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它包括套管、接头座、密封件、旋转套、连接块、封堵块、密封条、弹簧、导柱、卡套、连接杆和螺纹,所述接头座为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接头座的上端外径从下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接头座的下端内壁上嵌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由保温材质制成,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旋转套置于接头座的上端,且对应套置于接头座上,所述旋转套的内壁为变径结构,所述旋转套和接头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接头座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能够对油管连接头进行保温处理,避免油管连接头在低温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
An oil and gas recovery joint for oil and gas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
,具体是指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回收接头是罐车罐体油气回收管路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槽罐车在向地下油罐卸油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体积交换,避免地下油罐里的油气分散到大气中污染环境,需要把等体积的油气置换到槽罐车中,目前,油气回收口一般是通过快速接头方式实现,然而,在寒冷环境下,油管接头的密封出现不稳定现象,一定时间会产生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能够对油管连接头进行保温处理,避免油管连接头在低温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它包括套管、接头座、密封件、旋转套、连接块、封堵块、密封条、弹簧、导柱、卡套、连接杆和螺纹,所述接头座为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接头座的上端外径从下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接头座的下端内壁上嵌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由保温材质制成,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旋转套置于接头座的上端,且对应套置于接头座上,所述旋转套的内壁为变径结构,所述旋转套和接头座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接头座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套管的上部,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从下至上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增大,所述限位环的上部和接头座的内部配合形成空腔,所述限位环的内部等角度的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通过卡套相对应连接,所述卡套内部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上部向接头座上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柱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卡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对应套置于导柱上,所述连接块的上部设置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为圆台状结构,所述封堵块和旋转套相对应卡合,所述封堵块的侧壁上嵌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环状,且和旋转套的内壁相对应贴合。
[0005]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外壁上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为环形槽,所述接头座上设置有和卡槽相对应卡合的卡环,能够增强套管和接头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槽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递减,能够使得卡槽和卡块卡合紧密。
[0007]所述密封件为环状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外表面为波浪线状结构,能够保证旋转套和接头座之间的气密性。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置的套管、接头座、卡槽、卡块,能够对油管连接头进行保温处理,避免油管连接头在低温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如图所示:1、套管;2、接头座;3、密封件;4、旋转套;5、连接块;6、封堵块;7、密封条;8、弹簧;9、导柱;10、卡套;11、连接杆;12、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它包括套管1、接头座2、密封件3、旋转套4、连接块5、封堵块6、密封条7、弹簧8、导柱9、卡套10、连接杆11和螺纹12,所述接头座2为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接头座2的上端外径从下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接头座2的下端内壁上嵌置有套管1,所述套管1由保温材质制成,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12,能够对油管进行保温处理,避免油管连接头在低温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旋转套4置于接头座2的上端,且对应套置于接头座2上,所述旋转套4的内壁为变径结构,所述旋转套4和接头座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所述接头座2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套管1的上部,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从下至上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增大,所述限位环的上部和接头座2的内部配合形成空腔,所述限位环的内部等角度的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1,多个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通过卡套10相对应连接,所述卡套10内部设置有导柱9,所述导柱9的上部向接头座2上端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柱9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和卡套10之间设置有弹簧8,所述弹簧8对应套置于导柱9上,所述连接块5的上部设置有封堵块6,所述封堵块6为圆台状结构,所述封堵块6和旋转套4相对应卡合,所述封堵块6的侧壁上嵌置有密封条7,所述密封条7为环状,且和旋转套4的内壁相对应贴合。所述套管1的外壁上沿周向等距开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为环形槽,所述接头座2上设置有和卡槽相对应卡合的卡环,能够增强套管1和接头座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卡槽的槽宽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递减,能够使得卡槽和卡块卡合紧密。所述密封件3为环状结构,所述密封件3的外表面为波浪线状结构,能够保证旋转套4和接头座2之间的气密性。
[00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需装卸油料时,所述油气回收接头接入油气管上快速连接接头后,由快速连接接头中间设有的顶杆对导柱进行抵撑,使得导柱顶开封堵块,封堵块与旋转套分离,进行出料,在完成装卸油料后,拆除所述快速连接接头,在弹簧作用下,封堵块复位,以关闭出料,同时,套管能够对快速连接接头进行保温,避免油管连接头在低温环境下密封性差连接不稳定。
[0015]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
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回收用油气回收接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套管(1)、接头座(2)、密封件(3、)旋转套(4)、连接块(5)、封堵块(6)、密封条(7)、弹簧(8)、导柱(9)、卡套(10)、连接杆(11)和螺纹(12),所述接头座(2)为两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接头座(2)的上端外径从下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接头座(2)的下端内壁上嵌置有套管(1),所述套管(1)由保温材质制成,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螺纹(12),旋转套(4)置于接头座(2)的上端,且对应套置于接头座(2)上,所述旋转套(4)的内壁为变径结构,所述旋转套(4)和接头座(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所述接头座(2)内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套管(1)的上部,所述限位环的内径从下至上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增大,所述限位环的上部和接头座(2)的内部配合形成空腔,所述限位环的内部等角度的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1),多个所述连接杆(11)的端部通过卡套(10)相对应连接,所述卡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戴宗贤,徐海中,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