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262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8:56
一种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温控器壳体、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和定触件,其特征在于,温控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之间通过凸台分隔,第三铆钉将第三接线端和定触臂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凸台顶面上,第一铆钉将第一接线端和第一弹片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第一弹片容腔底面上,第二铆钉将第二接线端和第二弹片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第二弹片容腔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保证独立的双温度控制结构不会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触碰的,定触臂固定稳定牢固的优点。定触臂固定稳定牢固的优点。定触臂固定稳定牢固的优点。

A jump typ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with independent double temperature control outpu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控制
,特别是突跳式温控器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技术,如专利申请CN202110775778 .X所公开的,包括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和定触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第一双金属片(110)、第一顶杆(120)以及第一动触件(130),所述第一顶杆(120)设置在第一双金属片(110)的跳动侧和第一动触件(130)之间,所述第一动触件(130)与定触件抵接,达到动作温度的所述第一双金属片(110)与第一顶杆(120)抵接,使第一动触件(130)与定触件分离;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第二双金属片(210)、第二顶杆(220)以及第二动触件(230),所述第二顶杆(220)设置在第二双金属片(210)的跳动侧和第二动触件(230)之间,所述第二动触件(230)与定触件抵接,达到动作温度的所述第二双金属片(210)与第二顶杆(220)抵接,使第二动触件(230)与定触件分离;所述第一双金属片(110)的动作温度和第二双金属片(210)的动作温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动触件(130)包括第一弹片(131)以及设置在第一弹片(131)的一端的第一动触点(132),所述第一弹片(13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端(133);所述第二动触件(230)包括第二弹片(231)以及设置在第二弹片(231)的一端的第二动触点(232),所述第二弹片(23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233);所述定触件包括定触臂(310)以及设置在定触臂(310)上的第一定触点(320)和第二定触点(330),所述定触臂(310)电连接第三接线端(340),所述第一定触点(320)与第一动触点(132)抵接,所述第二定触点(330)与第二动触点(232)抵接,所述第一弹片(131)通过铆钉与第一接线端(133)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片(231)通过铆钉与第二接线端(233)电连接,所述定触臂(310)通过铆钉与第三接线端(340)电连接。其技术是通过第一双金属片(110)、第二双金属片(210)分别通过第一顶杆(120)、第二顶杆(220)驱动的第一弹片(131)、第二弹片(231)使第一动触点(132)、第二动触点(232)分别与第一定触点(320)、第二定触点(330)开合,从而输出两个温度控制输出,采用第一定触点(320)、第二定触点(330) 设置在定触臂(310)上,而第一弹片(131)通过铆钉与第一接线端(133)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片(231)通过铆钉与第二接线端(233)电连接,定触臂(310) 通过铆钉与第三接线端(340)电连接,这样,只需要三个接线端,从而使温控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该技术,其第一弹片(131)、第一动触点(132) 、第一定触点(320)和第二弹片(231)、第二动触点(232)、第二定触点(330)均位于同一个容腔内,相互间没有分隔,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干扰,相互间容易产生触碰,特别是两弹片容易产生触碰;另外,已有技术虽然公开了定触臂(310) 通过铆钉与第三接线端(340)电连接,但是,并没有公开如何将定触臂(310)固定,以保证其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独立的双温度控制结构不会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触碰的,定触臂固定稳定牢固的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
[0004]本技术的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面带有感温面的温控器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和定触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的第一双金属片、第一顶杆以及其中一端带有第一动触点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顶杆设置在第一双金属片和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的第二双金属片、第二顶杆以及其中一端带有第二动触点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第二双金属片和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所述定触件包括定触臂以及设置在定触臂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所述定触臂电连接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定触点与第一动触点抵接,所述第二定触点与第二动触点抵接,其特别之处在于温控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之间通过凸台分隔,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三接线端、凸台、定触臂中部的第三铆钉将第三接线端和定触臂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凸台顶面上,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一接线端、温控器壳体底部、第一弹片的第一铆钉将第一接线端和第一弹片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第一弹片容腔底面上,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二接线端、温控器壳体底部、第二弹片的第二铆钉将第二接线端和第二弹片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第二弹片容腔底面上。
[0005]由于设置了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并且,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之间通过凸台分隔,这样,能保证独立的双温度控制结构不会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触碰,同时,利用凸台将定触臂稳定固定,使往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飘出的两端的下面的第一定触点、第二定触点也被凸台分隔,从而进一步保证独立的双温度控制结构不会相互影响,以保证两种温度控制模式不会相互干扰。
[0006]温控器壳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储片室和第二储片室、感温盖,第一储片室顶部设置有上端是敞口的第一储片腔,第二储片室顶部设置有上端是敞口的第二储片腔,第一储片室叠加在第二储片室上,第一储片腔、第二储片腔上下错开设置,第一双金属片下面的第一顶杆依次穿过第一储片室和第二储片室的第一导孔后靠在第一弹片的自由端上,第二双金属片下面的第二顶杆穿过第二储片室的第二导孔后靠在第二弹片的自由端上,感温盖将叠加在一起的第一储片室、第二储片室固定在底座上。
[0007]采用第一储片腔和第二储片室,这样,就能利用第二储片室将第一双金属片和第二双金属片与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分隔开来,避免定触点、动触点与双金属片间相互影响。
[0008]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保证独立的双温度控制结构不会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触碰的,定触臂固定稳定牢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上面带有感温面1的温控器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的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
件和定触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1的第一双金属片301、第一顶杆302以及其中一端3041带有第一动触点303的第一弹片304,所述第一顶杆302设置在第一双金属片301和第一弹片304之间,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1的第二双金属片401、第二顶杆402以及其中一端4041带有第二动触点403的第二弹片404,所述第二顶杆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独立的双温度控制输出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上面带有感温面的温控器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温控组件、第二温控组件和定触件,所述第一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的第一双金属片、第一顶杆以及其中一端带有第一动触点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顶杆设置在第一双金属片和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二温控组件包括靠向感温面的第二双金属片、第二顶杆以及其中一端带有第二动触点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第二双金属片和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接线端,所述定触件包括定触臂以及设置在定触臂的第一定触点和第二定触点,所述定触臂电连接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定触点与第一动触点抵接,所述第二定触点与第二动触点抵接,其特征在于,温控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第一弹片容腔、第二弹片容腔之间通过凸台分隔,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三接线端、凸台、定触臂中部的第三铆钉将第三接线端和定触臂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凸台顶面上,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一接线端、温控器壳体底部、第一弹片的第一铆钉将第一接线端和第一弹片分别固定在温控器壳体底部和第一弹片容腔底面上,从温控器壳体底部依序穿过第二接线端、温控器壳体底部、第二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沛霖陈达灿陈家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利安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