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09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包括在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共同围成区域的四个角设置的四根第一框架柱,并以第一框架柱为锚固端分别在楼梯间和电梯间设置分片式剪力墙,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形成空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辅控楼其它三个角的分片式剪力墙,所述的分片式剪力墙均从屋面贯通至基础上。在楼梯间短跨方向的剪力墙上开设窗户洞口,洞口上下两侧布置暗梁、左右两侧布置暗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结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能够满足地震工况下结构层间位移要求,且经济性较好;同时相对于钢结构,可大幅节省工程投资,且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防腐蚀性能。能。能。

An anti sideshift UHV converter station auxiliary control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特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辅控楼一般采用国网
±
800kV换流站标准设计方案,其主体为2层结构,屋面标高约12.3m;突出辅控楼整体屋面通往高端阀厅巡视走道的楼梯间共3层,其中,垂直于阀厅端山墙方向为单跨框架结构,出屋面部分顶部标高约31.50m。由于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与电梯间高达19.20m,且为单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鞭梢效应,且不满足抗震规范对侧向刚度、乙类建筑框架跨度及高规对建筑物高宽比的要求。
[0003]对于采用钢结构的辅助控制楼,可以通过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设置柱间支撑解决其侧向刚度不规则的问题,但钢结构造价较高、防火防腐性能差,国内设计单位采用较少。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要通过增加楼梯间及电梯间柱子的截面尺寸到1000*1000(mm)及以上,才能满足规范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值要求,而过大的柱子截面尺寸会严重压缩1~2层的建筑使用面积和楼梯间及电梯间的净空尺寸,同时也会造成造价增大。因此,如何提高高烈度地区辅控楼出屋面部分的侧向刚度与抗侧移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高烈度区辅控楼出屋面部分层间位移角超限的问题,提供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提高结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包括在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共同围成区域的四个角设置的四根第一框架柱,并以第一框架柱为锚固端分别在楼梯间和电梯间设置分片式剪力墙,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形成空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辅控楼其它三个角的分片式剪力墙,所述的分片式剪力墙均从屋面贯通至基础上。
[0007]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
[0008]所述的楼梯间设置在辅控楼的一个角,沿辅控楼长跨方向与楼梯间相对的角为第二角,沿辅控楼短跨方向与楼梯间相对的角为第三角,沿辅控楼短跨方向与第二角相对的角为第一角;所述的第一角和第二角设置第二框架柱,第三角设置第四框架柱,辅控楼的楼体内部及侧边均匀排列布置多个第四框架柱;所述第一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第二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第四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0009]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
[0010]所述第一角和第二角之间设置第三框架柱,第三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在辅控楼的地下结构中,由第三框架柱、第二角以及第四框架柱为锚固端设置阀冷设备间地下部分剪力墙;阀冷设备间地下部分剪力墙为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形成的回字形结构剪力墙。
[0011]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
[0012]所述的第三框架柱沿朝向第一角的方向设置分片式剪力墙,与其相对的辅控楼侧边的第四框架柱沿朝向第三角的方向也设置分片式剪力墙,两个分片式剪力墙的长度均为2500mm。
[0013]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角设置的分片式剪力墙沿长跨方向的长度为4000mm,沿短跨方向的长度为2500mm;所述第二角设置的分片式剪力墙沿长跨方向的长度为1500mm,沿短跨方向的长度为2000mm,所述第三角设置的分片式剪力墙沿长跨方向的长度为2500mm,沿短跨方向的长度为2500mm。
[0014]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
[0015]在辅控楼的地下结构中,设置电梯间地下部分剪力墙和楼梯间地下部分剪力墙;
[0016]电梯间地下部分剪力墙为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形成的回字形结构剪力墙;
[0017]楼梯间地下部分剪力墙为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形成的U字型结构剪力墙。
[0018]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
[0019]所述的分片式剪力墙的厚度为250mm。
[0020]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楼梯间以及电梯间短跨方向的剪力墙长度和跨度长度相同,长跨方向的剪力墙长度为3000mm。
[0021]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出屋面部分按3个结构层布置。
[0022]作为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楼梯间短跨方向的剪力墙上开设窗户洞口,洞口上下两侧布置暗梁、左右两侧布置暗柱。
[00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楼梯间和电梯间的两个跨度方向,以及辅控楼的其它三个角设置分片式剪力墙,分片式剪力墙均采用落地式,从屋面贯通至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结构刚度和抗侧移能力,相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较小的框架柱尺寸下,就能满足地震工况下结构层间位移要求,且经济性比较好;同时相对于钢结构的结构型式,能够大幅节省工程投资,并且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防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技术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本技术辅控楼的地下部分剪力墙及柱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6]图3本技术辅控楼的地上部分剪力墙及柱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7]图4本技术楼梯间与电梯间的水平截面放大示意图;
[0028]图5本技术楼梯间剪力墙上开设窗户洞口示意图;
[0029]附图中:1

第一框架柱;2

第二框架柱;3

第三框架柱;4

第四框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
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辅控楼位于换流变场地内,是运行人员办公的主要建筑物,对于“背靠背”布置的换流站,辅控楼紧靠高端阀厅,轴线尺寸为23.1m*28.5m,主体为2层结构,屋面标高约12.3m;突出辅控楼整体屋面通往高端阀厅巡视走道的楼梯间共3层,其中,垂直于阀厅端山墙方向为单跨框架结构,楼梯间顶部标高约31.50m。由于突出屋面的楼梯间高达19.20m,且为单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鞭梢效应,建筑体型上平面及竖向均呈不规则状。
[0032]本技术提出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如图1所示,突出屋面的楼梯间和电梯间位于辅控楼的一角,出屋面部分按3个结构层进行布置。包括在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共同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楼梯间以及电梯间共同围成区域的四个角设置的四根第一框架柱(1),并以第一框架柱(1)为锚固端分别在楼梯间和电梯间设置分片式剪力墙,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在楼梯间和电梯间形成空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辅控楼其它三个角的分片式剪力墙,所述的分片式剪力墙均从屋面贯通至基础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间设置在辅控楼的一个角,沿辅控楼长跨方向与楼梯间相对的角为第二角,沿辅控楼短跨方向与楼梯间相对的角为第三角,沿辅控楼短跨方向与第二角相对的角为第一角;所述的第一角和第二角设置第二框架柱(2),第三角设置第四框架柱(4),辅控楼的楼体内部及侧边均匀排列布置多个第四框架柱(4);所述第一框架柱(1)的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第二框架柱(2)的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第四框架柱(4)的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和第二角之间设置第三框架柱(3),第三框架柱(3)的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在辅控楼的地下结构中,由第三框架柱(3)、第二角以及第四框架柱(4)为锚固端设置阀冷设备间地下部分剪力墙;阀冷设备间地下部分剪力墙为通过分片式剪力墙形成的回字形结构剪力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侧移特高压换流站辅控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框架柱(3)沿朝向第一角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尚冕侍雪雷常伟顾群应捷李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