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抗菌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23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组抗菌肽,由假单胞菌信息素与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的肽段连接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重组抗菌肽的应用。具有更强广谱抗菌效果的重组抗菌肽,对于耐药菌的杀伤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并且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毒性。且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毒性。且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毒性。

A recombinant antibacterial peptid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抗菌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重组抗菌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细菌引发的侵入性感染是困扰人类的一大医学难题,各种病原体能引起脓肿、脓毒症、败血症等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耐药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严重灾难,由耐药菌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HIV、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不仅如此,在水产养殖业中,由细菌性疾病引发的水产动物病害问题也愈发常见。自从20世纪30年代初抗生素被发现以来,各种新型抗生素逐渐被发现并投入医疗及养殖生产使用,但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带来的细菌耐药、药物残留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寻找有效控制耐药细菌的新策略,开发安全可靠、无毒无害的新型抗菌剂来对耐药菌进行有效杀伤,克服耐药细菌带来的难题,开发抗生素的替代品是当下紧迫的研究目标。
[0003]在众多抗生素替代物中,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因其抗菌活性强、作用机制新而受到广泛关注。抗菌肽的抗菌机理与抗生素完全不同,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使细菌内容物外渗而死亡,细菌不易对这类破膜机制产生耐药性。此外,抗菌肽能抑制细菌特异性酶或者D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影响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及酶促级联和胞质溶胶信号传导途径,这些作用机制都不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对于耐药菌来说,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可以规避大多耐药机制,可以对耐药菌进行有效杀伤。因此,抗菌肽有望解决耐药菌问题并替代抗生素,为应对抗生素滥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004]然而,天然抗菌肽存在生产成本高、抗菌活性普遍不强、稳定性低等问题,且部分抗菌肽所带的正电荷使其仍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天然抗菌肽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修饰,方法有序列截断、氨基酸替换、环化、N

端乙酰化或C

端酰胺化等。基于抗菌肽构效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优化组合各种参数,改变抗菌肽的氨基酸组成和结构,经过结构优化和改造修饰后的抗菌肽将会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和细胞选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因抗生素导致的病菌耐药性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更强广谱抗菌效果的重组抗菌肽,对于耐药菌的杀伤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并且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毒性。
[0006]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重组抗菌肽,由假单胞菌信息素与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的肽段连接构成。
[000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假单胞菌信息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
[0008]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重组抗菌肽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00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菌药物为用于治疗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感染的药物。
[001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具有耐药性的细菌为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上述的重组抗菌肽,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抗菌肽P

4能够通过引起细胞膜破坏、氧化损伤等机制杀死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常见的耐药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但却对哺乳动物细胞没有毒性,这就为设计新的抗菌肽分子提供了模板。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创制及关联新药的开发提供检验指标和方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肽P

4、P

6和S

4具有的α

螺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菌肽P

4、P

6和S

4具有的两亲性结构螺旋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抗菌肽P

4、P

6、S

4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杀菌活性示意图。
[0018]图4抗菌肽P

4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生长的抑制曲线。
[0019]图5a为抗菌肽1

4、P

4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率影响的检测结果示意图。
[0020]图5b为抗菌肽P

4对于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及多药耐药的大肠杆菌(MDR

Escherichia coli)的杀菌活性的稳定性结果示意图。
[0021]图6为抗菌肽P

4将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处理前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22]图7为抗菌肽1

4、P

4处理前后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细菌内ROS探针荧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首先鉴定得到了一个具有α

螺旋结构的文昌鱼抗菌肽mBjAMP1(SEQ ID NO:1NLCASLRARHTIPQCKKFGRR),该天然抗菌肽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通过氨基酸替换得到的AMP1

4(1

4)(SEQ ID NO:2WKKWSKRWRHWIPQCKKFGRR),AMP1

4的抗菌活性相对天然抗菌肽有了明显提升,但针对一些致病菌以及耐药菌的杀菌活性仍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研究中,尝试将AMP1

4与一些具有特异性的肽段进行连接和重组,具体如下:
[0025]方案1:
[0026]将假单胞菌信息素KKHRKHRKHRKH(SEQ ID NO:3)片段与AMP1

4嵌合成得到的AMP P

4(P

4)(SEQ ID NO:4KKHRKHRK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抗菌肽,其特征在于,由假单胞菌信息素与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的肽段连接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抗菌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单胞菌信息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组抗菌肽,其特征在于,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4。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重组抗菌肽在制备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汝少国刘一凡崔鹏飞谭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