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372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流井、用于中后期雨水沉淀净化的在线处理调蓄池、用于控制回用雨水不同利用途径的配水槽、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灌溉的第一雨水储存池、用于市政消防的第二雨水储存池、以及用于地下水回灌的渗井;截流井、在线处理调蓄池和配水槽依次相连,配水槽分别与第一雨水储存池、第二雨水储存池和渗井相连。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前端设置截流井,中端设置在线处理调蓄池;既能通过与截流井相连的初期雨水弃流管,实现初期雨水弃流;也能通过在线处理调蓄池和内部设有的水力颗粒分离器,对雨水净化处理,达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控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雨水的控制及利用,对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雨水利用遵循“雨水是资源,综合利用在前,排放在后”的指导思想,做到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雨水利用效率。城市雨水资源化的集流过程包括雨水就地利用和集中调蓄利用两个大的方向。就地利用包含充分利用绿地来增加雨水的就地利用量,城市绿地具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改善城市气候环境,防护城市噪声与景观等多功能。还包含利用各种储存设施将汛期雨水贮留起来雨水储存设施对雨水起了暂时贮存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削减洪峰流量。集中调蓄利用指,从一个区域或是整个城市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区域内的用水情况及雨水径流情况,在适宜的地方修建的蓄水量较大、规模较大的蓄水设施。整体而言雨水控制利用应根据地区生态环境、建筑物特点及用水情况和水资源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针对性的雨水利用方案,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建设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0003]回用雨水通常直接用于冲厕、道路浇洒、绿化灌溉、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用途。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建筑防火规范也对居民区和周围环境的消防设施的设置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在很多新建建筑内,为了满足规范要求,消防水池的设置成了必然。当前消防水池的水普遍来源于市政管网的自来水,为了迎合雨水资源化的趋势,可以考虑用回用雨水代替市政给水作为消防用水。初期雨水被弃流之后,后续的雨水水质经过沉淀净化逐渐趋于稳定,将该部分雨水收集起来,达到消防用水水质要求后,注入消防水池,作为市政消防用水水源。因此,雨水利用技术方案还能发挥其储存市政消防用水的功能,从而保证城市建筑物的生活安全。此外回用雨水若回灌地下,补充地下水,对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雨水回用要实现地下水回灌的目标,措施是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能缓解地面沉降、减轻地面积水内涝。
[0004]现有的雨水利用技术方案一般为将雨水简单的处理后,作为居民生活需要的杂用水,以满足冲厕、洗车、浇洒小区道路和绿地等用途。由此需根据雨水回用需求分散建设数量较多的雨水收集、处理、储存装置,导致建设投资过高。同时现有简单雨水回用系统资源配置效果差,回用水用途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节省雨水利用设施建造投资。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流井、用于中后期雨水沉淀净化的在线处理调蓄池、用于控制回用雨水不同利用途径的配水槽、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灌溉的第一雨水储存池、用于市政消防的第二雨水储存池、以及用于地下水回灌的渗井;截流井、在线处理调蓄池和配水槽依次相连,配水槽分别与第一雨水储存池、第二雨水储存池和渗井相连。
[0008]按上述技术方案,截流井包含进水管、初期雨水弃流管和中后期雨水出水管,截流井通过进水管与上游雨水管网相连,截流井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与下游污水管网相连,截流井通过中后期雨水出水管与在线处理调蓄池相连,中后期雨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的高度。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线处理调蓄池内设置有水力颗粒分离器。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水力颗粒分离器采用斜板式水力颗粒分离器。
[0011]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线处理调蓄池出口设置有出水溢流堰和连通管,在线处理调蓄池通过出水溢流堰和连通管与配水槽相连。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配水槽包含第一回用进水管和第二回用进水管,配水槽通过第一回用进水管与第一雨水储存池相连,第一回用进水管管道上设有第一回用控制阀;配水槽通过第二回用进水管与第二雨水储存池相连,第二回用进水管管道上设有第二回用控制阀。
[0013]按上述技术方案,配水槽最上端的高度高于第一回用进水管和第二回用进水管的高度。
[0014]按上述技术方案,渗井包括井管和渗井孔,井管设在渗井孔内。
[0015]按上述技术方案,井管管壁均布有透水孔,井管外壁与渗井孔之间填充渗透材料。
[0016]按上述技术方案,渗透材料为粗砂或细石子层。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前端设置截流井,中端设置在线处理调蓄池;既能通过与截流井相连的初期雨水弃流管,实现初期雨水弃流;也能通过在线处理调蓄池和内部设有的水力颗粒分离器,对雨水净化处理,达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削减峰值流量的目的。
[0019]2、雨水利用的途径确立为道路浇洒和绿化灌溉、市政消防用水和回灌地下水。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的末端设置用于道路浇洒和绿化灌溉的第一雨水回用储存池,设置用于市政消防水的第二雨水回用储存池,设置用于地下水回灌的渗井。当回用系统建造地区属于水资源紧缺城市时,优先将回用雨水用于道路浇洒和绿化灌溉。当建设区域周边建筑物较多,消防用水需求大时,优先将回用雨水作为市政消防水。当建设区域地下水水资源匮乏时,优先将回用雨水用于地下水补给。发挥回用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的功能,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实现雨水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化。
[0020]3、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本身只需建造少量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便可达到雨水多功能利用的目的。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体现出合理化资源配置的优势,在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控制利用领域,极大降低了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建设的费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3]图中,1、进水管,2、初期雨水弃流管,3、截流井,4、中后期雨水出水管,5、在线处理调蓄池,6、水力颗粒分离器,7、第一雨水储存池,8、第二雨水储存池,9、第一回用进水管,10、第一回用控制阀,11、配水槽,12、渗井,13、出水溢流堰,14、连通管,15、第二回用进水管,16、第二回用控制阀,17、渗透材料,18、井管,19、渗井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包括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流井3、用于中后期雨水沉淀净化的在线处理调蓄池5、用于控制回用雨水不同利用途径的配水槽11、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灌溉的第一雨水储存池7、用于市政消防的第二雨水储存池8、以及用于地下水回灌的渗井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初期雨水弃流的截流井、用于中后期雨水沉淀净化的在线处理调蓄池、用于控制回用雨水不同利用途径的配水槽、用于道路浇洒及绿化灌溉的第一雨水储存池、用于市政消防的第二雨水储存池、以及用于地下水回灌的渗井;截流井、在线处理调蓄池和配水槽依次相连,配水槽分别与第一雨水储存池、第二雨水储存池和渗井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截流井包含进水管、初期雨水弃流管和中后期雨水出水管,截流井通过进水管与上游雨水管网相连,截流井通过初期雨水弃流管与下游污水管网相连,截流井通过中后期雨水出水管与在线处理调蓄池相连,中后期雨水出水管的高度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线处理调蓄池内设置有水力颗粒分离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功能雨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力颗粒分离器采用斜板式水力颗粒分离器或采用其他处理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张号军艾庆华赵芳刘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