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云昌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6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尤其涉及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喷药且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包括有主框架、控制箱、第一固定套、储液框和第二固定套等,主框架的上部中间设有控制箱,主框架的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内侧设有用于存储药液的储液框,储液框位于主框架内侧,储液框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速电机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框和喷药管转动,使得喷药管能够将药液均匀喷在病人的喉部。药液均匀喷在病人的喉部。药液均匀喷在病人的喉部。

A medicine stick used in OTORHINOLOGY for throat lesion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尤其涉及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

技术介绍

[0002]在耳鼻科里治疗咽喉的病人一般是将软管插入咽喉内,通过带孔的喷头对伤口进行喷药。
[0003]专利申请CN212118751U,公开日为20201211,公开了一种定量量取的咽喉部给药装置,包括按压头、推杆、活塞片、弹簧、药筒、一次性给药管、固定环和密封圈,所述药筒呈圆筒状,所述推杆的一端通过开口插入药筒内,并且推杆位于药筒内的端部固定设有活塞片,所述推杆的外壁和密封圈贴合,所述药筒远离推杆的端部上设有固定座,所述一次性给药管和固定座卡接,所述按压头固定设置在推杆位于药筒外的端部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推杆上,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按压头的端面和固定环的端面相抵,所述活塞片位于固定环和固定座之间的药筒内,所述药筒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本专利技术的定量量取的咽喉部给药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便于进行咽喉部的给药,通过设置的刻度,能够准确掌握用药量,使用安全可靠。上述专利虽然能够控制给药的量,但是只能对一个地方进行喷药,不能达到均匀喷药的目的,而且用完之后需要人工进行消毒。
[0004]因此,设计了一种能够均匀喷药且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咽喉部给药装置一般只能对一个地方进行喷药,不能达到均匀喷药的目的,而且用完之后需要人工进行消毒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均匀喷药且具有自动消毒功能的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包括有主框架、控制箱、第一固定套、储液框、第二固定套、储液筒、活塞杆、第一弹簧、输送管、软管、放置机构、限流机构、入喉机构、匀料机构和消毒机构,主框架的上部中间设有控制箱,主框架的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内侧设有用于存储药液的储液框,储液框位于主框架内侧,储液框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套,第二固定套中部之间设有储液筒,储液筒的上部左侧和左部均设有单向阀,储液筒右侧滑动式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主框架滑动式连接,活塞杆上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主框架和活塞杆连接,储液筒左侧设有输送管并连通,输送管左侧设有用于传输药液的软管并连通,主框架的外侧左部设有用于病人咬住的放置机构,输送管内设有用于对药液进行限流的限流机构,主框架的内侧左部设有用于将药液喷到病人喉部的入喉机构,主框架的内侧左部设有用于控制均匀喷药的匀料机构,主框架的顶部左侧设有用于消毒的消毒机构。
[0007]可选地,放置机构包括有限位架、橡胶软垫、托板和第二弹簧,主框架的前后两侧左部均设有限位架,限位架之间放置有橡胶软垫,主框架的顶部左侧间隔设有四根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部之间设有托板,托板与橡胶软垫的内壁接触。
[0008]可选地,限流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柱、挡板、扭簧和限位套,输送管的内顶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下部中间转动式设有挡板,第一固定柱下部的前后两侧均绕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柱和挡板连接,输送管的内壁右侧设有限位套,限位套与挡板接触。
[0009]可选地,入喉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柱、电动推杆、环形滑轨、滑杆、转动框、滑套、喷药管、推柱、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弹簧,主框架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下部左侧设有电动推杆,主框架的内侧左部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内侧间隔滑动式设有四根滑杆,滑杆内侧之间设有转动框,转动框的内侧右部滑动式设有滑套,滑套中部设有用于将药液喷出的喷药管,喷药管右侧与软管左侧转动式连接,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左侧设有推柱,推柱与滑套接触,主框架的顶部左侧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托板的下方,滑套左侧与转动框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四根第三弹簧。
[0010]可选地,匀料机构包括有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三固定柱、第一减速电机、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和指示灯,转动框的内底部左侧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主框架的内顶部左侧设有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的下部左侧设有用于驱动转动框转动的第一减速电机,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直齿轮,转动框的外侧右部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与第一直齿轮啮合,主框架的顶部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位于控制箱左侧。
