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百叶窗布置、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90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控制电路20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该控制电路包括具有制动MOSFET开关M2的至少一个制动单元26。该制动单元26被配置为:在将该控制电路20与电源16解耦之后,将该控制电路20内的电力沿与其原始操作方向相比相反的方向引入马达单元18,以对该马达单元的当前移动进行制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当的控制电路20、一种具有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1或控制电路20的车辆。百叶窗布置1或控制电路20的车辆。百叶窗布置1或控制电路20的车辆。

Window shutter arrangement, control circuit of window shutter arrangement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百叶窗布置、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窗百叶窗布置、一种用于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以及一种具有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和/或控制电路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用于车辆的车窗百叶窗布置包括例如基部构件、遮光布织物辊、遮光布织物、落杆、引导装置、电动马达单元和控制电路。基部构件被构造为附接至支撑表面、特别是车辆的支撑表面。遮光布织物辊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基部构件。遮光布织物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遮光布织物的第一纵向端部联接至遮光布织物辊,从而可以通过使遮光布织物辊相对于基部构件旋转而将遮光布织物卷起到遮光布织物辊上或从遮光布织物辊卷离。遮光布织物的第二纵向端部联接至落杆。引导装置联接至基部构件和落杆。引导装置被构造为在移动期间相对于基部构件沿着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预定路径引导落杆。在上端位置,遮光布织物被卷起或缩回到遮光布织物辊上。在下端位置,遮光布织物从遮光布织物辊卷离或伸展。马达单元包括两个电源端口,并且被配置为基于经由这两个电源端口施加到马达单元的电压水平来控制遮光布织物辊相对于基部构件的旋转移动。控制电路经由操作单元耦合至电源和马达单元。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操作单元的操作状态利用来自电源的电力来操作马达单元。
[0003]尽管对于此类车窗百叶窗布置,各种特定的控制电路是已知的,但是仍存在一些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此类控制电路的目的是对用户的要求和命令做出快速反应,即特别是以快速可靠的方式在不同位置启动或停止马达单元,以避免马达单元的不期望的滚动或甚至损坏马达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改进的配置。同时,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改进的控制电路、以及一种从利用这种改进的控制电路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中受益的车辆。最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操作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有利方法。
[0005]通过根据本技术的车窗百叶窗布置、用于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这种车窗百叶窗布置和/或控制电路的车辆解决了前述问题和目的。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该控制电路包括具有制动MOSFET开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至少一个制动单元。该制动单元被配置为:在将该控制电路与电源解耦之后,将该控制电路内的电力沿与其原始操作方向相比相反的方向引入马达单元,以对该马达单元的移动进行制动。
[0007]利用该制动单元,即使对于在车窗百叶窗布置的抽出操作状态和缩回操作状态之间的各种操作状态,也可以对马达单元的移动进行制动。因此,可以非常准确地使落杆停止在其上端位置与其下端位置之间的任何期望的中间位置。
[0008]优选地,该制动单元耦合至从该电源通向该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的第一供电路径,并且耦合至从该电源通向该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的第二供电路径。该制动单元的设置方式为使得其被配置为对该遮光布织物从该遮光布织物辊的卷离过程进行制动。刚在卷离过程之后就制动马达单元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对于卷起过程,重力已经导致对移动的制动。但是对于卷离过程,重力会导致马达的进一步继续移动,因此必须对马达进行制动。
[0009]进一步优选地,该制动单元包括n沟道MOSFET开关。此类n沟道MOSFET开关是MOSFET开关的实用、高效且可靠的实施方式。
[0010]进一步优选地,该制动MOSFET开关的源极电连接器和漏极电连接器经由桥接二极管彼此耦合。这样的桥接二极管以有效、实用且简单的方式闭合从电源经由马达单元到接地的电路,而与制动单元的当前操作状态无关。
[0011]优选地,制动MOSFET开关的栅极电连接器连接至从电源到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的第一供电路径。进一步地,制动MOSFET开关的源极电连接器和漏极电连接器连接至从电源到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的第二供电路径。利用这种配置,以简单但可靠且有效的方式实现了上述功能。
[0012]进一步优选地,该栅极电连接器经由彼此串联耦合的电阻器和栅极二极管而耦合至所述第一供电路径。利用该电阻器,可以适当地设置制动MOSFET开关的栅极电连接器处的电压水平。栅极二极管防止了从栅极电连接器到第一供电路径的不期望的电反馈耦合。
[0013]进一步优选地,该栅极电连接器进一步经由电阻器、电容器和/或齐纳二极管耦合至该第二供电路径。利用这些部件,进一步改进了控制电路的电特性和功能。
[0014]优选地,该控制电路包括具有微动开关的第一开关单元。该第一开关单元具有未激活操作模式。在该未激活操作模式下,可以经由第一供电路径沿第一方向从电源向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供应电力。该第一开关单元进一步具有激活操作模式。在该激活操作模式下,不能经由第一电源端口从电源向马达单元供应电力,并且进一步地,控制电路内的电力沿第二方向被引入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该第二方向是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该第一开关单元被配置为在落杆到达其上端位置或其下端位置的情况下从该未激活操作模式切换到该激活操作模式。对于上端位置,这种配置可靠地防止了以下情况:落杆与基部构件碰撞和挤入基部构件,从而对车窗百叶窗布置造成损坏、或者由该碰撞和挤入而导致的机械阻力损坏马达单元。对于下端位置,这种配置防止了遮光布织物从遮光布织物辊进一步卷离,并因此防止了抽出的遮光布织物的不期望的张力损失。
