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破碎兼分离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77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壁面,进口,壁面均匀尖刺,首级破碎装置,传动装置,收缩轴腔,第一伸缩轴,壁面渐密尖刺,齿刺破碎刀叶轮,尖刺破碎刀叶轮,杂物吸收装置,交替转动筛板,叶轮,固定支架,出口,其中齿刺破碎刀叶轮,尖刺破碎刀叶轮分别设置于破碎兼分离型泵两侧,每侧设有相同结构的杂物吸收装置以及交替转动筛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破碎兼分离型泵通过首级破碎装置实现颗粒、塑料袋等杂物初步破碎,随后通过齿刺破碎刀叶轮,尖刺破碎刀叶轮结合杂物吸收装置以及交替转动筛板对颗粒、塑料袋等杂物实现进一步破碎,并进行分离,减少杂物缠绕轴杆的概率,降低颗粒物对于叶片的磨损以及对于流道堵塞现象的发生。的发生。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破碎兼分离型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泵
,尤其涉及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

技术介绍

[0002]泵在日常生活、工业污水排放等领域应用广泛。泵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以及其他杂物介质过程中经常被介质中所夹杂的塑料袋、绳索等杂物缠绕住旋转轴,同时介质中的颗粒物撞击过流部件导致过流部件磨损严重,颗粒在污水排放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流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该装置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以及其他杂物介质过程中实现破碎绳索、塑料袋、颗粒等杂物,且对其进行分离,减少其缠绕旋转轴的概率以及预防颗粒物对于流道的堵塞以及对于过流部件的磨损,该装置工作效率高,损失能耗小。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5]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壁面,进口,壁面均匀尖刺,首级破碎装置,传动装置,收缩轴腔,第一伸缩轴,壁面渐密尖刺,齿刺破碎刀叶轮,尖刺破碎刀叶轮,杂物吸收装置,交替转动筛板,叶轮,固定支架,出口,其中齿刺破碎刀叶轮,尖刺破碎刀叶轮分别设置于破碎兼分离型泵两侧,每侧设有相同结构的杂物吸收装置以及交替转动筛板。
[0006]进一步的,壁面均匀尖刺均匀设置于壁面,共若干个,首级破碎装置上设有转轴,首级破碎装置尖刺,圆锥型转动体,第一连接轴,弹簧,底部挡板,转轴外接电机转动,首级破碎装置尖刺均匀安置环绕圆锥型转动体表面,且首级破碎装置尖刺间隙与壁面均匀尖刺完全贴合,第一连接轴与圆锥型转动体以及底部挡板相连,弹簧与底部挡板以及壁面相连;
[0007]传动装置上设有指针状旋转轴,驱动轴三,梯状固定轴,指针状旋转轴在驱动轴三外接电机作用下呈正转,梯状固定轴安置于收缩轴腔处,第一伸缩轴关于收缩轴腔对称安置两个,且与壁面相连,且可通过收缩调整壁面与齿刺破碎刀叶轮间距,指针状旋转轴尖端顶住底部挡板时,壁面均匀尖刺与首级破碎装置尖刺处于啮合状态。
[0008]进一步的,首级破碎装置尖刺环绕圆锥型转动体表面均匀安置若干组,每10
°
安置一组,每组5个,壁面均匀尖刺于壁面共安置6个。
[0009]进一步的,壁面渐密尖刺包括两个,分别安于齿刺破碎刀叶轮两侧壁面,两个壁面渐密尖刺结构相同,齿刺破碎刀叶轮上设有齿刺,破碎叶轮,滑轮,滑轮轨道,驱动轴一,第二连接轴,齿刺安于破碎叶轮凹部,沿着破碎叶轮凹部曲线均匀安置若干个,滑轮于滑轮轨道运作,共安置若干个,且滑轮与破碎叶轮以及第二连接轴相连,破碎叶轮与滑轮以及第二连接轴数量相等,驱动轴一外接电机驱动,呈反转;
[0010]一侧的杂物吸收装置上设有叶片,固定轴,第一转动轴,杂物吸入口,固定轴共安
置两个,关于杂物吸收装置中心线对称,第一转动轴连接叶片,外接电机,进行杂物吸收,杂物吸入口安置于壁面内部,当筛板收集一定程度杂物时,杂物吸入口为通透板,筛板转动至杂物吸入口处,此时杂物吸收装置将筛板杂物吸出,筛板间接作为壁面,防止泄漏,待筛板杂物吸出,则转至原位,杂物吸入口不通透,另一侧具有相同结构的杂物吸收装置;
[0011]一侧交替转动筛板上侧设有第二转动轴,筛板,第二伸缩轴,转动臂杆,固定臂杆,固定臂杆安置于壁面,第二转动轴与固定臂杆以及转动臂杆相连,第二伸缩轴与转动臂杆以及筛板相连,筛板大小与流道大小一致,下侧结构与上侧一致,且关于交替转动筛板中心线对称,另一侧具有相同结构的交替转动筛板。
[0012]进一步的,壁面渐密尖刺于壁面从上到下逐渐加密,齿刺沿着破碎叶轮凹部曲线均匀安置9个,滑轮共安置6个。
[0013]上侧尖刺破碎刀叶轮上设有叶片端均匀尖刺,矩状叶片,叶片间均匀尖刺,驱动轴二,叶片端均匀尖刺均匀安置于矩状叶片头部,共安置若干个,叶片间均匀尖刺安置相邻矩状叶片间,共安置若干个,驱动轴二外接电机驱动,呈反转,下侧尖刺破碎刀叶轮旋转方向与上侧尖刺破碎刀叶轮旋转方向相反,呈正转,下侧矩状叶片卡在上侧相邻矩状叶片间;叶轮上设有叶片,驱动轴四,叶片共设有若干个,驱动轴四外接电机旋转。
[0014]进一步的,叶片端均匀尖刺共设有3个,叶片间均匀尖刺共设有3个,矩状叶片共设有5个。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采用首级破碎装置,该装置的首级破碎装置尖刺初始状态与壁面均匀尖刺处于啮合状态,并通过指针状旋转轴正转作用下,带动尖端交替顶住底部挡板,从而实现首级破碎装置尖刺与壁面均匀尖刺处于处于交替啮合状态,从而进行杂物的初级破碎。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齿刺破碎刀叶轮与壁面渐密尖刺联合运作,利用壁面渐密尖刺于壁面从上到下逐渐加密,增加杂物与破碎叶轮以及齿刺间的碰撞频率,大大增加齿刺破碎刀叶轮外层的破碎能力,此外通过第一伸缩轴在收缩轴腔内的缩放,调整壁面与齿刺破碎刀叶轮间距,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杂物与破碎叶轮以及齿刺间的碰撞频率,同时齿刺的作用确保齿刺破碎刀叶轮中层以及内层的破碎能力。
[0018]3、本专利技术采用杂物吸收装置与交替转动筛板联合运作,当筛板收集一定程度杂物时,杂物吸入口为通透板,筛板转动至杂物吸入口处,此时杂物吸收装置将筛板杂物吸出,筛板间接作为壁面,防止泄漏,待筛板杂物吸出,则转至原位,杂物吸入口不通透,此过程实现破碎出来的颗粒物以及其它杂物及时的从介质中去除,减少对于后续叶轮的撞击、流道的堵塞以及对于轴杆的缠绕。
[0019]4、本专利技术采用尖刺破碎刀叶轮与壁面渐密尖刺联合运作,利用壁面渐密尖刺于壁面从上到下逐渐加密,增加杂物与叶片端均匀尖刺以及叶片间均匀尖刺间的碰撞频率,此外通过另一侧第一伸缩轴在收缩轴腔内的缩放,调整壁面与尖刺破碎刀叶轮间距,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杂物与叶片端均匀尖刺以及叶片间均匀尖刺间的碰撞频率,同时叶片间均匀尖刺的作用确保尖刺破碎刀叶轮中层以及内层的破碎能力,下侧矩状叶片卡在上侧相邻矩状叶片间,且相反运作大大增强刺破碎刀叶轮外、中、内三层的破碎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首级破碎装置结构放大图,
[0022]图3为齿刺破碎刀叶轮结构放大图,
[0023]图4为尖刺破碎刀叶轮结构放大图,
[0024]图5为传动装置结构放大图,
[0025]图6为杂物吸收装置结构放大图,
[0026]图7为交替转动筛板结构放大图,
[0027]图8为叶轮结构放大图。
[0028]图中:
[0029]1‑
壁面;2

