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21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包括:入油口,连接件,喷油管,以及多个分布于喷油管管身两侧的圆形喷孔,所述拉烟喷嘴为中空设计,一端开口为入油口,另一端为封闭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其喷油管管壁开多孔的设计,结构简单,拉烟油分散效果好,飞机飞行拉烟表演时形成的烟带效果更好。飞机飞行拉烟表演时形成的烟带效果更好。飞机飞行拉烟表演时形成的烟带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飞机飞行拉烟表演的拉烟喷嘴,尤其涉及一种双侧开孔型的拉烟喷嘴。

技术介绍

[0002]飞机在进行航空表演时,会通过在空中形成圆圈形或长条形的烟带增加视觉效果,被称为飞机拉烟。通常是将拉烟剂通过液体拉烟系统注入飞机的尾喷气流中,该拉烟系统含有拉烟喷嘴,拉烟喷嘴位于飞机发动机尾喷口处,拉烟剂从拉烟喷嘴喷出,在飞机尾部气流的高温、高速气流作用下形成烟带,以达到观赏的效果。目前用于飞行表演用的拉烟喷嘴为圆筒形管状喷嘴,拉烟剂通过该圆筒形管状喷嘴直接喷出,所述圆筒形管状喷嘴直径较大,其更适用于液固混合型拉烟剂,而对于单相液体型拉烟油形成的烟带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喷嘴结构进行改进,以便于单相液体型拉烟油的分散,在飞机拉烟表演中形成更好的表演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拉烟喷嘴具有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包括:连接件及喷油管;
[0004]所述连接件为中空设计,其一端的端口外侧面设置有螺纹,用以与飞机的液体拉烟系统输送装置连接作为入油口,另一端以套设的方式与所述喷油管连接;
[0005]所述喷油管为中空管状设计,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为底端,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顶端,所述底端直径略大于所述顶端,所述喷油管的顶端为封口结构,在靠近所述喷油管顶端的管壁的相对两侧上各开3个圆形喷孔。
[0006]作为优选,所述拉烟喷嘴为耐高温合金钢,其表面涂覆有高温抗氧化涂层。
[0007]作为优选,所述喷油管的总长为500mm。
[0008]作为优选,两侧的所述喷孔分别为等距设置,同时两侧的所述喷孔错落设置。
[0009]作为优选,一侧的所述喷孔距离喷油管顶端的位置分别为120mm、 80mm、40mm,另一侧所述喷孔距离喷油管顶端的位置分别为100mm、60mm、 20mm。
[0010]作为优选,沿着逐渐靠近喷油管顶端的两侧的所述喷孔的直径分别为 6mm、8mm、10mm。
[00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喷孔上方设置有整流罩。
[0012]作为优选,所述整流罩的宽度为15mm。
[0013]本技术的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侧面开多孔的设计,且每个喷孔上方设置有整流罩,其结构简单,拉烟油分散均匀效果好,飞机飞行拉烟表演时形成的烟带效果好,完全克服了现在使用的圆口型喷嘴对拉烟油分散效果差的缺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的剖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A

拉烟喷嘴;1

入油口;2

连接件;3

喷油管;4、4

、5、5

、6、6
’‑
喷孔;7、7

、8、8

、9、9
’‑
整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请参考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A包括:连接件2,及喷油管3。
[0023]所述连接件2为中空设计,其一端的端口外侧面设置有螺纹,用以与飞机的烟雾释放装置连接,另一端以套设的方式与所述喷油管3连接;所述连接件2与飞机烟雾释放装置连接的一端为入油口1;所述喷油管3为中空设计,其与所述连接件2连接的一端为底端,远离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为顶端,所述底端直径略大于所述顶端,所述顶端封口。所述喷油管管身相对两侧的管壁上各开3个圆形喷孔,所述圆形喷孔(4、5、6)和所述圆形喷孔(4

、 5

、6

)分别为等距错落设置,且所述喷孔(4、4

)的直径为6mm,所述喷孔(5、5

)的直径为8mm,所述喷孔(6、6

)的直径为10mm。所述喷孔 (4、5、6)距离喷油管3顶端的位置分别为120mm、80mm、40mm,所述喷孔(4

、5

、6

)距离喷油管3顶端的位置分别100mm、60mm、20mm,所述喷孔(4、4

)的直径为6mm,所述喷孔(5、5

)的直径为8mm,所述喷孔(6、6

)的直径为10mm,即所述喷孔4、4

、5、5

、6、6

的直径向着喷油管3顶端方向依次增大。通过将两侧所述喷孔等距错落设置并且其直径依次增大有效地确保从每个喷孔中喷出的拉烟油的量更为均匀,防止拉烟油在最先流经过的喷孔中大量喷出而导致其他喷孔的喷油量过少,而这种喷孔喷出量的不均匀往往会导致一定的结垢,长时间使用后甚至堵塞喷孔。
[0024]所述的拉烟喷嘴A为耐高温的合金钢,其表面涂覆有高温抗氧化涂层,所述拉烟喷嘴A总长500mm。
[0025]在使用所述拉烟喷嘴A时,首先将连接件2的带有螺纹的一端与表演机尾部喷场内的液体拉烟系统输送装置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拉烟喷嘴A 是以螺接的方式与液体拉烟系统输送装置固定,但本技术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其还可以以套设或者焊接的方式与液体拉烟系统输送装置固定。所述拉烟喷嘴A为表演机液体拉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高于0.3MPa 的压力下,拉烟油经过管路系统输送至所述拉烟喷嘴A,通过所述入油口1 流入所述喷油管3中,再通过6个喷孔喷入飞机尾气场,利用高速、高温尾喷气流使拉烟油破碎雾化,形成烟带。
[0026]另外,请参考图3、图4、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圆形喷孔(4、4

、5、5

、6、6

)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整流罩(7、7

、 8、8

、9、9

),各整流罩的宽度均为
15mm,其略宽于各所述喷孔的直径,通过设置整流罩结构可以更好地控制拉烟油喷出方向,使得拉烟油在飞机尾气场中更为集中,且能有效的将雾化后的烟油根据气流方向汇集,使烟带持久不易挥散,视觉效果更好。
[0027]以上为本技术的代表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这些详细的描述不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包括:连接件及喷油管;所述连接件为中空设计,其一端口外侧面设置有螺纹,用以与飞机的液体拉烟系统输送装置连接作为入油口,另一端以套设的方式与所述喷油管连接;所述喷油管为中空管状设计,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为底端,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顶端,所述底端直径略大于所述顶端,所述喷油管的顶端为封口结构,在靠近所述喷油管顶端的管壁的相对两侧上各开3个圆形喷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烟喷嘴为耐高温的合金钢,其表面涂覆有高温抗氧化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开孔型拉烟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的总长为500mm。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曹文杰王树雷刘婕张怀安都长飞张亮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