[0011]可选地,消毒机构包括有第二距离传感器、第四固定柱、储料筒、水管和水泵,转动框的内底部右侧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主框架的顶部左侧设有两个第四固定柱,第四固定柱上部之间设有用于存储消毒水的储料筒,主框架的顶部左侧设有水泵,水泵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水管,上侧的水管另一端与储料筒右侧连接并连通,下侧的水管另一端位于转动框的右侧。
[0012]可选地,还包括有用于搅拌药液的混料机构,混料机构包括有水流量传感器、支架、第二减速电机、搅拌杆和接触开关,输送管的左部设有水流量传感器,主框架的内部左侧设有支架,支架中部设有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位于储液框内部,主框架的顶部右侧设有接触开关。
[0013]可选地,控制箱内包括有蓄电池、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蓄电池为整个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供电,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接触开关、压力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水流量传感器和指示灯均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水泵和电动推杆均与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显著进步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推杆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推柱往左运动,从而能够推动喷药管往左运动伸入病人的嘴里,然后手动往左推动活塞杆,即可将药液推入喷药管中,使得喷药管将药液喷入病人的嘴里,完成给药工作。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减速电机作为驱动力,能够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框和喷药管转动,使得喷药管能够将药液均匀喷在病人的喉部。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水泵能够对储料筒中的消毒水进行抽取,然后通过水管能够将消毒
水喷洒在喷药管上,从而对喷药管进行消毒。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放置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限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B处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入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入喉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入喉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包括有主框架(1)、控制箱(2)、第一固定套(3)、储液框(4)、第二固定套(5)、储液筒(6)、活塞杆(7)、第一弹簧(8)、输送管(9)和软管(10),主框架(1)的上部中间设有控制箱(2),主框架(1)的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套(3),第一固定套(3)内侧设有用于存储药液的储液框(4),储液框(4)位于主框架(1)内侧,储液框(4)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套(5),第二固定套(5)中部之间设有储液筒(6),储液筒(6)的上部左侧和左部均设有单向阀,储液筒(6)右侧滑动式设有活塞杆(7),活塞杆(7)与主框架(1)滑动式连接,活塞杆(7)上绕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主框架(1)和活塞杆(7)连接,储液筒(6)左侧设有输送管(9)并连通,输送管(9)左侧设有用于传输药液的软管(10)并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1)、限流机构(12)、入喉机构(13)、匀料机构(14)和消毒机构(15),主框架(1)的外侧左部设有用于病人咬住的放置机构(11),输送管(9)内设有用于对药液进行限流的限流机构(12),主框架(1)的内侧左部设有用于将药液喷到病人喉部的入喉机构(13),主框架(1)的内侧左部设有用于控制均匀喷药的匀料机构(14),主框架(1)的顶部左侧设有用于消毒的消毒机构(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其特征在于,放置机构(11)包括有限位架(111)、橡胶软垫(112)、托板(113)和第二弹簧(114),主框架(1)的前后两侧左部均设有限位架(111),限位架(111)之间放置有橡胶软垫(112),主框架(1)的顶部左侧间隔设有四根第二弹簧(114),第二弹簧(114)顶部之间设有托板(113),托板(113)与橡胶软垫(112)的内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其特征在于,限流机构(12)包括有第一固定柱(121)、挡板(122)、扭簧(123)和限位套(124),输送管(9)的内顶部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121),第一固定柱(121)的下部中间转动式设有挡板(122),第一固定柱(121)下部的前后两侧均绕有扭簧(123),扭簧(1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柱(121)和挡板(122)连接,输送管(9)的内壁右侧设有限位套(124),限位套(124)与挡板(122)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鼻科用咽喉部病变损伤给药棒,其特征在于,入喉机构(13)包括有第二固定柱(131)、电动推杆(132)、环形滑轨(133)、滑杆(134)、转动框(135)、滑套(136)、喷药管(137)、推柱(138)、压力传感器(139)和第三弹簧(1310),主框架(1)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柱(131),第二固定柱(131)的下部左侧设有电动推杆(132),主框架(1)的内侧左部设有环形滑轨(133),环形滑轨(133)内侧间隔滑动式设有四根滑杆(134),滑杆(134)内侧之间设有转动框(135),转动框(135)的内侧右部滑动式设有滑套(136),滑套(136)中部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昌
申请(专利权)人:高云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