进口;3

壁面均匀尖刺;
[0030]4‑
首级破碎装置;41

转轴;42

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3

圆锥型转动体;44

第一连接轴;45

弹簧;46

底部挡板;
[003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破碎兼分离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壁面(1),进口(2),壁面均匀尖刺(3),首级破碎装置(4),传动装置(8),收缩轴腔(9),第一伸缩轴(10),壁面渐密尖刺(5),齿刺破碎刀叶轮(6),尖刺破碎刀叶轮(7),杂物吸收装置(11),交替转动筛板(12),叶轮(13),固定支架(14),出口(15),其中齿刺破碎刀叶轮(6),尖刺破碎刀叶轮(7)分别设置于破碎兼分离型泵两侧,每侧设有相同结构的杂物吸收装置(11)以及交替转动筛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兼分离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均匀尖刺(3)均匀设置于壁面(1),共若干个,所述首级破碎装置(4)上设有转轴(41),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2),圆锥型转动体(43),第一连接轴(44),弹簧(45),底部挡板(46),所述转轴(41)外接电机转动,所述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2)均匀安置环绕圆锥型转动体(43)表面,且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2)间隙与壁面均匀尖刺(3)完全贴合,所述第一连接轴(44)与圆锥型转动体(43)以及底部挡板(46)相连,所述弹簧(45)与底部挡板(46)以及壁面(1)相连;所述传动装置(8)上设有指针状旋转轴(81),驱动轴三(82),梯状固定轴(83),所述指针状旋转轴(81)在驱动轴三(82)外接电机作用下呈正转,所述梯状固定轴(83)安置于收缩轴腔(9)处,所述第一伸缩轴(10)关于收缩轴腔(9)对称安置两个,且与壁面(1)相连,且可通过收缩调整壁面(1)与齿刺破碎刀叶轮(6)间距,所述指针状旋转轴(81)尖端顶住底部挡板(46)时,壁面均匀尖刺(3)与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2)处于啮合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碎兼分离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破碎装置尖刺(42)环绕圆锥型转动体(43)表面均匀安置若干组,每10
°
安置一组,每组5个,所述壁面均匀尖刺(3)于壁面(1)共安置6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兼分离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渐密尖刺(5)包括两个,分别安于齿刺破碎刀叶轮(6)两侧壁面(1),两个所述壁面渐密尖刺(5)结构相同,所述齿刺破碎刀叶轮(6)上设有齿刺(61),破碎叶轮(62),滑轮(63),滑轮轨道(64),驱动轴一(65),第二连接轴(66),所述齿刺(61)安于破碎叶轮(62)凹部,沿着破碎叶轮(62)凹部曲线均匀安置若干个,所述滑轮(63)于滑轮轨道(64)运作,共安置若干个,且滑轮(63)与破碎叶轮(62)以及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浩洪世明彭光杰杜佳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