16、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量自动平衡电路,包括控制调节所接收的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连接、对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延迟的第一运算放大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控制调节所接收的前级音频输出信号输出量的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第二运算放大单元,及分别向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反馈控制电压信号、向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提供先发的反馈控制电压信号的音频转换电压单元;其中,所述音频转换电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第二电压控制放大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瑞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