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包括第一H型钢柱、第二H型钢柱、H型钢梁;所述第二H型钢柱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H型钢柱,所述第二H型钢柱另一端固定所述H型钢梁。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传统门式支撑经济性更好,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净空要求,同时具有更高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及承载力。及承载力。
A T-shaped composite steel column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门式钢架结构厂房,一般都需要设置柱间支撑以提供纵向刚度保证,传递纵荷载,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减小钢柱面外稳定应力等重要作用,合理设置支撑能够有效减轻震害,实现更好经济性。
[0003]柱间支撑常采用交叉支撑形式,当柱间支撑体系不允许采用交叉支撑体系时,需设置门式支撑。而传统的门式支撑,存在构造复杂、工程造价高、建筑净空不足同时无法保证支撑自身的面外稳定,所以需要一种钢结构房屋的柱间支撑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解决传统支撑造价高、构造复杂、结构稳定性与抗侧移刚度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包括第一H型钢柱、第二H型钢柱、H型钢梁;所述第二H型钢柱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H型钢柱,所述第二H型钢柱另一端固定所述H型钢梁。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H型钢柱和第二H型钢柱均为可变截面钢柱且不等高。
[0007]优选地,所述H型钢梁包括钢梁翼缘和钢梁腹板。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柱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所述横向加劲肋位置与下端的钢梁翼缘位置平齐。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柱顶部设置有盖板。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柱上固定有水平的翼缘连接板和竖直的腹板连接板;所述钢梁翼缘与所述翼缘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钢梁腹板与所述腹板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钢梁腹板与所述腹板连接板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柱的第二钢柱翼缘固定在所述第一H型钢柱的第一腹板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H型钢柱的第二钢柱翼缘与所述第一H型钢柱的第一腹板通过高强度螺栓固定。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较传统组合柱,本专利技术在两个方向均为变截面,更符合门刚结构受力特性,经济性更好;
[0016]2、与传统门式支撑相比,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净空要求;
[0017]3、T型组合钢柱两个方向均为强轴,截面特性远大于普通H型钢柱,考虑板件屈曲对H型钢柱承载力降低的影响,T字型截面钢柱比H型截面钢柱具有更高的构件承载能力,可以进一步减小其他构件的截面,同时增加面外刚度;
[0018]4、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在容易满足侧移刚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简化设计,对于无吊车的门刚结构,其余无支撑跨可采用柱底铰接,有效降低基础造价;
[0019]5、本专利技术为组合柱,板件相互约束,给结构提供侧向刚度的同时留有较大安全储备,可以更好地适应极端天气、大震及偶然撞击荷载的情况;
[0020]6、T型组合钢柱的第一H型钢柱和第二H型钢柱不等高,为结构构件组装提供空间,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结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H型钢柱立体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H型钢柱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第一H型钢柱,11、第一钢柱翼缘,12、第一钢柱腹板,2、第二H型钢柱,21、第二钢柱翼缘,22、第二钢柱腹板,3、H型钢梁,31、钢梁翼缘,32、钢梁腹板,4、横向加劲肋,5、盖板,6、翼缘连接板,7、腹板连接板,8、高强度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图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看图1至图4,其中:
[0027]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包括第一H型板、第二H型板、H型钢梁。该柱间支撑为对称结构。
[0028]第一H型钢柱1,包括第一钢柱翼缘11和第一钢柱腹板12,第一钢柱翼缘11垂直焊接在第一钢柱腹板12两侧。第二H型钢柱2,包括第二钢柱翼缘21和第二钢柱腹板22,第二钢柱翼缘21垂直焊接在第二钢柱腹板22两侧。第二H型钢柱2的第二钢柱翼缘21与第一H型钢柱1的第一钢柱腹板12固定连接且不等高,第一H型钢柱顶端高于第二H型钢柱顶端。
[0029]第一H型钢柱1、第二H型钢柱2均为变截面楔形钢柱,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H型钢柱腹板为楔形,其截面面积可变。第二H型钢柱2的结构同第一H型钢柱,此处不再赘述。
[0030]在第二钢柱腹板22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4,横向加劲肋4位置与下端的钢梁翼缘31位置平齐。横向加劲肋4对称设置在第二钢柱腹板22的两侧。第二钢柱腹板22与横向加劲肋4之间使用焊接方法固定在一起。在第二钢柱2柱顶设有盖板5,盖板5与第二钢柱2焊接在一起。
[0031]第二H型钢柱2的第二钢柱翼缘21上焊接有翼缘连接板6和腹板连接板7,翼缘连接板6水平设置有两个,两个翼缘连接板6的间距应当与H型钢梁3的钢梁翼缘31之间的间距相等,腹板连接板7竖直设置在两个翼缘连接板6之间,翼缘连接板6和腹板连接板7用于固定H型钢梁3。
[0032]H型钢梁3,包括钢梁腹板32以及设置在钢梁腹板32两侧的钢梁翼缘31。在使用时,钢梁翼缘31与翼缘连接板6焊接固定。钢梁腹板32通过高强度螺栓8与腹板连接板7固定连接。
[0033]在使用时,根据实际工况,设置柱间支撑,第一H型柱腹板12通过系杆与厂房内相邻柱翼缘连接,将厂房水平风载荷、纵向温度应力及纵向地震力等荷载传递至柱间支撑;第
一H型柱顶与屋面钢梁端部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传递屋面荷载至柱底。
[0034]本专利技术相对传统门式支撑经济性更好,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净空要求,同时具有更高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H型钢柱、第二H型钢柱、H型钢梁;所述第二H型钢柱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H型钢柱,所述第二H型钢柱另一端固定所述H型钢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柱和第二H型钢柱均为可变截面钢柱且不等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梁包括钢梁翼缘和钢梁腹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H型钢柱上设置有横向加劲肋,所述横向加劲肋位置与下端的钢梁翼缘位置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型组合钢柱柱间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H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剑,张建强,王翊辉,方贤禄,吕佼佼,张玉,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