[0015]进一步优选地,该第一供电路径从该电源通向该马达单元,以便为该马达单元提供用于该遮光布织物从该遮光布织物辊的卷离过程的电力。在这种配置中,防止了在落杆到达其下端位置时的张力损失。此外,减少了或甚至防止了由于落杆在其中的撞击而引起的对引导装置的损坏。
[0016]进一步优选地,该至少一个微动开关包括一个输入电连接器和两个输出电连接器。输入电连接器耦合至电源。第一输出电连接器耦合至马达单元的第一电源端口。第二输出电连接器耦合至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在微动开关的未激活状态下,输入电连接器连接至第一输出电连接器。在微动开关MS的激活状态下,第一输出电连接器连接至第二输出电连接器。这种配置简单且实用,从而实现了便宜且可靠的整体配置。在此,第一开关单
元通过车窗百叶窗布置的卷离过程被激活。
[0017]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输出电连接器经由桥接二极管耦合至输入电连接器。桥接二极管在从第一输出电连接器向输入电连接器的方向上是导通的。该桥接二极管以实用且简单的方式闭合从电源经由马达单元到接地的电路,而与微动开关的当前操作状态无关。因此,马达单元可以独立于微动开关的当前操作模式而操作。
[0018]进一步优选地,该第一开关单元进一步包括旁路二极管和旁路电阻器,该旁路二极管和该旁路电阻器以彼此串联的方式耦合至该微动开关的第二输出电连接器。该旁路二极管在从该第二输出电连接器向该马达单元的第二电源端口的方向上是导通的。利用旁路电阻器,可以适当地设置沿相反方向引入马达单元的电流。旁路二极管防止了从第二电源端口到微动开关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该车窗百叶窗布置包括:基部构件(2),其中,该基部构件(2)被构造为附接至支撑表面;遮光布织物辊(4),其中,该遮光布织物辊(4)以可旋转的方式附接至该基部构件(2);遮光布织物(6),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6a,6b),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的第一纵向端部(6a)联接至该遮光布织物辊(4),从而能够通过使该遮光布织物辊(4)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旋转而将该遮光布织物(6)卷起到该遮光布织物辊(4)上或从该遮光布织物辊卷离;落杆(8),其中,该遮光布织物(6)的第二纵向端部(6b)联接至该落杆(8);引导装置(10),其中,该引导装置(10)联接至该基部构件(2)和该落杆(8),并且被构造为引导该落杆(8)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沿着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预定路径移动,在该上端位置处,该遮光布织物(6)被完全卷起到该遮光布织物辊(4)上,而在该下端位置处,该遮光布织物(6)从该遮光布织物辊(4)完全卷离;电动马达单元(18),其中,该马达单元(18)包括两个电源端口(18a,18b),并且被配置为基于经由这两个电源端口(18a,18b)施加到该马达单元(18)的电压水平来控制该遮光布织物辊(4)相对于该基部构件(2)的旋转移动;以及控制电路(20),其中,该控制电路(20)被配置为经由操作单元(14)耦合至电源(16),该控制电路耦合至该马达单元(18),并且被配置为根据该操作单元(14)的操作状态利用来自该电源(16)的电力来操作该马达单元(18);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20)包括具有制动MOSFET开关(M2)的至少一个制动单元(26),其中,该制动单元(26)被配置为:在将该控制电路(20)与该电源(16)解耦之后,将该控制电路(20)内的电力沿与其原始操作方向相比相反的方向引入该马达单元(18),以对该马达单元的移动进行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单元(26)耦合至从该电源(16)通向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的第一供电路径(I),并且耦合至从该电源(16)通向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的第二供电路径(II),其中,该制动单元(26)的设置方式为使得其被配置为对该遮光布织物(6)从该遮光布织物辊(4)的卷离过程进行制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单元(26)包括n沟道MOSFET。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制动MOSFET开关(M2)的源极电连接器和漏极电连接器经由桥接二极管彼此耦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制动MOSFET开关(M2)的栅极电连接器连接至从该电源(16)到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的第一供电路径(I),并且该制动MOSFET开关(M2)的源极电连接器和漏极电连接器连接至从该电源(16)到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的第二供电路径(II)。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
该栅极电连接器经由彼此串联耦合的电阻器和栅极二极管(D3)而耦合至所述第一供电路径(I)。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栅极电连接器进一步经由电阻器、电容器(C)和/或齐纳二极管(ZD)耦合至该第二供电路径(II)。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20)包括具有微动开关(MS)的第一开关单元(22),其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2)具有未激活操作模式和激活操作模式,在该未激活操作模式下,能够经由第一供电路径(I)沿第一方向从该电源(16)向该马达单元(18)的第一电源端口(18a)供应电力,在该激活操作模式下,不能经由该第一电源端口(18a)从该电源(16)向该马达单元(18)供应电力,并且在该激活操作模式下,该控制电路(20)内的电力沿第二方向被引入该马达单元(18)的第二电源端口(18b),该第二方向是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其中,该第一开关单元(22)被配置为在该落杆(8)到达其上端位置或其下端位置时从该未激活操作模式切换到该激活操作模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供电路径(I)从该电源(16)通向该马达单元(18),以便为该马达单元(18)提供用于该遮光布织物(6)从该遮光布织物辊(4)的卷离过程的电力。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窗百叶窗布置(1),其特征在于,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